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故乡孟村集

作者:贺养初

​蓝田故乡孟村集

故乡陕西蓝田县、孟村镇有一集市,人叫孟村集。它在方圆几里、十多里的前卫、曳湖、北岭、县城等诸多集市中,是我最熟悉、留下最深刻记忆的集市。

集市,故乡人叫“集”,孟村是樊家、屈家和李家三村的合称,是镇政府所在地。名气显赫的孟村完小、四中近在咫尺、毗邻而居。

孟村集距离我们贺家堡村七里路。近的缘故吧,村上人对孟村集情有独钟、趋之若鹜。特别是农闲季节,上孟村集的人络绎不绝,步行的,推车、挑担的,他们边走边谝着闲传,有时还会吼几句秦腔乱台,显得很兴奋。出了贺家堡,穿过大王村、进了樊家,再几步之遥便到了孟村集。

孟村集是孟村镇独一无二的一个集。它南北走向、约十多米宽、百十米长,狭窄、且凹凸不平、地势低矮的一条土路。雨天可做排水渠道,通向南端的深沟,与著名的、东西走向的鲸鱼沟相连。土路两侧高处,一家挨一家,参差不齐、低矮简陋的土木结构的医院、小商铺,供销社、中药铺、理发馆、照相馆和小饭馆等,相对而居。虽显单调、貌不惊人,但却是孟村镇百姓的购物中心。

​蓝田故乡孟村集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孟村逢集那天,村上人早早地、不约而同地从我家门前经过,叫着称谓打招呼,“干啥去?”“上孟村集!”人们把上集当做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不可或缺的一种习惯与逍遥。有事无事总想到集上逛一逛,买不买东西、吃不吃几口稀罕,都无关紧要。从北边转到南边,再从南边转到北边,如此反复,就是图个新鲜和热闹,饱个眼福,了了心愿,就是生活中最大的乐哉、悠哉。否则,蹲在家里像丢了魂似的,坐卧不宁、焦躁不安。孟村集在孟村镇人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不可或缺。近中午时分,人们“心满意足、满载而归”,陆陆续续走出集,慢腾腾地结伴朝回挪。走走歇歇、歇歇走走,议论的主题总是今天在集上的所见所闻,显然没了来时的那股子精气神。

孟村镇下辖十几个村寨、上万余人口,除了各村那个巴掌大的小卖部外,孟村集就是最大的贸易市场,鹤立鸡群、独一无二。这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农村人家所必需的日常生活用品,基本都可满足,且绰绰有余。集市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把狭窄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小贩的吆喝声、人们的嘈杂声、讨价还价的争执声,此起彼伏。那个繁盛活跃的景象,把孟村集烘托得沸反盈天、热闹非凡,这是村寨小卖部所无法比拟的。如果孟村完小对面的戏台上再演场秦腔戏剧的话,给集市锦上添花,其声势定会更大,场面更为激奋人心。

​蓝田故乡孟村集


那时候,农村人的生活自给自足,贫穷不堪,粗衣粗食、经济拮据、捉襟见肘,购买力疲软,且局限于油、盐、酱、醋类食用品,单调、简朴而寒酸。

我上小学时的星期天,常被母亲打发到孟村集买点灯的煤油或生活用品。看到炸油糕的小摊位上,香气扑鼻,买油糕的人不少。二刀四块,盛在小碟里,吃得食客嘴上泛着油光,还发出嚼咀时那种细微的呲呲声。我抵挡不住那种诱惑,常站在不远处凝神观望、垂涎欲滴,总想啥时候我也买一个尝尝。

我少买了五分钱的煤油,转身买了一个油糕。站在摊位前,正吃得津津有味时,突然发现村上一位婶婶,瞅着我看。吓得我一身冷汗、重足而立,不知所措。她肯定会告诉我母亲的,挨打不说,揩煤油钱毕竟是件不光彩、且令母亲生气的事情。咋办,我懊悔不已。提着煤油壶,无精打采,一副忐忑不安地朝回走。快进村时,我坐在路边的土塄上,不敢回家。午饭后,母亲担忧,便出村沿路找见我。我向母亲认了错,并保证不再重犯。她不仅没有打我,还摸着我的头,和颜悦色地承诺,以后每次买煤油,多给我一毛钱。受宠若惊的我,每次都用这一毛钱,要么多买些煤油,要么买上十个糖,拿回家分给弟妹们。

村小五年级的时候,我曾考入孟村完小。上了两个月课,因秋雨连绵,土路泥泞,年纪小,赶不上趟、不胜走读所累,又转回村小。1959年,我考入孟村四中,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因营养不良导致浮肿、贫血疾病,只上了一年便辍学了。期间常在中午放学时分,与同学一起到孟村集上、商店里转悠,出于好奇、新鲜或充饥,喝五分钱一碗的神仙草汤,享受逛集的那份惬意。非常羡慕几步之遥、上集说来就来、说回就回,来去自如的孟三村人。

​蓝田故乡孟村集


与大人们一样,我与孟村集也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幼小的心灵里,认为她是天底下最大的集,也是我最向往、最喜欢的集。即使背井离乡、去了遥远的新疆,每与孟村镇在新疆的老乡谝闲传时,孟村集总是绕不过的一个话题。只要提起孟村集,我脑海里瞬间会浮现出她那熟悉的容颜、一种久违的亲切感便油然而生。

1971年,在新疆生活了七年的我,首次回故乡省亲。目睹孟村集一仍其旧的土尘路面、残颓不堪的小店铺,模样如故、一丝未改,心里难免一阵酸涩,思绪如潮。是同情、怜悯,还是爱之深、忧之切?一念一牵挂,一思一寸伤,企盼孟村集,能在国家建设的高潮中,搭个顺脚、得以眷顾,使她涅槃重生、旧貌换新颜。

以后每次回故乡,往返于西安城和原上农村,路过孟村集,都要如饥似渴般地旧地重游、转转看看:如同聆听秦腔戏一样,百看(听)不厌,每次都有新的感受。陪伴母亲住在农村的那些岁月里,我都隔三差五地到孟村集上转一趟。从南头到北头、再从北头到南头,边走边看或驻足凝视故乡人的装束与淳朴、聆听他们原汁原味的乡音与方言,回忆少年时期在这里的桩桩件件,回味无穷、感慨万千。

​蓝田故乡孟村集


岁月迁流,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孟村集也逐渐地呈现出了新的起色:低矮的路面垫高了,街道变宽阔、路面硬化平整,两旁的商铺也变得高大靓丽起来……特别是穿集而过的西蓝公路,给孟村集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无限商机。沿公路两侧,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具有新时代色彩的门面商铺。经营规模扩大,操着外地口音的经营者多了,一派勃勃生机。我为孟村集的巨大变化颇感慰藉与欣喜。

2018年,母亲离开我们三周年的清明时节,我回故乡为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及其两位叔叔扫墓。惊异地发现孟村集的老街道西侧正在紧张施工,机器轰鸣、一片繁忙。一打听,才知那里正在建设一条新的街道与商铺……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增加,孟村集定会随着故乡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与时俱进,扩容变貌、换羽新生,成为一座繁华、文明的现代化大集市,展现在孟村镇十里八乡的芸芸众生面前。

我怀念童年时期的孟村集。并默默地祝福孟村集的明天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孟村   蓝田   小卖部   故乡   故乡人   完小   土路   秦腔   煤油   低矮   新疆   村上   集市   美文   街道   母亲   农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