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泰山,隐藏着20余处古建筑群,2200处碑碣石刻

果爸小启:

想来孔子应该是泰山最早的形象代言人了吧,他当年的代言金句为:“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前邻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贯穿齐鲁大地中部。泰山海拔高度其实并不算太高,在五岳之中不及华山、恒山,仅仅排在第三位。但就历史、政治及文化的地位而言,全国的许多大山与之相比,却都不能望其项背。


古诗词里的泰山,隐藏着20余处古建筑群,2200处碑碣石刻

古代上至帝王将相、文人雅士,下至黎民百姓,均对泰山仰慕备至。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还有不计其数的诗词歌赋。

今天,请大家和果爸一起,在古诗词里云游泰山,去景仰泰山的巍峨雄奇,还有它的沉浑峻秀。


古诗词里的泰山,隐藏着20余处古建筑群,2200处碑碣石刻

李白: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

《游泰山六首》(唐)李白

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山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飘颻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

遗我鸟迹书,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读之了不闲。

感此三叹息,从师方未还。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

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

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

缅彼鹤上仙,去无云中迹。

长松入霄汉,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

朝饮王母池,瞑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

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辉,玉真连翠微。

想象鸾凤舞,飘颻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古诗词里的泰山,隐藏着20余处古建筑群,2200处碑碣石刻

唐代大诗人李白喜欢游览祖国壮丽山河,并在旅途中有感而发,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李白对泰山怀着异常深厚的感情。

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四月,已是人到中年的李白来到泰山,登高揽胜,触景生情,才思泉涌,写下了上述六首赞美泰山的组诗。

《游泰山六首》为连章古诗,中间每一首都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审美境界,而全诗六首从整体上展示了更广阔、更深邃、更完美的意境。

《游泰山六首》以写意山水笔法绘出了有声画卷,但它又不是一般的山水诗。泰山历来有神仙出没的传说。


古诗词里的泰山,隐藏着20余处古建筑群,2200处碑碣石刻

李白借助泰山神话传说,在诗中幻化出一个情节生动、亦真亦幻的泰山仙境,大大丰富了诗的内容,拓展了诗的意境,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这种写法和他的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脉相承的。

李白是一个怀有“鸿鹄之志”的有识之士,他有很大政治抱负的,希望做辅佐帝王的大臣,并能有赫赫的建树。但由于李白又有清高傲骨,“安然摧眉折腰摧眉折腰,使我不得开心颜”,最终只能是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有其才而不能尽其用,甚至屡遭贬谪。

《游泰山六首》在李白全部诗作中占有重要位置,当可与《蜀道难》、《将进酒》等名篇相媲美。

除《游泰山六首》外,李白还写有多首与泰山有关的诗歌,限于篇幅,本文不再录入。


古诗词里的泰山,隐藏着20余处古建筑群,2200处碑碣石刻

杜甫: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

《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受此次落榜影响,从第二年开始,24岁的杜甫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他游览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途中,创作了这首史上最有名的咏泰山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五岳独尊,诸山所宗,故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也皆在泰山。

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齐鲁大地后来泛指山东地区。


古诗词里的泰山,隐藏着20余处古建筑群,2200处碑碣石刻

这首五律用词看似为精雕细琢,实际为意到笔随,加上比喻、拟人手法的绝妙运用,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

该诗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流露出诗人对祖国河山的不尽热爱和无限赞美之情。

该诗不仅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史上最有名的咏泰山诗,没有之一。


古诗词里的泰山,隐藏着20余处古建筑群,2200处碑碣石刻

何绛:当年尚未经坑火,此日如何一字无。

《泰山无字碑》(宋)何绛

秦帝东封出奉符,天孙碑碣倚云孤。

当年尚未经坑火,此日如何一字无。

泰山玉皇顶玉皇庙门前有一座高6米,宽1.2米,厚0.9米的无字石碑。碑顶上有石覆盖,石色黄白,形制古朴浑厚。

奇怪的是,碑上没有一个字,因而被人称为“泰山无字碑”。泰山无字碑因为没有留下文字,所以此碑究竟是何时、何人所立,又为何而立,是一个千年未解之谜。

关于泰山无字碑,世人众说纷纭,多传为秦始皇立,说秦始皇功德难铭,又焚书黜字,故所立石也“一字不錾”。也有人认为此石的长短广狭制度与《秦琅琊刻石》极相似,由此推断此石为始皇立。

宋朝诗人何绛则对上述看法提出了质疑。由此推断,至少在宋朝时,泰山无字碑便已存在。

据清康熙《顺庆府志》卷四记载,何绛为顺庆(今四川南充市北)人,生卒年不详,宋徽宗宣和间进士,今存诗文540首。


古诗词里的泰山,隐藏着20余处古建筑群,2200处碑碣石刻

果爸思诗:

关于泰山的古诗词,简直是不胜枚举。

比如魏晋时期著名女诗人谢道韫《泰山吟》:“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比如宋朝诗人梅尧臣的《登泰山日观峰》,一开篇就气势非凡:“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金熔。”

又比如元代散曲大家张养浩的《登泰山》:“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还比如明代诗人王安舜的《登泰山》:“泰山东望走群龙,直上天门第一峰。”


古诗词里的泰山,隐藏着20余处古建筑群,2200处碑碣石刻

字里行间,洋溢着古代诗人们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讴歌与赞美,他们真正同时拥有了诗和远方。

如今,历经沧桑,山河无恙。多少人慕名前往泰山,他们不约而同地用手机照相留念,“到此一游”,便以为不枉此行。

诚然,远方是到了,可是诗呢?哪怕是多少年前,在中小学课堂里学过的,我们是不是都已悉数归还给了唐朝的诗人、宋词的词人?欢迎您在果爸文末评论区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碑碣   泰山   古诗词   齐鲁大地   天宝   天门   摧眉折腰   孔子   齐鲁   东岳   宋朝   石刻   杜甫   山河   李白   美文   诗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