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灯 刘明西/孝感乡移民的故事

孝感乡移民的故事

文/王红灯 刘明西

王红灯 刘明西/孝感乡移民的故事

麻城孝感乡是中国历史上八大移民圣地之一,作为元末明初及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的中转地,千百年来,麻城孝感乡移民后裔遍及川渝大地,有“湖广填四川,麻城过一半”之说,每年前来麻城寻根问祖的川渝人士络绎不绝。

孝感乡的移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下,有着千差万别的各种不同的群体心态。至今,在四川、重庆和麻城民间还广泛流传着有关移民的许多故事,从这些故事中可以认知和体察不同情况下的移民心态。经过多年收集整理,笔者现辑录三个富有代表性的孝感乡移民故事,以窥斑见豹。

王红灯 刘明西/孝感乡移民的故事

一、“解手”

这个传说与张献忠征剿四川的故事有关。相传张献忠儿时跟随父亲到四川内江贩枣,他们把驮枣的驴子拴在一家地主的大门口。因驴子的粪尿弄脏了石柱,地主老爷命人鞭打张献忠的父亲。张献忠还小,怒目不敢抗争。这件事在幼小的张献忠心中留下了阴影,临走时发誓道:“将来我再来时,要把你们全部杀掉,方解我恨!”

张献忠起义后,带领部队从湖北一路向西进占四川。一天来到川鄂交界的地方安营扎寨。晚上大便时,随手扯草擦屁股,不料抓了一把蛤蟆英子草,这草叶背带毒刺,把张献忠的屁股刺痛了。他又转身扯了一把草,这草不带刺。他就问身边士兵,这是什么地方?士兵说这里是湖北和四川的交界线,有毒的草是四川那边的。张献忠听后火冒三丈,下令从这里杀起。杀到半路,还放出谣言,说“天煞星”下凡了。正如后人在歌谣里唱的:“流流贼,贼流流,上界差他斩人头。若有一人斩不尽,行使瘟疫在后头。”传说张献忠在四川所过之处,白骨成堆,十屋九空,史称“张献忠屠川”。

清朝顺治帝入关后,待天下安定,见四川人烟稀少,便下令麻城孝感乡的人往四川迁徙。孝感乡人不愿西迁,结果都被官兵捆绑上路,只有大小便时方能解开绑在手上的绳索,所以后人把上厕所叫“解手”。

王红灯 刘明西/孝感乡移民的故事

二、哥老子上四川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麻城孝感乡都府所在地的沈家庄(现麻城市鼓楼街道办事处孝感乡社区沈家庄),有户熊姓人家,家中有三个儿子。按当时的圣旨,三丁抽一,要派一个儿子到四川去。父亲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先叫大儿子去,大儿子说:“长子不离中堂。”父亲又要小儿子去,小儿子说:“幺儿不离娘房。”父亲只好做老二的工作,老二听后直摇头,说:“哥不去,弟不去,我也不去!”不管父亲怎样劝说,三个儿子都不愿意去。老父亲年迈体衰,便叹着气,拿条毛巾裹在头上,说:“唉,还是哥老子去吧!”三个儿子见老父亲要亲自去,又纷纷争着要去四川。

这句话后来在四川流传开来,时间久了,由“哥老子”演变成了“格老子”,至今许多四川人都爱讲这句话。

王红灯 刘明西/孝感乡移民的故事

三、白马认亲

高坎堰本是孝感乡的一个里,当时的里长也叫粮长。为什么又叫粮长?就是当粮长的人家,必须有储存的粮食,也就是大户。粮长的工作,一是征收钱粮国课,二是组织人员入川。入川高峰时,按男丁算,二抽一,三抽二,五抽三。也就是你家里如果有五个儿子,必须要去三个。

相传这个粮长姓刘,长得高大白净,一表人才,而且心地善良、为人敦厚。他跟老百姓的关系非常亲密融洽,叫某甲到四川去,又叫某乙去,都因种种原因耽误了日程。最后,他实在没有办法,只好说:“就让我去吧!”随后,他带上自己心爱的白马上路了。

这位刘姓里长入川后,刘姓后人修谱时忘记了他的名字,就把他的故事和那匹白马的画像刻入了家谱。

民国二十一年(1932),重庆长寿桥的刘姓人,拿着一幅白马画像找到麻城,时隔600多年的刘家人,终于又跪在祖宗的牌位下认祖归宗。

王红灯 刘明西/孝感乡移民的故事

在四川、重庆和麻城本地还有很多有关麻城孝感乡的民间故事。故事一般抹去了移民迁徙的时间,用“很久很久以前”来开头,但内容大多讲述的是元末明初或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的故事。

王红灯 刘明西/孝感乡移民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孝感   湖广   麻城   移民   流流   故事   明末清初   大儿子   驴子   湖北   重庆   美文   白马   老子   儿子   父亲   刘明   王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