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联播:新中国第一路、抗美援朝……《走进红色课堂》

走进红色课堂

孙贻荪

央视新闻联播:新中国第一路、抗美援朝……《走进红色课堂》



4月11日黄昏,凉风习习,正在小区里林荫下漫步,手机响了。央视驻重庆记者李洪淼电话里说,快打开电视机,今晚新闻联播有你讲课的场面。没有料到竟这么快,那是大前天的事,让我喜出望外。

央视新闻联播:新中国第一路、抗美援朝……《走进红色课堂》


4月的山城,春光明媚,江风暖人。在党群部李昌伦部长一行陪同下,8日下午,来到中铁八局一公司重庆魚嘴“轨道四号线”工地,这里正在举行一场“奋斗百年路,起航新征程”历史题材的红色讲座。背景墙阳光下熠熠熠生辉:“讲红色故事,传承革命传统”主题词分外夺目。作为一名老兵、一名公司的老员工,荣幸地受邀回家,给年轻朋友讲亲历的往事。

央视新闻联播:新中国第一路、抗美援朝……《走进红色课堂》


这次活动,受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等多家中央级主流媒体的关注,纷纷派出记者来到现场。新华社重庆分社记者韩振握住我手亲切地说:今天来这里不单纯是釆访,更是来受教育的。他的话,是媒体朋友的共同心声。

央视新闻联播:新中国第一路、抗美援朝……《走进红色课堂》


来课堂上听讲的,除了轨道四号线的员工,还有附近三个项目上的人员,最年轻的是刚走出校门的零零后大学生。李部长说他们距离这里大约有10多钟的车程。这么多人放下手上的活路,端坐在蓝球场上听讲,让我感动!还让我感动的是,轻轨四号线建设经营公司的领导和员工、重庆市各媒体负责人,也都端坐在下面,聚精会神地敲电脑键盘。

央视新闻联播:新中国第一路、抗美援朝……《走进红色课堂》


开讲的仪式隆重而热烈。当主特人介绍我的简历: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入二野军大时,屏幕上立刻显现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军政大学校门的照片。让我时空穿越,顿时回到昔日校园。嘹亮的军号声中,我们队列整齐走进教室,聆听刘邓首长的亲切教诲…。这一刻,尘封往事如汩汩泉流,从心底喷涌而出。

央视新闻联播:新中国第一路、抗美援朝……《走进红色课堂》


我的讲述从《青春的记忆》——新中国第一路,成渝铁路往事;到《老兵不老,活着归来》——血染的风采。既独立成章又相互融汇。一气呵成!

央视新闻联播:新中国第一路、抗美援朝……《走进红色课堂》


“你们要一手拿枪剿灭土匪,一手拿镐修筑铁路。”这是邓小平政委,1950年6月15日“成渝铁路开工典礼大会”上,对筑路指战员发出的庄严命令。他还语重心长地嘱咐大家,你们到了工地上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莫要“说二话”。七十多年过去了,他亲切的声音,犹在耳边回响,仍旧温暖着我的心田!当我讲到筑路工地上,枪声、砲声、号子声…相互交织的火热生活中时,屏幕上出现了风中猎猎的“开路先锋”旗帜。我指着扛旗帜的连长说,他是淮海战场上的战斗英雄!顿时,无数双炯炯有神的目光,聚焦在这位英雄的身上。

央视新闻联播:新中国第一路、抗美援朝……《走进红色课堂》


截取了当年筑路生活中的几个片断。它们是“山那边来了一群土匪”、“举着火把出工”、“小墨蚊,大祸害”和“酒糟味儿的高粮粑”…。

在一片掌声中开始讲《老兵不老,活着归来》这个话题。

从纷繁的战地抽出三个小故事:“上甘岭和水”、“激战清川江”、“血染的<战争与和平>”。上甘岭名震中外,美国兵闻风丧胆!作为战地记者,跟随铁道兵来到上甘岭,协斗部队打坑道。这里艰苦卓绝的环境,让我肃起敬!坑道里严重缺水,战士在战斗的缝隙里排队张开嘴,等洞顶石缝里往下滴水…。由于缺水,干裂战士们的嘴巴干裂。所以,上甘岭的胜利,是战斗史上的一个奇迹!连对手也佩服得五体投地。

央视新闻联播:新中国第一路、抗美援朝……《走进红色课堂》


清川江大桥是咽喉要道。敌机对它狂轰滥炸,铁道兵在这里誓死保卫。我讲了机械连班长徐文贵,零下40度,脱去军衣,赤身裸体跳进冰窟,拆卸定时炸弹,这是惊心动魄的幕!战士们风趣地说,定时炸弹也是个纸老虎,志愿军战士用手一戳就穿了。

最后讲血染的<战争与和平>。师部通信员小姜,这天骑摩托车给掩体里的战友送来家书。正好他要给发带来苏联小说<战争与和平>下册。不幸被敌机死死咬住!为了掩体不被暴露,他故意把摩托车往相反的方向开去,与敌机在公路上捉迷藏。敌机穷追不舍,摩托车的油耗尽,他连人带车跳下悬崖!当我们找到他的遗体时,无数封家书被鲜血染红!浸满鲜血的是我那本<战争与和平>。

央视新闻联播:新中国第一路、抗美援朝……《走进红色课堂》


我站着讲了两个小时,课堂上秩序井然鸦雀无声。听到忘情处,许多人眼含着泪花。

最后我用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一句名言作小为这堂课的结:“一个人的生命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当年,我们每一个人把这句名言铭刻在心,而且时刻相互提醒,绝不能因虚度年华而悔!所以什么苦呀,累呀,危险呀,从不放在心上。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真实写照,极其单纯!正是这种单纯造就了我们。今天站在这里,依然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没有虚度年华!


课讲完了。一公司党委书记冉兵代表主办单位深情地表示:红色故事犹如熊熊火炬,年轻的工程人,将从老一辈手上把它接过来,在风雨中前行!

央视新闻联播:新中国第一路、抗美援朝……《走进红色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上甘岭   铁道兵   苏联   红色   坑道   敌机   新华社   掩体   虚度年华   定时炸弹   重庆   新闻联播   新中国   美文   工地   课堂   央视   往事   记者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