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从技长篇小说《成昆线上》座谈会体会之四 以成昆之名铸铁路魂

曾从技长篇小说《成昆线上》座谈会体会之四


以成昆之名,铸铁路之魂


——读《成昆线上》有感


李星垚

曾从技长篇小说《成昆线上》座谈会体会之四 以成昆之名铸铁路魂



最初看到书名,关于成昆的记忆便再次浮现在脑海。屹立在山水之间的蜿蜒铁轨,稳稳托着来往的列车,这是用汗水和鲜血守护的成昆铁路,穿梭在一座座用血肉筑成的隧道和桥梁之上。犹记得在成昆精神教育基地里,我能从历史的图片和简介里感受到“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不屈不挠和顽强拼搏。而翻开书页,时光倒流着50年的成昆记忆,细细品味着书中朴实而真切的故事,两家人一生的悲欢离合,向我诉说了这一段不朽的成昆往事。平凡的日子里,他们散发着不平凡的微光,照亮着这条沉淀了艰辛历史岁月的铁路线路。

曾从技长篇小说《成昆线上》座谈会体会之四 以成昆之名铸铁路魂


书中的故事,都来源于真实的成昆铁路人。朴实无华的文字,如潺潺涓流般向我娓娓道来。从一路向南,到索玛花开,50年的时光压缩在短短的几小时中,让我跟随着他们,感受在治山斗水和默默坚守的背后,那些柴米油盐的生活,酸甜苦辣的缘分,眼泪和幸福,甜蜜及挣扎。感动于他们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这巍峨的大山深处,惊诧于面临着大自然的凶险,他们从容自若的献出自己的生命……

曾从技长篇小说《成昆线上》座谈会体会之四 以成昆之名铸铁路魂


《撂下最后一把闸》这不长的章节里,故事的“主角”在暴雨倾盆的夏夜里,完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任务,挽救了一车人的生命的他,却融合在山水泥沙之中,永远留在了波涛汹涌的大渡河上。然而继续往后读才发现,不是所谓的“主角”走了,故事就结束了。一代代传承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前赴后继的在成昆线上谱写着人生华章。陪伴着险峻的高山,与孤石危岩较劲一生的成昆人;把滚烫的理想献给机车,与机车“相爱”一生的成昆人;巾帼不让须眉,在防洪看守点坚守一生的成昆人。在寂静的山河中,他们肩负起一任又一任的使命,在漫漫岁月里,他们传承着成昆精神,没有豪情壮志的言语,目光却从始至终的坚定。

曾从技长篇小说《成昆线上》座谈会体会之四 以成昆之名铸铁路魂


故事延续到如今。书中的文字敲击在我的心上,又久久的回响在脑海。成昆人朴实的生活和崇高的精神,感动着我,也影响着我。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完全沉浸在那些字句、片段之中,最让我引起共鸣的便是张明丽与看守点的故事,“花样年华的姑娘啊,她一定没有想到,脚下这段成昆铁路上的300m线路,匍匐在铁路边的这个简陋席棚,就是她一生的归宿。她的光荣与梦想、她的痛苦与幸福、她的爱与恨、她的吃与穿,她的一切的一切,都与成昆铁路K248防洪看守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行走在杳无人烟的深沟峡谷中的她,咬牙穿过黑暗隧道的她,在空旷寂静的山野里守护铁路安全的她,蓦然传递给我了沉甸甸的力量。联想着自己在铁路上一点一滴的工作生活,心中便浮起了万千感慨。不知不觉,我与川黔铁路相遇、相知也已有三年多了,时光悄然流逝,不等我回神竟一晃而过,带走了最初的懵懂,留下了无尽的探索。浮躁的内心仿佛在此刻找到一丝安慰和指引,看着一望无际的铁轨,不禁多了几分珍惜和勇气,我们也是过着最朴实的生活,我们也该传承那份永恒的执着,前路纵有坎坷,也会毫不犹豫地向前走去。

因为同样滚烫的热血,让年轻的张玉岱和黄汝明相识在1970的夏天,因为同样朴素的理想,让他们各自的儿女仍牢牢守候在铁路身旁。以成昆之名,铸就铁路之魂,这是一个讲述献身、青春、汗水、家庭的故事,是重现历代成昆人的故事,是属于我们铁路人的故事。这不仅仅是故事,是铁路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曾从技长篇小说《成昆线上》座谈会体会之四 以成昆之名铸铁路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大渡河   深沟   浮起   壮志   向南   铁轨   铸铁   长篇小说   座谈会   美文   机车   朴实   隧道   汗水   热血   时光   铁路   精神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