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斩“断”物欲,“舍”弃废物,脱“离”执念

↑↑关注我们

每天看书摘


《断舍离》:斩“断”物欲,“舍”弃废物,脱“离”执念


《断舍离》作者:山下英子

很多人误以为“断舍离”就是“扔东西”,其实它的本质是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


断舍离 断什么?舍什么?离什么?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所有所有的一切,无外乎归根结底也就是这些东西,不是吗?


斩“断”物欲;“舍”弃废物;脱“离”执念。当做到观念精神上的“断舍离”时,我们才能获得俯瞰式思维——高视点·宽视野·深洞察。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自在·随心”的生活之路。在这条“路”上,一定会有“怡然自得”的你。学会享受孤独,学会独立思考。遇见更好的自己和你们!


精选书摘

1.断舍离并不是单纯地处理杂物、抛掉废物,而是在充满闭塞感的人生长河里唤醒“流通”的生命气息。

2.放手一个无用之物,就腾出一点空间。处理一件多余之物,就减少一份负担。减少一次浪费,就恢复一分精气神。然后,翻开人生新篇章。

3.“断舍离”还包括精神层面上那些不适宜的过剩观念,或是让自己陷入自我否定、自我谴责境地的消极思维或情感纪念物。只有放手这些东西,才能解放自己、解放人生。

4.我学习欣赏物品而不去占有,学习与他人分享而不独享,学习探寻自我和生命之路,不惧旁人的异样眼光。

5.你的圈子越广,就越容易生活在别人的生活中;你需要的东西越多,就越容易迷失在物品之中。

6.某位哲学家曾说过“人们总是习惯思考‘有效性’,却往往忽略了作为‘有效性’前提的‘必要性’”。

7.你自己的东西,如果你认为它对你已经没有价值了,感觉已经不适合你、不会给你带来好心情了,你完全可以自由地处理它,不必在意任何人的眼光,没有必要为东西本身留情。

8.如果只是物质上的“断”和“舍”,而没有在心中确立“离”的精神高度,内心还是会常常纠结。

9.每个人都会在某一天失去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几乎没有人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做到释怀。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练习如何放手,才能坦然地接受烦恼,甚至衰老、病患和死亡。

10.人的烦恼大部分来自人际关系的问题,这些烦恼绝大部分都是源于“单方面的期待过高”——过多地给对方施加自己的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废物   纪念物   都会   精气神   物欲   美文   有效性   眼光   观念   思维   烦恼   自我   物品   东西   精神   生命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