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忙忙碌碌

锄杂草。夏秋季适宜农作物成长,更适宜野草丛生,锄去杂草,翻新土壤,让农作物充分吸收水分营养,快速生长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农业劳动最常见的生产步骤。使用的农具叫锄,也叫“铩虎铲”,刀身平薄横装,长二三十公分,宽十几公分,柄长,可站立使用。双手握住长柄,锄头入地二三公分,前后左右的回转几下,进行松土除草。锄是一件万用农具,地里的活儿基本上离不开它,锄地的深浅、间距依据土质实际情况而定,需要经验判断。锄草一般都是在炎热的夏天,那正是 “头上太阳烤,脑袋汗水流,身处蒸笼中,浑身在冒油”的感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人对农民的理解和同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农民从开春到立冬一年二百多天,每天都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辛苦劳作才能换来粮食收成,农民如果好吃懒做,一定会“农忙误一时,秋天没粮食,冬天饿肚皮,春天过不去,不死也脱皮!”

间苗。播种麦子、高粱、谷子、芝麻等都是使用一种叫“搂”的农具进行的,播出的苗自然成垄,稀疏不等。待幼苗破土而出后,长到一定程度,就需要人工“间苗”,高粱、棉花都是留一棵苗,而谷子、芝麻则是留一组苗,我也是从长辈口传身教中,通过实际劳动逐渐掌握要领,拔去一些生长不良,瘦小体弱,有病虫害幼苗的同时,要兼顾疏密程度,刚开始不太会的时候,经常会选择困难,很是伤脑筋,播种不均,疏密不一,有扎着堆儿的,有零零星星的。长在一堆的留优除劣,零星的地方即使瘦小也要用土围好,悉心照料。我曾经问长辈,为啥不“移苗”?他们说“人挪活树挪死,移苗不如补苗”。我又问一堆苗长得那么好,间掉了怪可惜的。答“没啥可惜的,必须间掉,一堆苗太多将来都不结籽,多了有何用!”我感叹到,在播种时直接播均匀就好了。长辈笑答“谁有那么大本事?你好好练,争取做到!”现在想想,间苗与用人是一个道理,有的地方人才成堆,集中在一起,而实际工作并不需要那么多,这就是浪费人才,多余的人最终会被淘汰;有的地方人才少且水平有限,但位置必须有人做,自然就会被重点培养;有的地方缺人才,补充进来的人发展空间大,经过实践锻炼,成为不可或缺的人才。所以说,个人能力固然重要,平台也很重要,两者兼顾便是锦上添花。

砍高粱。用到的农具我们叫挖掘(意同攫),它的主要功能一是松土,二是“间苗”,三是收割。挖掘和锄结构基本一样,其头部呈上窄下宽的梯形状铁板,十分锋利,能将作物连根拔起。砍高粱与割麦子不尽相同,麦子抓一把割,高粱抓一棵砍;割麦子半弯腰,砍高粱略弯腰;麦子是割断茬,高粱是连根起。放倒后的高粱,排列整齐的躺在地上,再把高粱穗掐掉(割掉),堆在一起,最后用扁担挑回家。砍高粱的季节正逢“秋老虎”,酷热难耐,四处飞溅的泥土与脸上的汗水混合,有的进到眼里,蛰的红红的,随手擦把脸就是“和泥巴”,这时候再有小虫子钻进眼里,揉几下,就“泪流满面”的,弄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不过,砍高粱也有甜蜜时刻,高粱老了,根部特别甜,我们会抱一捆回家,哥哥是找甜高粱根的能手,一看一个准,吃起来和甘蔗一样。

有人说农民“土”,能不“土”吗?说着“土”话,走着“土”路,忙着“土”活,浑身上下充满泥土气息,也正是这样的“土”气,换来了丰衣足食,收获了穰穰满家。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享受一日三餐时,可有想到汗流浃背,灰头土脸的农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疏密   幼苗   地头   农具   谷子   高粱   田间   农作物   瘦小   麦子   杂草   忙忙碌碌   美文   芝麻   长辈   泥土   农民   地方   人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