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改变了中国

  记得以前,无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上操的时候都伴随着广播音乐里传出的一句慷慨激昂的口号: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毛主席的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改变了中国

这句口号来自毛主席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的题词。1952年6月20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成立大会召开之前,毛主席为大会题了词。

毛主席的这个朴实无华的题词迅速在全国普及开来,成为一个时代体育工作的指导方针,也是一个时代人民体育的写照。

  毛主席的题词只有十二个字,却浓缩了他全部的体育思想。

早年毛主席所处的中国,在一些西方甚至东方国家的眼里是“东亚病夫”,哪怕在一些国人的眼里,这里的国人也是愚弱的。为了普救苍生,毛主席选择了体育锻炼这个药方,他在湖南省立第四师范读书时就作了一篇《药文弱》的笔记,他在笔记中开门见山地指出:

“文弱者多,国用不振,吾国是也,坐此而不能与外竞。”

因此,他认为必须效法日本和西方的做法,加强身体之锻炼:

“其在日本,学校最重运动,其运动之法有诸种:庭球、野球、蹴球、弓拔、击剑、柔道、短艇、游泳、徒步、远足会皆是。西国亦然。如远足会之事,以期举校远行,先择佳地,既至,则集众演说,莫敢不至者。凡此皆所以药文弱之道也,勉矣后生。”


毛主席的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改变了中国

毛主席对体育运动进行了不舍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1917年4月1日,他的《体育之研究》一文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文章表达了他对国民体质的忧虑,“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

在文章中,他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观念,那就是体育第一的观念。“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

毛主席的体育观具有鲜明的迥异于传统的意味,他将体育与德、智并提,在中国的教育史上是一种开创,他的这种思想在他以后的论述中也多有体现。

1950年6月19日,他在给时任教育部长马叙伦的信中说:“此事宜速解决, 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营养不足,宜酌增经费。学习和开会的时间宜大减。病人应有特殊待遇。全国一切学校都应如此。”

1951年1月15日,他再次给马叙伦去信谈及这个问题:“中共华东局一月十一日电报一件付上请察阅,其中第三项即谈到此问题,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我以为是正确的。”


毛主席的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改变了中国

1953年6月30日,毛主席在接见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时说:

“我给青年们讲几句话:‘一、祝贺他们身体好;二、祝贺他们学习好;三、祝贺他们工作好。”

1964年2月13日,毛主席在主持召开教育工作会议时说:

“学生成天看书,不能搞文化娱乐,不搞游泳,不跑跑跳跳,不能看课外读物是不行的。学生不能培养成书呆子……现在课程多,害死人,使中小学生、大学生天天处于紧张状态。课程可以砍掉一半。学生成天看书,并不好,可以参加一些生产劳动和必要的社会活动。”

过去常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种健康为本的观念,与主席的倡导不无关系。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毛主席对于体育工作始终保持着以一贯之的关注。

1941年,他为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体育专刊题词:

“开展体育运动,提高人民体质”。

1942年9月9日,他为重庆《新华日报》题词:

“锻炼体魄,好打日本”。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无论条件多么严酷,解放区的军民都在坚持着他们的体育,尽管他们的设施非常的原始和简陋,几根木棍支起的单杠也可以让他们上下翻飞,坑坑洼洼的场地也可以让他们生龙活虎。


毛主席的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改变了中国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体育迅速普及发展起来。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贺龙任委员会主任。1953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讨论体育工作时指出:

“体育是关系六亿人民健康的大事。”

1954年3月,政务院发布《关于在政府机关中开展工间操和其它体育活动的通知》。那时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非常高涨,当时有个口号:“人人都锻炼,天天上操场,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广播一响,各行各业的人们随着乐曲集体做操,成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大景观。

1954年4月1日,毛主席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审议批准了《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党组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的报告》,提出:

“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1956年8月30日 , 毛主席在《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一文中十分骄傲地说:

“过去说过中国是‘老大帝国’,‘东亚病夫’,经济落后,文化也落后,又不讲卫生,打球也不行,游水也不行。但是,经过六年的改革,我们把中国的面貌改变了。我们的成绩是谁也否认不了的。”

1970年3月31日,毛泽东主席在接见8341部队驻北京二七机车车辆厂负责人时说:“现代工业,把人固定在一个工种上,分工愈细,动作愈简单。要注意调节,每天要做两次工间操,每次十五分钟。”

工间操这种形式,在企事业单位一直沿续了相当时期,我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参加工作,所在单位仍然保持着做工间操的传统。


毛主席的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改变了中国

  除了群众性体育活动,毛主席对竞技性体育同样重视。

1952年7月,中国组成26名运动员参加的代表队参加了第15届赫尔辛基奥运会,实现了“把五星红旗插到奥运赛场”的目标。

1953年8月,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1届国际青年联欢节大学生运动会上,吴传玉夺得男子100米仰泳冠军,中国选手在国际体育赛事中取得了首枚金牌。

