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大海里,那些乘风破浪的姐姐

小启: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巅峰,保存在《全唐诗》中的有48900余首,这其中也不乏出自女性的优秀诗作。

据专家考证,在唐朝290年间竟然出现了207位女诗人。尽管唐诗巨星如云,光芒四射,优秀的女诗人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位,但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能够脱颖而出,就够以证明她们是曾经在诗海“乘风破浪的姐姐”。

唐诗大海里,那些乘风破浪的姐姐

一、七岁女赋诗名留青史

唐朝时有一个年仅七岁的女孩子,在送别哥哥的路上,天边秋云初起,天色阴冷。路旁的凉亭周围,树叶纷纷飘落,天空中大雁南飞,一字成行。

女孩子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了一首五绝《送兄》。诗歌虽然短小,但描写景物十分生动,叙述事情非常形象,语言质朴而感情真挚,读起来令人动容。可惜这个女孩子生平已不可考,甚至连姓名都无从知晓,只知道其大概生活在武则天时代,作《送兄》诗时年方七岁,故《全唐诗》收录此诗时,署名“七岁女”。

送兄

别路云初起,

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

不作一行飞。

寂寂无名的七岁女,仅仅凭借一首《送兄》,亦能青史留名。

唐诗大海里,那些乘风破浪的姐姐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二、无名氏吟诗声名远扬

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金缕衣》本来是唐代乐府新题,这首《金缕衣》是唐诗名篇,《唐诗三百首》的最后一首就是《金缕衣》,作者署名杜秋娘;《乐府诗集》编于杜秋娘丈夫李锜名下;《全唐诗》谓无名氏作,清代著名诗学家孙洙在他编写的《唐诗》中也以无名氏为《金缕衣》的作者。

唐诗大海里,那些乘风破浪的姐姐

杜秋娘(约791—?),《资治通鉴》称杜仲阳,后世多称为“杜秋娘”,唐代金陵人。

杜秋娘15岁时成了李锜的侍妾,李锜起兵造反失败后,杜秋被纳入宫中,后受到唐宪宗宠幸。

唐穆宗即位后,任命杜秋娘为儿子李凑的傅姆。后来李凑被废去漳王之位,杜秋赐归故乡。

风流才子杜牧经过金陵时,看见杜秋娘又穷又老的景况,作了一首长诗《杜秋娘诗》,其序简述了杜秋娘的身世。诗中附了一段注:“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李锜长唱此辞。”但并没有说这首七绝是谁所作。

果爸认为,虽然不能确认是杜秋娘所作,但这首《金缕衣》与我国历代劝学诗放在一起,不会有任何逊色。特别是“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唐诗大海里,那些乘风破浪的姐姐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四、红叶题诗结良缘

历史上“红叶题诗”有多个版本,但以唐朝的于佑韩夫人版结局最为圆满。

据《流红记》载,唐僖宗时,有一名叫于佑的书生来到御河岸边撩水洗手,望着从宫城中飘流而下的落叶发起愣来。突然,不远处水面上漂流过来的一片又大又红的树叶引起了他的注意,叶面上好像有几行墨迹。他赶忙将这片红叶捞出水面,上面果然题有四句诗:

流水何太急,

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

好去到人间。

佑把红叶带回住处后放在书箱中,每天都拿出来欣赏吟诵,越来越觉得红叶美艳可爱,题诗清新意深。他暗自猜想,红叶是从宫城禁庭中飘流出来的,上面的诗一定是宫中一位美人所写的。于是他决定把红叶珍藏起来,当作将来美好回忆中的一件纪念物。

于佑又到外面找到一片又大又红的秋叶,在上面题了两句诗:

曾闻叶上题红怨,

叶上题诗寄阿谁?

