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话题有一段味道过重,大家可绕行

“掐芝麻叶”。芝麻约一米左右高,杆上除结芝麻蒴外,还围着杆长了类似柳叶大小的长条叶子,芝麻快熟时,先掐芝麻叶,双手从上往下再从下往上,交替掐,旁人看着像是在玩耍,其实是很辛苦的。我特别擅长掐芝麻叶,体会是,一要手忙脚不乱;二要眼准心不散;三是腰酸腿不疼;四是再多也不烦。一般三四棵芝麻能掐两大把,两三个小时掐上一大筐,二三十斤。因芝麻叶油大,掐完后两手油黑黑的,还能闻到一股刺鼻的油腻味。掐回去的芝麻叶,放在大锅里过水焯一下,晒干保存,一两年也不坏,一般都是在冬天没菜吃的时候,拿出来泡发了食用,可以凉拌,可以热炒,我更喜欢下面条吃,芝麻叶的味道独特,每次吃到家乡捎来的芝麻叶,不由得就被带回家乡那,曾经流过汗水的土地,一幕幕场景再次浮现,我和老伴儿总是津津乐道的讲个不停。

收棉花。棉花一年两季,即春棉和夏棉,春季在清明节前播种,夏棉麦收前套种于麦垅之间。采摘的季节依然烈日炎炎,采摘的过程依然腰酸腰疼。随着棉花的成熟期到来,一般进行三到四次采摘。棉花先开花,凋谢后结绿色蒴果,就是棉铃了,棉铃形式桃子,里面的棉籽不断长出棉丝,越长越多,至棉铃成熟破裂,一朵朵棉花盛开出来,远远望去,雪白的棉花与绿叶相应,像是铺在大地上的巨幅印花布,美不胜收!棉絮多是白色的,也有黄色的,黄棉属残次品,应该是在成熟过程中出现病变被染黄的,不过当时的农民并不讲究,一样可以用来纺线织布。直接摘下的棉花叫籽棉,脱籽后叫皮棉。那时候的棉花产量很低,一亩地收七八十斤皮棉,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有机肥。在没用化肥的年代里,肥料从哪里来的呢?今天来和大家说一下这个有味道的话题吧。在农村,每家院落的不远处都有一个大坑,这就是“粪坑”,深约一米。沤肥的过程是,先往坑里灌一定量的水,陆续不断的向坑里倒人、畜、禽的粪便,日常产出的垃圾,树叶青草,谷糠谷皮,作物秸秆等所有能酵变成肥的原料。平时还要去拾粪,一早起,提个荆条筐,拿着铁锹,在村头前后转圈低着头寻找动物粪便的人就是我了,每一次发现,都是惊喜,最后背回家倒入粪坑。经过一年发酵,每年农历九月寒露前后,需要把粪挖起甩到坑边上。以此类推,年复一年,循环产出,为农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生态有机肥!粪便发酵过程中,坑底不断向外翻出鸡蛋大小的气泡,表面像漂浮了一层小气球,这应该是“沼气”吧。翻粪坑是最辛苦的,也是我每年必须做得。一般需要两三天才能出完,臭气熏天不用多说,每次手都会被磨出水泡,被翻到坑边的粪肥风干后,打碎分成两部分,大块的运送到田间,和泥土搅拌混合,翻入土下做底肥,供植物深根吸收,剩下的做表肥,表肥加工麻烦,先碎开,再用细筛过,来回过几遍,直至碎成粉末,再送到田间地头。如播种小麦时,用“搂”进行,搂体是漏斗形,上边有两个入口,一个是下麦种的,一个是下表肥的,通过搂铧缝使它们在沟槽相汇,共同埋于土中,粪肥陪伴着麦籽发芽长大。用搂播种需要技术和经验,有一定的难度,每次播种都是专门请“技术能人”,操作中需要根据牛拉走的速度,用两手适时适度左右摇晃,使肥、籽相对均匀撒播地下,这样长出来的麦苗棵距适当。我每次都是添肥料的,旁边还有赶牛的,大家分工不同,却都是尽心尽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棉铃   沤肥   粪肥   底肥   麦种   棉丝   谷糠   蒴果   皮棉   粪坑   粪便   田间   肥料   美文   芝麻   棉花   味道   话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