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宏友/老三届追梦人

老三届追梦人

文/史宏友

史宏友/老三届追梦人史宏友/老三届追梦人

日前,“老三届”出身的范国强先生发来文集《回首叫云飞起》(随感录·第二卷)文稿,嘱我抽空看看。他说:“可否能写篇文章,作为序或跋。”自知此任难当,我婉言谢绝。但是文章我一篇不落地认真阅读完毕,而且有一些诗文读了不下三遍。

品读佳作,时如品兰,时如品茗,时如品酒。如此,我想到了一句名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用对举、互文的方式,持现实主义态度,主张无论诗文不可无病呻吟,当有感而发,为现实服务。这本文集反映和服务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以及当代人要做的是什么事情呢?

老三届们全程经历了一个社会大变革的伟大时代:立国之初的百废待兴,百年不遇的三年自然灾害,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伟大复兴;这一代人所要从事的伟大事业就是大干快上建设社会主义,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

这就是老三届们在火热的时代里不遗余力所追求的梦想!

老三届,追梦人。

史宏友/老三届追梦人史宏友/老三届追梦人

虽然,老三届们的确过了苦日子,但是却又很幸运。

当积攒鸡蛋用来换取食盐的农民打破了“大锅饭”,开始有人变成了“万元户”的村民的时候,就如同卫星上天成了天大的爆炸性新闻,这却是在改革开放短短的头5年里发生的事情;当我们打破“铁饭碗”、丢掉近30年一贯制的低工资而自谋出路的工人,竟然在不经意间收入“翻一番转个弯”的时候,让人莫名惊诧、瞠目结舌的巨大变化使许多人原本愁眉不展的脸上泛起了久违的欣喜笑容;当东南沿海改革开放试验区连续崛起,城市以“三天一层楼”一天一个样地速度发展着,而内地人翘首艳羡的时候,“科学的春天”升温了,“知识就是生产力”“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所到之处,大地解冻,春暖花开,于是内地城市也高楼林立、鳞次栉比;广大的农村,山绿了,水清了,“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村村通公路通到哪里,小汽车就开到哪里。

人间奇迹发生了——困扰中国人几千年的“贫困帽子”将被彻底甩到太平洋里去,14亿中国人一个不落地都逐步过上小康生活。

《回首叫云飞起》(随感录·第二卷),就记录着这样时代里这样的“奇迹”究竟是怎样发生的。

史宏友/老三届追梦人

文章分多次阅读,每次读过一些篇章,无一例外地都伏案发呆:我的心情被作者热爱生活的热忱所深深地感动着,我的思想被作者热爱工作的激情燃烧着。如此心潮澎湃、满怀豪情的人,如此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人,必然地注定了他的人生是不平凡的。

老三届,这个在历史上极其典型的特别具有代表性的最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名词,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和1966届、67届、68届的初、高中毕业生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携手同行,荣辱与共。他们浩浩荡荡地到农村去,到边疆去,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继而党的一声召唤,他们又陆陆续续地回城,加入到各行各业火热的“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洪流之中,这也就历史性地注定了他们的人生都是不平凡的!

所以老三届们又是幸福的!因为祖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沧桑巨变,他们不仅都是亲历者,还是参与者、建设者。虽然社会主义的高楼大厦功成不必在我,但是,老三届们却是地地道道的添砖加瓦人。他们都是见证人,他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看着梦想一个接着一个地在自己的身边在自己的手中变成现实,老三届,追梦人,何其骄傲!

史宏友/老三届追梦人史宏友/老三届追梦人

诚然,远航有党引领,蓝图伟人绘制。但是,稻谷必须有人播种,机器必须有人操作,楼墙必须有人垒砌,坦途必须有人铺平……

新中国伟大的复兴之路,是亿万人民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而步入小康生活,是建设者们不畏艰难困苦、一甩汗八瓣、几十年如一日地干出来的。

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竟然如此地忘我无我?哦,他们就是社会主义祖国千千万万建设者!他们中间就有这样一群追梦人,筑梦人,就有这样一支生力军——老三届!

毋庸置疑,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群“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的“拼命三郎”,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各行各业中不怕艰苦,克难奋进,我们社会的发展才能够如此突飞猛进,城乡的面貌才能够如此日新月异,国人的生活才能够如此充满阳光,如此幸福,如此芝麻开花。我们的生活才能够比蜜甜!