他拿着红叶来到御河上游的宫城前,看着自己题诗的红叶在御河中飘流进宫城。

唐诗大海里,那些乘风破浪的姐姐

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

于佑多年参加京城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后,就投奔到河中府(治所在今山西省永济县)权贵韩泳门馆担任文书职务。

几年后的一天,韩泳对于佑说:“皇帝宫城中有三十多个宫女被逐出宫,让她们各自嫁人,其中一名韩夫人和我是同族。她进宫很多年了,现在从禁庭中出来后就投靠到我家里。我觉得你俩很般配,你不如考虑一下。”

双方见面后,彼此都很满意,于是韩泳安排于祐和韩夫人举行了婚礼。

唐诗大海里,那些乘风破浪的姐姐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俩人结婚后,恩爱有加。一日,韩夫人偶尔在于佑书箱中发现了红叶,她十分惊异,说:“这红叶上的诗是我作的,夫君是怎么得到的?”

于佑就把得红叶的来龙去脉告知妻子。韩夫人听了说道:“我在宫城御河里也捡到了一片红叶,不知道是宫外何人所写。”她打开自己的衣箱取出了那片红叶,于祐接过来一看上面的题句就连声说:“这是我题的!”

夫妻二人各持一片红叶相视无言,感慨万端,禁不住泪水夺眶而出。

红叶题诗喜结良缘,这自然是千古佳话。

唐诗大海里,那些乘风破浪的姐姐

五、唐朝四大才女争奇斗艳

李冶、薛涛、鱼玄机、刘采春最为著名,她们并称为“唐朝四大才女”,又称“唐代四大女诗人”。

1. 李治: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李治,字季兰,中唐初期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女道士,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冠诗人。

李治弱龄早慧,五六岁时已能出口成诗,尝作《咏蔷薇》诗云:

经时未架却,

心绪乱纵横。

“架”与“嫁”谐音,其父因此预言她长大后会成为失足女,并且一语成谶。

李冶与当时诗坛名宿刘长卿、茶圣陆羽、释皎然均有密切来往,还与多位当时名士情意绵绵,是不折不扣的风流交际花。

公元784年,李治因曾上诗叛将朱沚,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之。一代名媛就此凄惨谢幕。

李治曾有《李季兰集》一卷存世,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六首。

唐诗大海里,那些乘风破浪的姐姐

2. 薛涛:无端摆断芙蓉朵,不得清波更一游。

薛涛,字洪度(又作宏度),长安(今西安)人,薛郧之女,中唐著名女冠诗人,和李冶、鱼玄机为女冠三杰。

薛涛姿容美艳,生性敏慧,8岁善诗,又能歌善舞,曾创深红小笺写诗,人称“薛涛笺”。

据记载她和小自己十岁的诗人元稹互有情意,不过在元稹任满川东监察御史离开四川时,写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他却没有带走她。薛涛为此写过非常卑微的《十离》诗:

《鹦鹉离笼》

陇西独自一孤身,

飞去飞来上锦茵。

都缘出语无方便,

不得笼中再唤人。

《燕离巢》

出入朱门未忍抛,

主人常爱语交交。

衔泥秽污珊瑚枕,

不得梁间更垒巢。

《鱼离池》

跳跃深池四五秋,

常摇朱尾弄银钩。

无端摆断芙蓉朵,

不得清波更一游。

薛涛还创作过一些现实主义题材的诗歌,这在我国古代女诗人中属于非常罕见。

薛涛有一卷诗存《全唐诗》,位列唐朝女诗人存诗之冠,至今四川成都还有“薛涛井”等遗迹。

唐诗大海里,那些乘风破浪的姐姐

3. 鱼玄机:以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鱼玄机,生于唐会昌四年(844),卒于唐咸通九年(868)。字幼微,一字蕙兰,出生于鄠杜,长安(今西安)人。

鱼玄机的老师温庭筠,就是写“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大才子。鱼玄机10岁时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老师以《江边柳》为题作诗一首的作业。

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鱼玄机非常的爱慕老师,温庭筠则碍于自己和鱼玄机差了差不多30多岁,一直保持着师生的关系,并把自己的好朋友、当朝状元李忆介绍给鱼玄机。

