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从技长篇小说《成昆线上》座谈会体会之十二 读书新时代的需要

曾从技长篇小说《成昆线上》座谈会体会之十二


读书,是新时代的需要


——在参加重庆工务段举办《成昆线上》读书分享会上的发言提纲


口 丁友成

曾从技长篇小说《成昆线上》座谈会体会之十二 读书新时代的需要

不读书,你永远无法长进和成才。

过去,有一种说法,你能写行一手好字,就是敲门砖,就会受到领导看好,被抬举被重用,可那是上个世纪的陈年往事了。不过是做做表面文章,花拳绣腿,起不了大的作用。现在可不行了,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各种知识信息全球化爆炸的今天,如果你不读书,不好好操练本领,不从书中获取大量的知识和营养,并从中提升自身修养素质,就很难在职场有立足之地,更谈不上混得好了。

曾从技长篇小说《成昆线上》座谈会体会之十二 读书新时代的需要


方才,各位大伽,及各位文朋诗友,就曾从技洋洋洒洒近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成昆线上》,都分别专题抛出高论和谈了读这部书的心得,使我受益非浅,感慨良多。这是因为,聆听是一种享受,听高人发言,这本来就是提高心智的过程。在这里,我想侧重表达三点不成熟的意见,即:一点感受,一点创作,一点共勉,仅供参考。

曾从技长篇小说《成昆线上》座谈会体会之十二 读书新时代的需要


第一, 谈点感受

长篇小说《成昆线上》,是当下一册难得的精品力作。

文学,即人学。文学的功能是造塑造人感染人,用美丽的人生,去引领思想,点亮生活,启迪人生。读一本好书和一篇美文,其实,就是在反映一个作家或一个作者的内心世界。为文,先做人,文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曾从技既是一个铁路企业报的领导,又是一个而酷爱文学的作家。他之所以能用汗水和心血,饱蘸着激情,创作出《成昆线上》,是因为他是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率真的人,拥有大山的情怀和怜悯之心。他曾经在那条线上战斗过生活过,对一草一本都很亲切,如果不把那山那水那人写出来,心里一刻也不得安宁。

曾从技长篇小说《成昆线上》座谈会体会之十二 读书新时代的需要


我以为,曾兄这部厚书的最大价值,是有史以来,描绘成昆铁道线的第一部,气势恢宏的长篇小说,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文学价值和美学研究价值。全书活生生一部成昆人,战天斗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创业史。从文学艺术上讲,他成功地塑造了机务,工务,车务段的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如高原火车司机,危岩探伤工长等两代人钟爱铁路壮丽事业的执著追求,悲欢离合,爱恨情仇。这就是人生的宿命。

曾从技长篇小说《成昆线上》座谈会体会之十二 读书新时代的需要


在翻阅拜读这本书时,我们切忌不能认为,那些事,那些人与自己的现实工作和生活太遥远。要清醒的知道,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而我们今天的工务人,与前辈们相比较是幸运的,工作生活环境十分优越。但是,你们仍就在创造历史,因伴随着中国高科技的迅猛发展,铁路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谁也不能预测明天的铁路现代化会是什么样子。所以,新一代养路人,继承和发扬成昆精神,永远不会离谱。

第二,谈点创作

曾从技长篇小说《成昆线上》座谈会体会之十二 读书新时代的需要


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今天借这次读书分享会之机,与在座诸君交流沟通一点自己创作的粗浅体会,意在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一是功利性不要太强。无论我们做什么事,一旦功利色彩明显了,你的写作质量就会下降,就会大打折扣。因你不是有感而发,触景产生创作的欲望,更不是灵魂写作,而是在适应某个生存环境,或某个上司的旨意。因此,在文学创作时,一定不要受外界的干扰,甚至不要怕热讽冷嘲,要有自己对待事物的独特视角,融入真情实感,还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定式和独特的语言创作风格。如我在近期创作的纪实散文《云上苗寨之魂》和随笔《对“微信”名的感叹》,散文《黄河之恋》等稿时,就突出了个性化的特点,稿件邮出不久,就被重庆作家网,环球华文精选网和《重庆散文》杂志采用。

曾从技长篇小说《成昆线上》座谈会体会之十二 读书新时代的需要


二是要博览群书。过去有个说法迄今没过时,叫:背得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还有一句,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的写作生涯起步较晚,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时任祖国西北某部特务连文书兼军械员,才试着向新疆军区《战胜报》投稿,当年发表率很低,又多是新闻稿子,文笔很差,一点谈不上文学。加之,又没有从名师高手的点拔中,悟出写作的窍门。然而,根本原因是,自己读的书太少,情商智商不高,只能笨鸟先飞。于是,我利用当文书,有自己办公室的优势,白天参加军事训练,晚上坚持两小时读书。并把报刊上登载的好文章,用剪刀剪下来,分门别类装订成册。几年下来,收获不小。

曾从技长篇小说《成昆线上》座谈会体会之十二 读书新时代的需要


三是写不下去就停下来。文学创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项浩翰的系统工程。光有知识储备和灵感敲门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耐心,有坚持的韧劲。我的心得是,写不下去了,就把笔停下来,反复琢磨,反复推敲。实在不行,就到户外田园转转,说不准就有了新的创作思路。如,我在写读毛泽东诗词的体会文章时,就遇到了困惑,他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传颂他的文人墨客太多了,我算老几?因此,我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且失去了继续写下去的信心。大约一个月后的一天,我在报上阅读到一篇写毛泽东的政论文后,忽然眼前一亮,来了灵感,将原来的稿子变了个角度,主题名叫《时代和民族的精神火炬》。真没料到,邮件发出的第二天上午,就被东北原创文学网发表了。这篇作品说明,只要你把准了时代脉膊,潜心创作,反复琢磨,总会出成果的。

第三,谈点共勉

曾从技长篇小说《成昆线上》座谈会体会之十二 读书新时代的需要


时下,国家正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开好局,起好步,是崭新的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下面,我说点与大家共勉的意见。

祖国要强盛,民族要兴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需要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而智慧的中国人民,有担当,有责任,讲奉献。特别是年轻一代,要抓住机遇,不负韶华,不负青春,立足岗位,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干出一番事业来。千万不要浮躁,不要想一锄,就挖个金娃娃。

曾从技长篇小说《成昆线上》座谈会体会之十二 读书新时代的需要


俗话讲,万丈高楼平地起。世界上没有那一个人,是随随便便成功的,总会是风雨过后见彩虹。有人说,人生就是一部磨难史,此话我信。既然爹娘给了生命,有幸活在世上,总要抓住美好春光,做点有意义的事吧!否则,怎样实现人生价值呢?那么,要想在工作和学习上有所突破,有所建树,就必须多吃苦,做大量的知识储备,要深信,机遇总是为有准备的人提供的。我常对朋友们说:前半生,把人间一切苦难吃尽,后半生,你有了自己的一片湛蓝的天空,就该享福了。如果前半生怕吃苦,将意味着一生吃苦。

曾从技长篇小说《成昆线上》座谈会体会之十二 读书新时代的需要


业余时间,希望大家多读书读好书,新的时代,需要人才倍出。一个人最可怕的是大脑的荒芜和精神的颓废,及庸懒的生活方式。只要你有理想有抱负,又有自己设计的人生坐标和职业规划,并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干,就一定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朋友们:天道酬勤。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利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让我们共勉:拥抱生活,拥抱平凡,笑迎人生吧!

曾从技长篇小说《成昆线上》座谈会体会之十二 读书新时代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长篇小说   工务   重庆   稿子   座谈会   美文   文书   散文   独特   铁路   价值   精神   人生   知识   时代   工作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