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历史到商鞅


读中国历史到商鞅


纵观中国历史,纷攘分合之际,皆于德治、儒治、法治的扼要与失察之间庆幸或惋惜。想那高祖请不动的商山四皓,吕后却因能汲其黄老思想而邀得回,从而有四十年道不拾遗的文景之治,久惰了也不好,遂有武帝罢百尊儒的重整朝纲,而当儒治已现疲糜之际,王莽复又开历史倒车,重拾旧梦……拓展开去,有那周之成康、越之勾践、唐之开元,皆为德治典范,也正因有了德治之过渡,方得那传世之家国,而无论夏五百载、商六百岁、还是那周八百年、汉四百秋,都应在运怠之时继以法变祈求重生,但是历史却不容假设。以史而论,法强、德富、儒治,虽则应运而生,又有几人能挺身擎重?每思及此,商鞅已是魂萦梦绕……

此篇只为铭记那段惊心动魂的真实历史。

公叔痤是魏国的相国,那一年,商鞅已在公叔痤的身边渡过了四个寒暑,并赢得了他的赏识。公叔痤病重的时候,把他的这位得意门生举荐给魏惠王,他颤抖着,说了一句对魏惠王至关重要的话:“我的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才能不凡,希望大王能把国家大事委托给他……”那时的商鞅,只是个微不足道的晚辈,他的身上没有显露出任何可以主宰未来的迹象。魏惠王没有正眼看眼前这个年轻人,对于公叔痤的好言相劝,他表现出了不耐烦的神情,准备起身告辞。

“不用公孙鞅,即杀之。”公叔痤用尽了最后的力气向魏惠王谏道。

魏惠王嘴上答应了,心里却在笑,他笑公孙痤一定是病得糊涂了,满嘴胡话。

历史没有先见之明,也不能选择捷径,在目的未明之前,一切都处于昏昩之中。

很多年后,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年轻人,帮助秦国强大起来,并一举灭掉了魏国。如果魏惠王能够预知商鞅在历史中的作用,他断然也不会轻易放商鞅走掉。历史的道路,就在魏惠王与公叔痤见面的一刹,分出了很多种可能,魏惠王偏偏选择了对自己最坏的一种,反过来,却是对秦国最好的一种。

公元前361年,刚刚即位的秦孝公二十一岁,和魏惠王不同,年轻的秦孝公求贤若渴,他为秦国的困境深感焦虑:周天子的力量日渐衰落,诸侯之间相互厮杀并相互吞并,六国已成气候,秦国远处雍州,被山东六国当作蛮夷看待,六国会盟不带他玩,魏国吴起的魏武卒已西近到咸阳一带,被人看不起又要挨打,这种滋味难以忍受,所以,秦孝公一上台,就发布了《求贤令》。

读中国历史到商鞅


在《求贤令》短短的一百七十个字里,秦孝公先是简要回顾了先王的创业历史: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于骊山脚下,西周覆灭,随后,周平王东迁洛邑,春秋时代由此开始,秦襄公出兵参加到保护周平王的行列中,为了表彰秦襄公,周平王将岐山以西的土地赏赐给了他,秦国的建国史,由此开始。从那一天起,秦国不仅使自己站稳了脚跟,而且开始了争霸的历史,只是这一条血路杀得太不容易。秦襄公之后,历经十余代先王的奋力开拓,以水滴石穿的决心,冲击着西北坚硬的版图,秦穆公并国二十、开地千里、天子致贺,结果现在,我们沦落到这种地步,发展缓慢,内斗不休,秦孝公感觉到了不进则退的滋味,《求贤令》,成为他挽救秦国危局的最后良药。

商鞅来到魏国,直到面临着被魏惠王杀掉的危险,依然没走,就是在寻找自己的舞台,当看到秦孝公的《求贤令》后,才意识到自己的舞台原来在西方。秦孝公说,谁要是让我变得强大,我愿意赐给他土地、富贵和爵位,这充分表明着秦孝公的真诚。

于是,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那个残阳如血的黄昏,在欧亚大陆的东方,遥远的黄土地上,人类还处于原始社会的静谧中,那个被魏惠王轻视的商鞅,正穿越无边的尘埃,打马快步奔向秦国的国土,奔向秦孝公的《求贤令》。

宦官景监领路,商鞅以最小的代价换得了秦孝公的三次接见,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试想我们哪位求职者在求取高位时能得到总经理三次面试机会?

