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红楼梦(蒙古王府本)》独有的脂批?


如何理解《红楼梦(蒙古王府本)》独有的脂批?

最近阅览了北京曹雪芹学会策划、外研社出版、首次排印面世的《红楼梦(蒙古王府藏本)》。时代虽异,心神相通,今日唯有通过书中文字,探索曹公深邃的思想。

蒙府本突出的特色,在于独出的六百余条侧批。这些批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对于读者极具参考价值。

如何理解《红楼梦(蒙古王府本)》独有的脂批?

如何理解《红楼梦(蒙古王府本)》独有的脂批?

《红楼梦(蒙古王府藏本)》之所以得名,是由于曾经的收藏者,是清代蒙古的阿拉善亲王。书中独有的批语,有学者认为应当出自清代世家子弟之手,在批语中点明了许多大家族的生活习俗。

比如,第三回写林黛玉进京,家庭教师贾雨村也要入都谋缺,林父便让雨村同行。虽说如此,黛玉坐一条船,而雨村带了书童,坐另一条船。或许有的读者一扫而过,并未在意,但蒙府本侧批批道:“是大家风范”,提示读者不可忽略这一细节。

古人讲究男女不同席,虽是老师,也不可与女学生同乘一船。日常授课,也要遵守礼仪,书中虽不曾明言,可参考清人孙温所绘《红楼梦》画册。图画中,黛玉上学,是在一个环境优雅的处所。黛玉与丫鬟在房内,而雨村在室外廊下设一席,隔窗授课。大家族规矩严整,可见一斑。

如何理解《红楼梦(蒙古王府本)》独有的脂批?

再比如写贾母用饭的种种细节,又点出是“大人家规矩礼法”,也说明批书人也是有着大家族的生活经历的。

再如,第六回中,刘姥姥为了打秋风,先找了周瑞家的牵线。周瑞家的素知王熙凤的习惯,认为“吃饭是一个空子”,正适合带刘姥姥面见。

在当今的观念中,吃饭前后不便打扰他人,为何周瑞家的偏偏找了这样的时机呢?原来,吃完饭正是王熙凤办理事务的时候。这样的习惯,在协理宁国府一节,也可以得到印证。王熙凤曾经交代办事的仆人,饭后的午初刻,是女仆们领牌回事的时间。

第六回中,侧批批道:“非身临其境者不知”,表明过去的大家族往往有类似的习惯,曹公的描写是切合实情的。妙在后文中,恰恰点出刘姥姥见王熙凤时,平儿出面应付了女仆们。可见,批者所言,分毫不差。

如何理解《红楼梦(蒙古王府本)》独有的脂批?

类似的批语,还有很多。例如,王熙凤为了整治贾瑞,故意让他在穿堂内等着,明明就是戏耍,但贾瑞偏偏当真。

穿堂有何用处?批语中说:“更夫仆妇,势必往来”,这八字点出了穿堂在夜间值守时的作用,可与后文“穿堂内又添了许多小厮们坐更打梆子”合看。

《红楼梦》诞生二百余年,时过境迁,这些点明世家风俗的批语,对于当今的读者,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如何理解《红楼梦(蒙古王府本)》独有的脂批?

蒙府本中独出的侧批,在评价人物形象方面,妙语连珠,对于读者理解书中人物有极大的帮助。

如第十回中,贾璜之妻金氏,听说贾氏家塾中学生们打架,她的侄儿金荣没有占到便宜,认为是受了秦钟“欺负”。金氏火冒三丈,气势汹汹地要到宁国府找秦可卿理论,金荣之母想拦都拦不住。批语中流露出调侃的意味:“何等气派,何等声势,真有射石饮羽之力,动天摇地,如项羽喑咤。”

如何理解《红楼梦(蒙古王府本)》独有的脂批?

