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小会计”的磨练

十二岁,我是社里的“小会计”

一九五三年,农村实现合作化,成立初级社。村里指定让父亲当会计,父亲总是让我帮他,我当时12岁,正在读小学三年级,平时,除了上学,就是帮着父亲工作,当我完全掌握了会计的工作事务后,父亲就顶着会计的头衔,全部由我完成实际工作,工作中我一丝不苟,从未出错,账目清晰,大家都叫我“小会计”,就这样一直干到一九五七年末。虽然未成年,由于参加工作早,又经过五年磨练,我从各方面都显得比较成熟,村里人都说我是个懂事的小大人。这期间,我坚持上学、参加劳动、当好会计,每天都是忙忙碌碌。

合作社的账本。

第一本“土地帐”。农民入社当社员,土地也要归公,村里需要建立土地档案,内容包括农户信息,土地面积等,所以必须对每户的土地进行丈量,登记入册。全村几十户,四百多亩土地,大小不等、质量不等,分布不均,相互交叉,许多现实问题给丈量工作带来了困难。

时间紧任务重,社里分了三个小组,每组三人,我和父亲各带一组,当时我对测量土地的计算方法并不熟悉,现学现用,很快掌握。小组三人分工明确,我负责计算,另外两人负责丈量,为了便于量测,我们用绳子代替尺子,提前把尺寸刻度标记在绳子上,用起来方便顺手。土地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多种不规则形状,有的边缘不是直线是弧线,我依据不同形状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对于个别无法丈量的特殊地块,请来有经验的老农目次估算,再进行双方商定,协调解决。

总体来说,大部分地块是横平竖直的矩形,测量工作进展比较顺利。不到二十天,三个组九个人,就把从未算清过的土地面积糊涂账全部梳理出来,村里的土地家底第一次有了准确的数据。这段时间,我上学的时候,利用休息时间,后来放寒假了,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无论天寒地冻还是大雪纷飞,我们为了赶进度从未休息一天。记得当时我穿的棉衣棉裤,似乎灌进去了冰冷的水一样,全身都冻得麻木了,手脚都冻得僵硬了,我一边哈着手一边记录,字迹都是颤抖的,用家乡的话说,冻得够喝一壶了(冻得够呛)。测量工作完成后,三个组的数据汇集到我这里,进行登记造册。

第二本“生产资料股份账”。加入初级社的农民如同“脱胎换骨”一样,农民成为社员,土地归社后,每家的主要生产资料也一并入社,如耕牛、驴、车、犁、耙、搂、石磙、碾等等。每户上交的生产资料,严格按照分类进行登记,并计算出持股数,至年底,以此为基础,以股值(当年平均数)为标准,算出各家应得红利,发放到社员手中,使社员得到应得的实惠。

第三本“劳动工分账”。社员每天参与社里工作,付出劳动的多少得到相应的工分,以工分形式记录工作量,做到日结算,月统计,季汇总,年合算。这本账涉及个人利益,牵涉面广,人数多,工种多,要求记录详尽,核算准确,让每一位社员心中有数。

第四本“劳动分红账”。内容包括初级社集体、各农户家庭分红所得,分红记录是按照时间节点进行统计的,这是一本详尽的分红明细账,必须做到随看随查,社里、社员对阶段性的劳动所得清楚明了。

第五本“粮食账”。记录初级社集体收支粮食的数目,包括各类作物产值、上交公粮多少、社员口粮分配、留存种子数量、粮囤储备吨数等,算好这本账,可以合理安排粮食供给,避免粮食浪费。

第六本“日记账”。记录社里的现金入、出流水账,按照时间顺序记录,这本账比较容易,每天做出合计和余额。

第七本“人口账”。记录各户人口基本情况以及人员变更,也就是社里的花名册,方便掌握社里人口基本情况,社里发放以人口为基数的产品,包括粮票、布票以及出差、五保户、困难户的救济补助等等,都是以这本账为基准。

那时候,社里的账本没有什么模板,也没有规范要求,记账、算账是父亲教我的,我掌握以后,按照每本账的要求,列出名目,格式都是我自己设定的,以方便实用,一目了然为目的,把社里的账目罗列的井然有序,看过账本的人都没有想到是出自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之手。现在想想,当时并不懂会计这么学问,也没有系统学习过,只是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儿,勇于实践,敢于创造。

所以我们无论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即使从未做过,也要正确面对,勇敢迈出第一步,目标明确,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就一定会有收获的。俗话说:“只要锯响就有沫,只要想做就不要犹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初级社   会计   社里   账本   工分   账目   社员   生产资料   美文   村里   粮食   人口   父亲   土地   时间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