以迂腐的五帝之道劝说秦孝公,孝公把景监骂了一顿,说你给寡人推荐的是个

妄人。第二次召见,王道,施以仁政,当秦孝公被商鞅的言辞说得昏昏欲睡时,商鞅的心里便有了底。

他大谈帝道、王道,如果秦孝公对这些感兴趣,商鞅就将离开,因为他怀揣着的变法理念,是与这个截然悖离的。很显然,秦孝公对以前的帝道王道心存不满,他的治国方略与商鞅不谋而合,然而,治国理念的契合,并不等于求贤的诚意,君王的大度与隐忍,才是变法成功的关键。往往一个臣子在君主面前唯唯诺诺是本态,独创性是很小的,年轻的秦孝公的隐忍度、胸怀和魄力,才是商鞅的抱负和主张能否在秦国实现的关键。

当商鞅走在第三次面见秦孝公的路上,已是秋日里草木枯黄时节,前几次的游说,只是他的试探,是为这最后一次做铺垫。这一次,商鞅需要拿出自己的杀手锏——霸道和法治。一步步接近秦孝公的宫殿,商鞅一步步接近自己的梦想与成功,也一步步接近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节点。

主张霸道,推行法治,商鞅此话一出,秦孝公目光骤然锐利起来,他意识到了商鞅的价值,商鞅和秦孝公交谈的时候,景监退了出去,他的心比商鞅更加紧张,他偷偷向里望,看见商鞅侃侃而谈,秦孝公阴沉的目光被商鞅的言辞慢慢地点亮了。谈话一直进行了几天,景监想不通,秦孝公的态度为何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读中国历史到商鞅


第四次,连谈两天,主题是下一步该怎么做?这是秦孝公最感兴趣的,一个胸怀振兴之志的秦孝公,一个满腹法家治国之道的商鞅,已经走到了一起,一场以法家思想主导的变法即将轰轰烈烈地展开。

战国,是一个虎狼的时代,西周时期的诗酒年华,早已荡然无存,整个中国成为一个血腥的战场,国家生死存亡的压力,使将士们变得狼一般残酷无情,不放过猎物身上的任何一处伤口,温情的面纱已被撕去,所有心慈手软的人都被淘汰出局。在这样一个时代,孔子和孟子祭起道德的大旗,他们的孤独是注定的,法家思想的核心就是强国之术,最适用于战国。难怪当商鞅站在秦孝公面前,劝说秦孝公遵从孔孟之道时,秦孝公的脸上流露出鄙夷的神情,只有霸道与法治,才能暗合他心中的野心。此刻,没有什么学说,比起严酷无情的打击方式,更能成为君主意志的最佳注解。

商鞅的变法,从农业开始。他出台了一项强有力的农业改革措施,废除沿袭多年的贵族土地所有制,把井田制这件老古董送进了坟墓,推行新田制,这成为全部变法的轴心环节。所谓新田制,就是承认土地私有,一律按土地大小和好坏收税。废井田,开阡陌,增加了赋税,制定了法律,重视农业,打击工商业,强迫各行各业的老百姓全部转事农业。

紧接着,他制定了铁血军规,其中一条是没收贵族拥有的特权,采用军功受爵,设立二十个军功爵,用军功换土地,贵族无军功,很快就会沦为平民,平民有军功,很快就会成为贵族,用敌国的首级,换取土地和钱粮。

公元前356年,在变与不变的论战中,商鞅胜出,三丈高的木柱,“徙木立信”,拉开改革大幕,重新构建官场结构,裙带链条被他无情地斩断,那些占尽血缘关系的人与爵禄渐行渐远,真正勇武的战士开始走到最重要的位置,商鞅还没有罢手,他使出了更狠的一招,爵位与封地脱钩,贵族的封地被收回国有,重新分配,那些不可一世的贵族们,几手一无所有了。

商鞅一亮相,就打倒了一大片,迅雷不及掩耳,令秦国上下目瞪口呆,商鞅把他的刀刃毫不避讳地直指贵族当权者。但他的对手并不好对付,他们有权,有势力,人多势众,不会坐以待毙,等着别人来动他们的奶酪。

商鞅没有低估他所面对的凶险,为防不测,他制订了周密的保安措施,每次外出,他为自己准备了十几辆车跟随其后,车上满载披甲的武士,还有持矛和戟的卫士,排在车队两旁,把车队围得水泄不通。

商鞅从哪里来的这份冲动和决心?隔着两千多年的时光,已经无从查考,我们只能从史书的字里行间搜索出历史人物的蛛丝马迹。他不是纯粹的被压迫阶级,纯粹被压迫阶级的视野,不会有他开阔,他也不是统治阶级,统治阶级已经是既得利益者,已经不想再变了,他只是统治阶级的边缘人,他的视野是大的,同时他的处境是糟的,这样的人,会有很大的变革冲动。古往今来,这是一个通例。

