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桂/童年趣事之七、黑膏药和“洋巴子”

童年趣事之

七、黑膏药和“洋巴子”

文/曾祥桂

曾祥桂/童年趣事之七、黑膏药和“洋巴子”

具有十四亿人口的大中国基本实现了全民医保,这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使全国人民受益,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以人为本的优越。

解放初五六十年代,就是我们做小孩的时候,一是缺医少药,二是老百姓缺乏就医观念,生起病来能扛就扛能拖就拖,听天由命,而且迷信神巫,很多举措现在说起来很可笑,三四十岁的人没经过也不会相信,但它确实是我经历过的。

“感冒”现在这个常见病我小时候经常患,只不过不知道医学名字感冒,我们叫做“凉了”,凉了无需就医,母亲舀一碗凉水,拿三根筷子厾齐浇水到上面,嘴里还念念有词,筷子能竖起来就算成了,说明是哪位去世的先人爱抚了我,给他烧叠纸钱,让他别再爱抚,因为阴阳两隔,孩子经不起爱抚会生病发烧的。这就是我们当时信巫治病的方式。小孩病情严重一点的还要“叫魂”。

曾祥桂/童年趣事之七、黑膏药和“洋巴子”

现代人不知道什么是“叫魂”?我要是“凉了”发烧,母亲除了竖筷子之外,还要带我到门口或院子里大声叫魂,喊“二毛――回来哟,二毛吔,三魂七魄拍拍归身哟……”,这表示小孩被鬼嚇着了,要大声地把“魂”喊回来。有一次我四婶为我叫魂,在天井搭一部木梯,站在梯上大声喊,手里还拿个木瓢在空中搲来搲去,看着她那严肃认真的神情,我只能喊一句答应一声,不敢笑。

小时候我老是摔跤,可能头重脚轻,一摔跤就把额头磕破了,冒血发炎。每年夏天额头上都会长疱长疮,就医的简单方式买膏药贴,就是皮纸上打一块圆圆的黑药,一分钱可以买两张的那种,这就算奢侈了,有的小孩连黑膏药也贴不起。

曾祥桂/童年趣事之七、黑膏药和“洋巴子”

记得是1954年,阎河民兵捉到了一个叫做邹国正的土匪,在火王庙河沙滩开大会枪毙,会场上人山人海。火王庙的操场上也有很多人,大家在看一个年轻人学骑自行车,那时能骑自行车也是了不起的,我们管它叫“风车”,只有送信的人才会骑。这个年轻人学呀学的,不小心把我撞倒了,我那倒霉的额头又冒了血,这个人把我带到医院上药,搽红药水,打了个沙布巴,就是在一块白棉沙布上压两道氧化锌胶布。这个年轻人还把我送回家。

这下我可高兴啦,以前额头上总是贴黑膏药,今天打了个“洋巴子”,我似乎觉得很骄傲很神气,伤痛也忘记了,故意在塆里走来走去,找同伴玩,生怕别人没看到我这个“洋巴子”。那些天洗脸怕打湿了,梳头怕碍着了,炫耀了好几天,伤好了才恋恋不舍的扯下来。

曾祥桂/童年趣事之七、黑膏药和“洋巴子”

小时候就医还有一次,肚子疼得没办法,去医药店买了一包粉药,结果打下来两堆蛔虫,解除了痛苦,但只有打“洋巴子”这一次记得很清楚,好高兴好骄傲。其它生病都是熬过来的,甚至打皮寒(疟疾)那么难受的病,盖上棉絮还冷得嗑牙,热起来如火上烤一样,就这样扛些时也熬过来了。

哎,时代不同观念不一样,现在有病就医多方便啊。只有我们七十多岁的人记得那个人穷医少的年代,两下对比才感受到满足和幸福。

曾祥桂/童年趣事之七、黑膏药和“洋巴子”

★★作者简介★★

曾祥桂,1945年生,1964年麻一中毕业考取上海水产大学(现上海海洋大学)。70年毕业离校到武汉部队152农场劳动锻炼后,分配到麻城酒厂,84年调市轻工业局工作至退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膏药   麻城   工业局   神巫   解放初   缺医少药   木梯   摔跤   美文   上海   趣事   筷子   了不起   额头   童年   小时候   大声   小孩   曾祥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