鱼玄机非常欣赏李忆的才华,写过许多与李忆有关的诗,诗中不乏像“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这样的佳句。

然而李忆家有正室裴氏,鱼玄机只是一个小妾,三个月不到她就被裴氏赶了出去。鱼玄机只得去了长安外郊的一个道观咸宜观去做一个女道士,她张贴红纸一张,上书:咸宜观诗文候教。

当时很多的文人雅士闻讯而来和鱼玄机吟诗作对,其中有一个叫陈韪的乐师,则和互相鱼玄机心生爱慕,谁知婢女绿翘也春心萌动,和乐师偷情,鱼玄机知道后怒向胆边生,居然杀了绿翘,被官府处死,年仅24岁。

一代才女,香消玉殒,她的很多诗作亦从此散失,今只在《全唐诗》留诗50首。

唐诗大海里,那些乘风破浪的姐姐

4. 刘彩春: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

刘彩春,中唐时期江南女艺人。她擅长参军戏,又会唱歌。

刘采春有一个优伶之家,她的丈夫周季崇、丈夫的兄弟周季南、她的女儿周德华都是职业优伶,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家庭戏班,在江浙一带名声大震。

刘彩春作为当时一位很有影响的女艺人,深受时任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元稹的赏识,夸她“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

刘彩春的代表作《望夫歌》即《啰唝曲》,《全唐诗》录存6首。

其一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其二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刘彩春以一名创作型通俗歌手跻身“唐朝四大才女”行列,足以见得当年她的社会影响力是有何等巨大。

唐诗大海里,那些乘风破浪的姐姐

上官婉儿权倾一时,风华绝代。

六、 上官婉儿风华绝代

上官婉儿(664年—710年7月21日),复姓上官,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县(今河南陕州)人,祖籍陇西郡上邽县(今甘肃天水)。

上官婉儿出生于官宦世家,祖父上官仪曾官至宰相高位,后获罪随上官婉儿父亲一并被杀,当时尚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儿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

上官婉儿14岁时因聪慧善文而得到武则天重用,被封为“内舍人”,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

唐诗大海里,那些乘风破浪的姐姐

瓜藤绵瓞瓜潮落,不似从前在芳时。

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兼内舍人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32首。

上官婉儿16岁时与李显私定终身,后来李显被其母武则天废为庶人,流放巴州。

上官婉儿去巴州看望李显,半路上闻李显被害,就在“晒经石”上修建亭子,题写《由巴南赴静州》一诗于亭上,怀念李贤:

米仓青青米仓碧,

残阳如诉亦如泣。

瓜藤绵瓞瓜潮落,

不似从前在芳时。

上官婉儿创造了“上官文体”,以一介女流,影响一代文风,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很少见的。

唐诗大海里,那些乘风破浪的姐姐

米仓青青米仓碧,残阳如诉亦如泣。

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上官婉儿与韦后同时被杀,时年44岁。一代才女,曾经风华绝代,就此悲剧落幕。

上官婉儿虽然其名不在“唐朝四大才女”之行列,但果爸认为,其才气其实能横扫全唐所有才女,她与蔡文姬、卓文君和李清照并称我国古代“四大才女”即是佐证。

如果上官婉儿不事官职,她不仅可能享其天年,还可能创作更多更优秀的诗作。

小结:

唐诗空前绝后的繁荣昌盛,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女诗人,她们巾帼不让须眉,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诗歌,已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唐诗大海里,那些乘风破浪的姐姐

后世虽然也出现了像李清照、朱淑真这样优秀的女诗人、女词人,但再也没有哪一个朝代,能拥有这么庞大的女性创作群体。

唐诗的浩瀚海洋中,那些乘风破浪的姐姐,留给历史的是永不回来的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陇西   唐诗   红叶题诗   无名氏   折枝   风华绝代   长安   乘风破浪   诗作   玄机   才女   上官   唐朝   红叶   美文   夫人   姐姐   全唐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