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首世界最美茶诗,读懂了这些,就读懂了茶


从古至今,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

茶一出现,

就会引起人们的追逐青睐,

为数众多的诗人,文学家,

创作了不少优美的茶叶诗词


东方和善恬静,

西方自由甜蜜,

细细品来,妙趣横生。


6首世界最美茶诗,读懂了这些,就读懂了茶

6首世界最美茶诗,读懂了这些,就读懂了茶

中国茶诗——飘逸

我国既是“茶的国度”,又是“诗的国家”,因此茶很早就渗透进了诗词之中。中国茶诗体材多样,言辞优美飘逸,意境佳且数量众多,据统计涉茶诗作超过18000多首。


#作者最多的一首茶诗#


《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陆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张荐)。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李萼)。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崔万)。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颜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皎然)。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陆士修)。


六人同作一首诗,记录月下啜饮,句句无茶却句句都在说茶,可见作者的高深意韵,全诗每一句,都引用了与啜茶有关的代名词,值得仔细赏味。


6首世界最美茶诗,读懂了这些,就读懂了茶



# 最漂亮的茶诗#


《茶》

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元稹在送别白居易升任洛阳的宴会上所作,要论精妙,这首堪称典范,宽衣广袖执茶对饮,起散的馨气令人神清意畅,茶香良胜醴酒

6首世界最美茶诗,读懂了这些,就读懂了茶

日本茶诗——侘寂

日本人喜欢在茶室外的庭院种植松、竹,代表纯洁清寂,营造出一种枯淡的气氛,而日本的茶诗也继承了这一特点。


#日本茶诗之冠#


《和出云巨太守茶歌》

惟良氏


山中茗,早春枝,萌芽采撷为茶时。

山傍老,爱为宝,独对金炉炙令燥。

空林下,清流水,纱中漉仍银枪子。

兽炭须臾炎气盛,盆浮沸,浪花起,

鞏县埦,商家盘。吴盐和味味更美。

物性由来是幽洁,深岩石髓不胜此。

煎罢余香处处薰,饮之无事卧白云,

应知仙气日氛氲。


这首诗出自日本弘仁茶风时期,堪称日本茶诗之冠。从茶诗可见,惟良氏熟研《茶经》,擅长煎茶法,通读下来,就像是栩栩如生的一幅陆羽煎茶流程图。


6首世界最美茶诗,读懂了这些,就读懂了茶



#俊秀华美之作#


《乞滋十三摘茶》

岛田忠臣


不劳外出好居家,大抵闲人只爱茶。

见我铫中鱼失眼,闻君园里茗为芽。

诗行许摘何妨决,使及盈筐可得夸。

庭树近来春欲暮,莫教空腹犹看花。


暮春时节,日本著名诗人岛田忠臣向好友“滋十三”乞茶,说道:水都烧开了,就等你家茶园的茶了,你就看着办吧!快点哦,花都要凋谢了,总不能无茶赏花吧

6首世界最美茶诗,读懂了这些,就读懂了茶

西方茶诗——浓甜

西方的茶诗,就像他们的茶一样,浓烈甜稠,茶香馥郁环绕。


#长篇散文诗#


《赞茶诗》

( A poem in Praise of Tea )

彼得·莫妥(Peter Motteux)


欢迎!生命之饮!我们的七弦琴!

多么公正地回响着你的力量激起的赞颂!

你独自的魅力比得上鼓舞的思想:

你是我的主旨,我的甘露,我的缪斯。


英国作家、剧作家、翻译家彼得·莫妥在1712年发表了长篇散文诗《赞茶诗》,以上为节选。不难看出这首诗淋漓尽致的体现了西方的热烈,将茶比喻成缪斯,毫不掩饰的表达了对茶的热爱。


6首世界最美茶诗,读懂了这些,就读懂了茶



#颇具英伦特色的茶诗#


《为中国的泪水—绿茶女神》

拜伦


我竟然

伤感起来,这都怪中国的绿茶,

那泪之仙女!她比女巫卡珊德拉,

还灵验得多,因为只要我喝它,

三杯纯汁,我的心就易于兴叹,

于是就得求助于武夷的红茶。



这首诗浓郁缠绵的风格,颇具英伦特色。作者为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他称茶为“中国的泪水”,即便是在前往希腊参加武装斗争的时候,他也保持着饮中国茶的习惯


6首世界最美茶诗,读懂了这些,就读懂了茶


茶就像一个朋友,

穿越古今,跨界中外,

千里而来,安慰友人的心,

在壶里,在杯里,

更在诗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林下   拜伦   太守   比得上   英伦   彼得   散文诗   英国   日本   美文   中国   飘逸   绿茶   长篇   诗词   作者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