读中国历史到商鞅


商鞅认为:窝囊一生,更难接受。

实际上,到达秦国后,商鞅是在观察了数年之后,才开始变法的,那些年中,他一直像是一个冷静的刀客,躲在黑暗里,一旦决定出手,对犯法的人从来不留情面,犯死罪者,不是腰斩,就是车裂;犯活罪者,不是剁手,就是削鼻,还要把罪行刻在犯人的脸上。商鞅的法令就是他手中锋利的刀刃,这份残酷,与秦孝公的野心一拍即合,这种暴力,不是草莽剑客的快意恩仇,而是国家意志的全面贯彻,商鞅变法的每一个文字,最终都将变成淋漓的鲜血。商鞅在表明法的威严,也是在为自己壮胆,只有凶狠,才能掩饰他内心的忐忑。

这一次,有人主动往刀口上撞了,这个冒失鬼,商鞅似乎久已期待,也早已有备。犯法的不是别人,是秦孝公的儿子嬴驷,当今秦国的太子,这无疑对商鞅是个考验,面对太子的挑战,商鞅的利刃,不能有丝毫的犹豫。

处置太子之前,商鞅说了一句:“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变通的方式:太子的老师公子虔被处以刑罚,另一位老师公孙贾则被处以鲸刑,太子本人的身体完好无损,但刻在老师脸上的图案,无时无刻不是在向世人宣告,太子是一个曾经因为犯法受到商鞅惩罚的犯人。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他们没有想到商鞅贯彻新法的意志竟如此坚决。

新法实行四年后,公子虔又一次犯法,商鞅毫不手软,公子虔的鼻子被割了下来,成为新法的纪念品。身为太子的老师,连鼻子都保不住,公子虔能不狠商鞅吗?新仇旧狠不断累积,商鞅和贵族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商鞅成为秦国相的第十个年头,秦国名士赵良与他有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谈话,赵良对商鞅说:“如今,公子虔已经八年不出门了,等待着复仇的那一天,秦孝公一旦死去,这些贵族就可以利用民怨向你发出致命一击,先生如果不改弦更张,必将在劫难逃。”赵良的警告,像一缕烟,从商鞅的面前飘了过去,根本无法进入商鞅的心里。商鞅觉得自己不需要回答,事实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新法实行十年,秦国已经脱胎换骨,成为天下霸主,已是指日可待。公元前349年,秦国把国都从栎阳迁到了咸阳,城墙宫殿从地平线上耸立起来,以气势恢宏的语言,歌颂着变法的功绩。然而,如赵良所说,总有一天,太子会成为这个国家的主人,商鞅没有给自己留下半分退路。

公元前361年,商鞅从魏国逃走时,身上只带了一本书,李悝的《法经》。多年后,当他再次回到魏国时,他的身后带着秦国的浩荡军队。听到商鞅带着秦国的军队打回魏国的消息,魏惠王的脸因恐惧变得无比苍白。这时,他终于想起了公叔痤当年对他说过的话。当商鞅率领黑压压的秦军打过来的时候,魏惠王捶胸顿足,悔之晚矣。他用了十几年时间才明白,公叔痤的语言并非病重时的昏花,而是推心置腹的告诫。然而,那微小的失误,已在时间中长成天大的错误,他无论费多大的力气,也无法弥补。

征服魏国,对秦国来说,意义非凡,因为魏国的地理位置至关重要,它处于山林显要的西部,建都安邑,跟秦国以黄河为界,独占了崤山以东的地利。只要打败魏国,秦国就能占领黄河和崤山的显要地带,向东控制各国诸侯。

读中国历史到商鞅


当边境线上荡起滚滚的烟尘,黑压压的秦军自西席卷而来,魏国慌忙派将军公子卬前来迎战。扎稳营帐后,公子卬收到了商鞅的一封信。善良的公子卬相信了商鞅,他对这份唾手可得的和平心存幻想。第二天,公子卬带着少数随从如约而至。在商鞅的营帐内,两人推杯换盏,共叙友情,几乎忘记了这里是在战场。酒酣耳热之际,全副武装的秦国士兵突然出现。直到这时,公子卬才意识到,自己落入了商鞅的陷阱。

