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我的浅见误解了屈原

提起屈原,我脑海里会同时想起另外几个人:秦朝的蒙恬,宋朝的岳飞,明朝的方孝孺等人。原因是他们似乎有个共同点,就是愚忠于掌权者。死的可惜可谈。

  今天我读到《古文观止》的(卜居)篇的时候,又像是打破了我原先的认知。卜居讲了一个故事,屈原被流放以后,觉得失去了方向,向负责占卜的官员请教问题的事情。故事详情如下:

  屈原被流放后,三年没能再见楚怀王。他竭尽智慧效忠国家,却被谗言谤语把他和君王遮蔽阻隔。他心烦意乱,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去见太卜郑詹尹问卜说:“我对有些事疑惑不解,希望通过您的占卜帮助我分析判断。”郑詹尹就摆正蓍草、拂去龟甲上的`灰尘,问道:“先生有何见教?”

  屈原说:“我宁可诚恳朴实、忠心耿耿呢,还是迎来送往、巧于逢迎而摆脱困境?宁可垦荒锄草勤劳耕作呢,还是交游权贵而沽名钓誉?宁可毫无隐讳地直言为自己招祸呢,还是顺从世俗贪图富贵而苟且偷生?宁可鹤立鸡群而保持正直操守呢,还是阿谀逢迎、强颜欢笑以侍奉那位妇人?宁可廉洁正直以保持自己的清白呢,还是圆滑诡诈、油滑适俗、趋炎附势?宁可像志行高远的千里驹呢,还是像浮游的野鸭随波逐流而保全自身?宁可与骐骥并驾齐驱呢,还是追随那劣马的足迹?宁可与天鹅比翼高飞呢,还是同鸡鸭在地上争食?上述种种,哪个是吉哪个是凶,哪个该舍弃哪个该遵从?现在的世道混浊不清:认为蝉翼是重的,千钧是轻的;黄钟大吕竟遭毁弃,瓦釜陶罐却响如雷鸣;谗佞小人嚣张跋扈,贤明之士则默默无闻。唉,沉默吧,谁人能知我廉洁忠贞的心哪!”

  郑詹尹于是放下蓍草抱歉地说:“尺比寸长但也有短处,寸比尺短却也有它的长处;世间万物都有不完善的地方,人的智慧也有不明了的时候;术数有占卜不到的事情,天神也有难解之理。请您花心思实行您的主张吧,龟甲和蓍草实在不知如何破解您的疑惑!”

  从以上屈原的八个问题来看,屈原先生对他所处的环境是相当清楚的,对世俗的权谋也都是通晓的。怎么可以变的让国君喜欢?让同阶级的人赞赏?让自己的家族兴旺?这些他都明白。

  为什么他没有这样做呢?春秋古风对他的影响应该是最大的。士为知己者死,这个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种信仰和信念。他本身是楚国大族,有生之年完全可以做个不羁的公子,逍遥自在一生。

  周朝800年的沉淀,积累了很多贤士名士的优秀故事,劝谏的精彩篇章。这些都非常令人向往,如果可以通过自己的规劝使得国君可以纳谏,从而奋发有志,改善国力民生,将会是这位贵族公子的最高光时刻,因为他的一位先祖屈完就非常厉害。可以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制止一场战争。奈何庸人当政误国,而无能为力。这种无力感也是结局的强大诱因。

  屈原先生被流放以后,可以静心观看他所处的世界。有了以上故事的八个问题,也就彻底的心灰意冷了,听到卜官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的时候,他内心是否就已经下定了决定呢?

  时间已经过了几千年,具体的事情已无法复原。古人的大智慧却是我们享之不尽的瑰宝。听之用之,获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屈原   国君   楚国   阿谀逢迎   蓍草   劣马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龟甲   浅见   正直   美文   公子   误解   世俗   疑惑   事情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