史宏友/老三届追梦人

唯其过了苦日子,老三届们才更加懂得信仰的重要性和“只争朝夕”踏实苦干的必要性,才能够冒着严寒酷暑、顶着启明星、踏着月色义无反顾地艰难前行。

作者出生在大武汉,在汉口顺道街上六角亭小学时,他的人生标杆是做一个“雷锋式的少年”。他在日记中写道:“雷锋叔叔说: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人进步,等于单枪匹马,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众人进步,才能搬山填海。”就读省重点武昌实验中学时,他就深受高尔基“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就成熟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思想的影响,他的理想坐标是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

作者来到桐柏山余脉鄂北应山县长堰堤插队时,在“学大寨,赶浙江,超纲要”声浪中,他吟诗明志:“投笔从农宝书拿,肤黑心红诚可嘉。补丁沾泥非为耻,健儿原不慕奢华。”

自1971年1月12日招工进十五冶二公司至奔“不惑之年”进入黄石市纪委工作,期间作者几乎一直生活在漂泊的“处处无家处处家”里。初到大冶铜绿山,“在分工种节骨眼上”,“我向连党支部表示,我愿意去三连二排当泥瓦匠”。 老三届们最听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话,他们最懂得“忠诚”和“服从”,“党叫干啥就干啥”。“泥瓦匠,住草房。”在武钢零七工程工地,为了“月赶月”的工期,全体会战者“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在“夏天酷热如火,冬夜若置冰窖”的工棚里,一呆就是近“四个年头”。转战江西,在贵溪铜矿冶炼厂驻扎王家畈时,作者用另一种方式记录了他奋斗的足迹:在这里入党,在这里被提拔,在这里被评模,在这里取得大专文凭……

当回忆“我的6503班”40余年以后,武克钢、贺平、谢家琳、吴瑞霞等众多成功人士时,作者不无感慨地说:“我们对得起历史,可以说,我的6503班,每个同学的经历都是一部沉甸甸的个人奋斗史。”

在实现工业化的道路上,范国强们披荆斩棘,筚路蓝缕,飞鸿踏雪,抓铁留痕,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不禁感叹,范先生不辱“老三届”誉称,不愧是“老三届”中杰出的典型代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社会责任感、时代使命感和人生价值取向。“老三届”必将载入共和国史册,一页辉煌,光耀后世!

史宏友/老三届追梦人史宏友/老三届追梦人

范先生不仅是工业战线的一位实干家,还是一位勤学习、好学习、会学习的学者。

尽管因为工作需要而放弃了报考大学的机会,但是他却“无时无刻不在利用闲暇刻苦自学”,并先后参加了“山西刊大”和“湖北函大”学习,“终究完成学业,且成绩还算优良”;随后又脱产进湖北党校学习。俗话说:“有样学样,无样学世上。”在家里在顺道街,他学爱家人爱邻里的母亲、学视金钱为“阿堵物”的父亲,学乐于助人的三阿婆、心灵手巧多才多艺和热爱文学的封家兄弟;在学校,他学会朗诵课文的吴运清、博学多才的吕秀兰等老师和6503班来自全省的“尖子”生。在知青点,他学习知青组长徐望生、立志扎根农村的知青李建华。他说:我在十五冶二公司工作期间,向师傅巢世林学技术,学做人;向办公室副主任熊伯乾学敬业,学做事;向党委书记邱恭宽学立身,学从政。

学习伴随着他的工作,贯穿在他的生活之中。范先生是自觉践行“终身学习”的楷模。

文集文采斐然,文学性强,开卷有益。援引星罗,名句棋布,俯拾即是。无论文史哲,无论古今中外,名家名著广泛涉猎,励志故事、哲理名言、箴言警句、诗词佳句、格言谚语等等散见于页面之中,而且古体诗词和新诗约占文集的四分之一。文集具有广博丰富的知识性,饶有兴味的趣味性,形象生动的文学性,读之引人入胜,受益良多。

捧读文集,心有所感,情有所动,不愿释手。于是不顾鄙陋,谨以拙言,仰面附耳,与素未谋面之范君作心的交流,致敬老三届;也把我发自内心深处独的白分享给亲爱的广大读者!

写于2020年1月7日星期二

一一end一一

本文作者史宏友老师

史宏友/老三届追梦人

《回首叫云飞起》作者简介:

范国强,原籍金牛,出生武汉,定居黄石。现系中国写作学会杂文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杂文学会副会长,黄石市杂文学会会长。黄石市知青文学社名誉社长,黄石港区文联名誉主席,朝阳阁诗社社长。原黄石市黄石港区政协主席。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业余创作。有十本专著问世,并主编和参与编著数十种书刊,有多篇散文、杂文、论文收入国家和省内外各种书籍。

史宏友/老三届追梦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黄石市   黄石   泥瓦匠   湖北省   建设者   学时   知青   杂文   美文   改革开放   祖国   文集   人生   作者   时代   工作   史宏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