公子卬被抓,魏国失去了主将,即刻乱作一团,秦军攻了进来,马闯连营,砍杀魏国士兵无数。

商鞅出击魏国的这一次战斗大获全胜,为了这一次胜利,商鞅不惜押上自己的名誉作为赌注。从公子卬赴约开始,魏国就陷入了不利的形势而一发不可收拾。终于,魏惠王苍白的脸颤抖着说出了一句话:“快,把黄河以西的土地全部献给秦国,向秦国求和。”就这样,魏国献出河西土地六百里,换得了短暂的和平。由于恐惧国都安邑离秦国太近,魏惠王下令,迁都大梁。作为这场秦魏大战胜利的最大功臣,商鞅得到了巨大的奖赏,他成为商於之地十五个城邑的封主,并被赐予商君的封号。从此,人们称他商鞅。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登基,史称秦惠文王,这个当年被商鞅处罚过的太子一即位,商鞅的末日就到了,被商鞅割去鼻子的公子虔,一刻也没有忘记复仇,那些饱受商鞅新法折磨的贵族们慧眼识珠,立刻推举他为代表,向新君进言。公子虔告发说,商鞅有谋反的意图,这些造谣中伤,正中秦惠文王的下怀,有了这些罪名,秦惠文王可以堂而皇之地摆脱寻私报复的嫌疑,用商鞅推行的法律,将商鞅绳之以法。

商鞅在逃亡的道路上飞奔,他来到关下,准备从这里逃离秦国,不料,守关军士拦住马车,声称商君有令,黄昏后非公事不得出城。天色将暗,在滂沱大雨中,商鞅来到一家旅店投宿,按照商君之法,没有身份证明,不能住店,害怕触犯法律受到重罚,旅店老板不得不拒绝商鞅。

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剥夺贵族特权,打破阶层的限制,从而激活了死气沉沉的秦国社会,然而,为了便于统治,他又发明了全民相互监视的制度,正是这种鼓励告密的制度,将秦国打造成了一个绝对掌控在君主手中的社会,国家的意志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商鞅的法律如同一只大网,把整个社会牢牢罩住,连他自己都没能逃过新法的惩治。

走投无路的商鞅决定前往魏国,他曾经生活多年的故国,是他最后的一线希望。他或许已经忘记了当年设下陷阱,俘虏魏国公子卬,魏军战败,魏国被迫割地求和。魏国人早已对他恨之入骨,他们毫不留情地拒绝了商鞅的请求。他四处逃窜,最终无路可逃,只能回到自己的封地。

商鞅被赶来的秦军紧紧包围。带着为数不多的士兵,商鞅企图做最后的挣扎,但这无疑是困兽之斗。商鞅早就料到,秦孝公一死,自己无论如何也躲不过贵族们的明枪暗箭,也许,他曾不止一次地想像过自己的人生结局。

在咸阳,秦惠文王为商鞅准备了一道隆重的刑罚——车裂。车裂曾经是商鞅对待犯死罪者最常用的刑罚。如今,秦惠文王要把商鞅的冷酷与凶残加倍偿还给他。商鞅用他的死,证明了变法是一把双刃剑,变法使秦国强盛,采用的却是极端暴力的手段,当严酷地迫使他人就范之时,商鞅自己的安全也同样难保。从商鞅的尸体喷溅出来的血,在地上画出血腥的图案,成为他严酷法治最恰当的标志。

接下来,疯狂的刀刃从他的父母妻儿身上飞旋而过。商鞅被车裂后,他的家人被一一处死,无一幸免。

商鞅死后,秦惠文王没有摒弃商鞅的法令,他在秦国继续着没有商鞅的商鞅变法。商君之法,是最适合秦人的若口良药,这是杀死商鞅的人不可否认,也不愿否认的事实。商鞅,准确地出现在秦国崛起的关键时刻,他所启动的变革,如同一个杠杆,撬动了秦国这块巨石,从黄土高原俯冲下来,扫荡了中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的诞生,正是这位变革大师的丰碑。然而,被秦始皇尊崇的霸道哲学,也有它的限度,当秦国这辆战车,带着它原有的惯性,冲下悬崖,继之而起的大汉王朝,不得不做出调整,道家、儒家思想相继受到崇尚,新一轮的变革,又开始了……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史记》《古文观止》

(作者:贺军锋,蓝田县小荷舞蹈培训中心法人,1990年12月至2001年3月,在西安空军工程大学服役,2001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蓝田县人武系统工作,2017年12月辞去公职创办舞蹈培训机构,任理事长,喜欢读书、思考、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蓝田县   魏国   新田   秦国   公孙   车裂   军功   新法   公元前   美文   太子   法治   公子   贵族   土地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