其后,中国的体育运动员以为国争光的精神,顽强地走上世界舞台,频频夺冠,佳绩叠传,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坚实和力量。毛主席对于重要的体育赛事和活动,非常乐于参与其中,观看激烈的比赛,接见运动员,对体育工作进行勉励和指导。像容国团、庄则栋、郑凤荣等一些著名的运动员,都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和表扬,并留下了珍贵的合影。


毛主席的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改变了中国

  毛主席是体育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也是一个积极的体育爱好者和参与者。他最喜欢的是爬山、游泳、打乒乓球、做操。1936年,毛主席对美国记者斯诺回忆起自己青年时期体育锻炼的情形时说:

“寒假里,我们就脱掉衬衫让雨淋,说这是雨浴。烈日当空,我们脱掉衬衫,说是日光浴。春风吹来的时候我们大声叫喊,说这是一种叫做‘风浴’的新体育项目。在已经下霜的日子里,我们露天睡觉,甚至于到11月份,我们还在寒冷的河水里游泳。这一切都是在锻炼身体的名义下进行的,这对于增强我的体质也许很有帮助,我后来在中国南方的多次往返行军,以及从江西到西北的长征路上,特别需要这样的体质。”

毛主席喜欢爬山,喜欢游水,不仅锻炼了体魄,还留下了精美的诗篇佳句。他以山命名的诗词有很多,例如《五律.登岳麓山》、《西江月.井冈山》、《忆秦娥.娄山关》、《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五律.看山》、《七绝.五云山》、《七律.到韶山》、《七律.登庐山》、《七绝.莫干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井冈山》等,他关于江河、游泳的诗词名句也让人记忆犹新,如他在1925年作的《沁园春.长沙》中的“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他在《浪淘沙.北戴河》中的“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他还专门写了一篇《水调歌头.游泳》,其中的“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无不让人惊叹于一个勇敢者的无所畏惧和磅礴豪迈。


毛主席的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改变了中国


毛主席一生阅水众多,长江、湘江、赣江、珠江、钱塘江、北戴河、十三陵水库、湖南韶山水库、滴水洞水库、江西芦林水库、武汉东湖,都曾留下他搏击的身影。1966年7月,73岁的毛主席顶着5级大风,依然畅游长江30里。他曾说过:“青年人,应该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毛主席是知与行的表率,他的“万里长江横渡”,激励着无数的人们到中流击水,直到今天,在南方一些长江沿岸城市,每年都要组织游泳活动,以纪念毛主席对游泳这项运动的促进的贡献。


毛主席的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改变了中国


  新中国体育史上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发生在70年代初的乒乓外交,这也是毛主席政治生涯中的神来之笔。

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对抗的天平开始倾斜,由于美国在十几年越战中的损耗,国力开始削弱,而中国在摆脱了对苏联的依赖后在第三世界拓展生存空间的努力也已硕果累累,朋友越来越多,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世界格局面临着重大变局,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已将中美两国一点一点拉近。1971年3、4月间,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4月3日,毛主席指示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美国总统尼克松接受了中方的邀请。4月10日,美国乒乓球协会运动员4位官员和科恩、雷塞克等9位运动员还有2位配偶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经香港抵达北京,开始为中国进行访问。1972年4月11日,中国乒乓球队对美国进行了回访,参观了底特律的工业基地,游览了迪斯尼乐园。


毛主席的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改变了中国

中美两国乒乓球队的互访引起了举世瞩目,结束了两国20多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局面,为两个国家从敌对走向和解作了铺垫,这件大事被称为“乒乓外交”,在此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71年10月25日在联大26届会议上恢复了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成功访华。

毛主席运筹帷幄,举重若轻,成功地用“小球”转动了“大球”,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1959年9月13日,毛主席参加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当他听到体委主任贺龙说到有运动员在预赛和选拔赛中打破不止一项世界纪录的消息时,禁不住感叹道:

“中国人的命运一旦掌握在劳动人民自己的手中,什么样的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毛主席的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改变了中国

中国人是创造了人间奇迹的,从佝偻而行的“东亚病夫”变得强健起来,从旧中国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黯淡无光变成了异彩纷呈,而这一切,都是与毛主席的体育思想分不开的,是他,把体育扶上了从来没有过的位置;是他,诠释了体育的真义;是他,赋予了体育的灵魂;是他,让体育之花在中国的大地上茁壮生长,恣意绽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尼克松   体育运动   体质   中国   井冈山   工间操   东亚   长江   体魄   美国   美文   乒乓   运动员   游泳   体育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