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时代丨茶行业从业者如何破界、跨界、闯世界

“内卷”这个词已经火了大半年,各行各业在不同程度上,都感受到了来源于此的压力。

关于内卷,官方的解释为:

内卷,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

内卷时代丨茶行业从业者如何破界、跨界、闯世界

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内涵:

01.无意义的精益求精,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02.在存量中反复挣扎,无法取得增益;

03.徒劳增加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资金成本。

茶行业发展至今,在大环境的裹挟下,或许比我们认知到的还要早,就已经进入了内卷状态。

而中国作为茶叶出口大国,迟迟没有出现世界级的茶企品牌,“复兴中国茶行”这件大事亟待提上日程。

内卷时代丨茶行业从业者如何破界、跨界、闯世界


茶行业内卷现象


01.“群聚”式开店

在中国,以北京为例,每隔2公里的范围内,必定至少有一家茶楼或茶馆,可谓是遍地开花。

在缺乏客流调研、选址调研的情况下,如此密集的门店势必导致更多的竞争,而这些竞争,本可以通过更好的方式合理规避。

内卷时代丨茶行业从业者如何破界、跨界、闯世界

02.“情怀”式客源

传统茶楼、茶馆的经营,更多以情怀经营为主,多是朋友、熟客光顾,客源单一,很难触达新客。

而在运作模式上,以售卖为主,为了卖茶而卖茶,无法针对茶行业进行统筹,以及对附加价值进行营收。

03.“百家争鸣”式标准

中国茶,之所以无法形成世界级的连锁企业以及茶企品牌,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标准

浅看市面上的茶产品,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各类营销概念频出,产地、树龄、年份、季节、制作工艺、冲泡方式,都可以用作评价茶等级的指标,而遗憾的是,这些标准并没有一个是能够代表权威的、全行业统一的标准。因此百家争鸣,甚至可以一言蔽之:我的茶就是比你好。

没有统一标准,产品难以溯源,就无法形成规模

内卷时代丨茶行业从业者如何破界、跨界、闯世界

04.“差异化”式经营

从门店装修、产品陈列,到销售逻辑、服务标准、客户维系,茶馆、茶楼之间的差异化,渗透在各个细节中。

对比星巴克、COSTA等世界连锁饮品品牌,之所以能够遍布全球,仍然运营有序,就是因为具备一套可复制能盈利的经营逻辑。

05.“一言堂”式运营

茶馆、茶楼的经营者,多为夫妻或亲属关系,且多数人缺乏运营能力与思维,随意决策,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策划能力缺失,导致无法在战略上进行长久规划。

品牌意识的缺乏,又会导致对行业价值塑造的缺失。在推广、互联网化、创新能力上的欠缺,让整个经营活动,限于内卷、被动的地步。

内卷时代丨茶行业从业者如何破界、跨界、闯世界


如何打破内卷

中国茶行打破内卷,需要借助变革的力量,保存量、促增量。需要有一个敢于破界、跨界、闯世界的行业领头羊,去探索新的可能性。

01.精准的选址定位,与客群分析

选址团队,对门店位置及周边的客流进行专业评估,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开店标准,方可开店。

02.明确目标用户,满足用户需求

定位中产阶级,结合国人商务社交,大力发展茶周边文化,将中国茶的文化价值及商业价值发挥到极致。

03.统一SKU供应链管理

汇集百余位国非遗大师及名家,共同打造行业茶标准,让每款茶、器都独具匠心。信任背书,大师手制,大到茶叶、茶器,小到茶点、茶周边,只要是茶语大师茶空间的产品,都由统一的供应链集中管理。

04.专业管理人才,标准化经营

专业的经营管理团队,对门店经营管理进行扶持与赋能,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一切用数据来衡量成果,真正做到精准运营、精准决策

05.搭载互联网,持续运营创新

通过线上终端系统辐射全国用户,大师茶、器一键到家,同时搭载空间预定功能,让用户通过手机,便可知晓附近最近的门店位置,并提前进行空间预约、服务预定,达到精准引流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茶馆   行业   百家争鸣   客源   存量   客流   业者   茶楼   精准   美文   成本   大师   价值   标准   时代   用户   专业   世界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