合纵连横这个事情,似乎一开始就注定不能长久

喜欢看历史,可以从一个很特殊的视角看待问题,一眼望去,只有宏观的结果和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国家走向,可以忽略掉很多很多很有能力很有成就的个人的光彩。历史是一面镜子,没有多少人在意镜子是哪里生产的,什么材质,是否货真价值。只要可以映照出影子,就体现出了它的意义。

关于历史经典战役,大多数人耳熟能详,可以做到信手拈来。我不是历史专业的研究者,不是科班出身,仅就个人的理解。针对历史上的几次军事联盟及结果说明一下个人的看法。

公元前的战国时期,魏国丞相公孙衍(人称犀首)发动魏国、赵国、韩国、燕国、楚国五国合纵攻秦,推楚怀王为纵长。秦国与五国围绕着函谷关,你主动出击攻打我,我主动出击攻打你,来来回回进行了五个回合,战役结果部分胜负。其中五国为啥打秦国,及中间怎么精彩的历史故事这里且不细说,网上很详细。用现代话总结,就是分账不均的结果。

五国攻秦,联合的本意是为了打击渐渐强大的秦国,由于大家吃着锅里的看着碗里的,又有这样那样的利益纠葛和善后的事情需要考虑。结果没有达到1+1=2的效果。秦国强盛的决心和目标反而更加的明确和触手可及。


就像是六块磁铁,或是均匀或者不均匀的分布在一平方的范围内。他们本来就是相互排斥的。除非消除物体本身的属性,或者被吸纳。不然,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不会有磁铁被彻底挤走。

不管苏秦还是犀首,小可认为,都是职业经理人越级操了老板的心。也许没有合纵,没有过分的关注,秦国最终的理想不过是做一个霸主而已。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曹操于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十二月率先起兵,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同时起兵的有: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各州郡起兵后,驻扎在不同的地方:袁绍、王匡屯兵河内,孔伷屯兵颍川,韩馥屯兵邺县,袁术屯兵南阳,张邈、刘岱、桥瑁、袁遗屯兵酸枣,都在洛阳外围会合。这年春天,刘岱、孔伷、张邈、桥瑁、张超等五人在酸枣会盟,广陵功曹臧洪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将要盟誓时,刺史、太守们互相辞让,谁也不敢先登坛主盟,都推荐臧洪,臧洪便整衣升坛,歃血宣读盟词。他辞气慷慨,涕泣横下,闻其言者,无不激动。


这些勤王之师代表着士族势力,目的为匡扶汉室,继续维持在帝国运转中优越的权利。小说三国演义为了彰显,刘备、张飞、关羽、袁绍、袁术、吕布等英雄的形象而言词间多有美化之言。如果不会盟,可能面临既得利益受损,参与会盟是姿态,而又不能过于显露自己,免得成为众矢之的。这样的尴尬情况,即使是100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没有更好的答案。

联军浩浩荡荡无功而返,倒是董卓部发生内乱导致瓦解。联盟的目的不一,都想着此消彼长从中渔利。联军将士师出无名,自古以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汉室历经几百载,制度及权利倾斜已经无法代表多数基层人,勤王将士,即使不是矫诏,而是汉献帝本人下诏,也不能揽狂澜于既倒。


变则通,不变则壅(yōng);变则兴,不变则衰;变则生,不变则亡《改编自周易·系辞下》,曹操通过会盟看清了这些代表们的嘴脸,也清楚了这些代表们的实力。继而担负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的使命,由陈留起兵,一步一步走上人生巅峰。人的欲望都是不断滋生的,这一点在曹操的《本县自明本志令》中有详细的说明。

小结

联合弱小抵抗强大的案例不胜枚举,其结果都是短暂的残喘以后,面临更大的问题。发展自身,坚定把做于人有益的事情作为目标,随时等待着厚积薄发。联合不是吃大锅饭,有多少头牛,就会往多少个方向同时使力。等着面临必须要联合的时候,已经是病入膏肓之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苏秦   魏国   山阳   秦国   河内   太守   合纵连横   目的   汉室   酸枣   刺史   联军   将士   磁铁   美文   长久   事情   代表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