可实际上,璜大奶奶也不过是倚仗着贾府的势力,才能过上使奴唤婢的生活,因此是万万不敢得罪宁府的。待进了宁国府,气势就消减了大半,丝毫不敢高声大气。又听说秦可卿病了,哪里还敢提“评理”的事情,言语反倒极为温和。贾珍不过说了几句留饭之类的客套话,金氏因而觉得“待的很好”。

明明铩羽而归,反倒自得其乐,可见仗人势力、看人脸色者的可悲与可笑。

书中情节到这里戛然而止,想来,不知金氏日后又如何给金荣之母交代了。此处有批语:“金氏何面目再见江东父老?然而如金氏者,世不乏其人。”

妙就妙在,“见江东父老”,与前文所批“如项羽喑咤”遥相呼应。在《红楼梦》中,璜大奶奶金氏唯有这一次出场,批语前后呼应,却让这一小人形象跃然纸上。后续事件虽不着一笔,却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

如何理解《红楼梦(蒙古王府本)》独有的脂批?

再如第八回中,家中管事的奴仆,见了贾宝玉,自然少不了谄媚几句,说他书法写得好。此处有批:“侍奉上人者,无此等见识、无此等迎奉者,难乎免于厌弃,呜呼哀哉!”

试想,这些奴仆文化有限,在献媚方面尚且平平。到了后文,饱读诗书的清客相公们,评点贾宝玉所题联对时,才体现出谄媚讨好的高境界,不但叫好叫得及时,而且还有理有据,煞有介事。这样做,为的无非也是“免于厌弃”。这一批语,犀利地点出时人趋炎附势的习气,可谓入木三分。

如何理解《红楼梦(蒙古王府本)》独有的脂批?

蒙府本的批书人,更了解传统章回小说的写作笔法,让我们加深对古典文学技巧与作品主旨的理解。

周瑞家的曾与刘姥姥谈到王熙凤当家的种种特点,批语中说:“仍用冷子兴说荣宁旧笔法”。在第二回,古董商人冷子兴绘声绘色地向贾雨村介绍宁荣二府,两处在行文上,确有相似之处。妙在冷子兴,恰是周瑞媳妇的女婿,看两人评价王熙凤的话语,如出一口。

如何理解《红楼梦(蒙古王府本)》独有的脂批?

第三十五回,写潇湘馆的鹦鹉惯听黛玉吟诗,竟也学会背诗,不经意间吟出一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看似轻松的场景,实际上反衬出黛玉的悲戚,再次预示后文她泪尽而亡的结局。批书人在诗句处批道:“哭成的句字”。与文字表面的诙谐形成反衬,点明了作者的深意,更引人深思。

如何理解《红楼梦(蒙古王府本)》独有的脂批?

蒙府本的批书人涉猎广泛,熟知各种典故,因此六百余条批语不失为研究传统文学的绝佳参考。

在第八回中,袭人躺在床上假装睡着,引宝玉来怄他顽耍。批书人评了一句“只须郎看不近郎,真是妙法”,让这一日常场景显得多么有趣味。

如何理解《红楼梦(蒙古王府本)》独有的脂批?

实际上此批化用了旧句,出自清代剧作家李渔的小说《夏宜楼》。文中故事是说男主角得到一个“千里镜”,也就是望远镜,成日悄悄靠它来了解女主角的喜怒哀乐,后来二人喜结连理。故事设计巧妙,可称清代具有“科普”意义的文学作品了。

再如,第二回中,讲到贾宝玉与甄宝玉的呼应,批书人道是:“灵玉却只一块,而宝玉有两个,情性如一,亦如六耳悟空之意耶?”这是化用了《西游记》中真假美猴王的故事。《红楼梦》中“假作真时真亦假”,贾家、甄家真假呼应,虚实相生,以六耳猕猴与孙悟空作比,妙趣横生。

如何理解《红楼梦(蒙古王府本)》独有的脂批?

批书人还将第九回顽童闹学堂比成“燕青打擂”,平添了三分可笑;而有的批语点出“长生殿”等,通过古典文学的横向对比,加深读者对《红楼梦》的理解。

红楼一梦,令人如痴如醉。在首次排印的蒙府本中,独出的侧批为读者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参考。

正如批语中所说:“人皆不醒。我今日看了、批了,仍也是不醒。”而如今,我等看了这些批语,也依旧沉醉于红楼。

作者:暜航

编辑:芹僮.Lan/美术编辑:Snow

头图素材节选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红楼梦   蒙古   阿拉善   刘姥姥   项羽   宝玉   江东父老   批语   奴仆   笔法   女仆   清代   王府   美文   习惯   读者   家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