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站的前世今生——缅怀老站长

文/金戈铁马

本溪站的前世今生——缅怀老站长

写在前面的话:

作者邱天是我的发小同学,从小乖巧懂事,聪明伶俐,一入学就是大队長(三道杠),我仅仅是班里的小队长而已(一道杠)。所以,邱天在学校是出了名的好学生;在众多的学生家长眼里是好孩子;在我们全班同学心中是“偶像”,我几乎是每天上学都与邱天结伴同行。尽管如此,我始终没能成为“邱天第二”,父母经常嘱咐我要向邱天学习!邱天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始终是名列前茅!邱天于1972年底参军,在部队无论是政治表现,还是军事训练等,各个方面表现突出且成绩优异。因此,担任教导队的射击教员。邱天的聪明和天资应该是与强大的基因有关。

本溪站的前世今生——缅怀老站长

守卫在祖国的边陲

邱天的父親邱伯父,是老一辈的知识分子、高级技术人才、知名的工程师。在本溪铁路地区也是享有盛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邱伯父戴着一副金丝眼睛,头发梳理的一丝不乱,清瘦的脸庞显得刚毅坚卓,不论是见到同事亦或是邻里邻居的时候,总是笑容可掬,毫无站長领导干部和大知识分子的架子。在邱伯父的身上看到的是中国老知识分子那种民族精神的骨气和炎黄子孙灵魂的庚续。邱伯父为本溪站的发展和建设倾尽体力与智慧,让全国了解本溪、认识本溪,让本溪走向全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溪站的前世今生——缅怀老站长

这是周总理与劳模交谈


邱伯父有一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雄心壮志。邱伯父是才高八斗、默默无闻、忘我工作、令人敬佩的国之肱骨和栋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邱伯父一贯的精神风范和理想追求!

邱伯父虽已然远去,他的精神风骨却与世长存 。邱伯父留给我们后人的是一种宽阔胸襟,一种高知气质,一种磊落铁骨,一种谦恭之仪,更是一座精神丰碑!


本溪站的前世今生——缅怀老站长

这是解放前的本溪车站


下面的内容是我的发小同学邱天写的《本溪站的前世今生》文章。

”本溪站带两个钟楼的火车站是六十年代建设的,其设计理念是模仿北京站的外形。一九五九年,我父亲当时在本溪站当站长,为了将本钢生产的优质钢材及时运往全国,将本钢的铁路专用线与本溪站的铁路相连接,并研发制定了一系列联合搞好运输的规章制度,这件事《路厂联运》作为辽宁省和本溪市的先进经验向全国推荐,我父亲本人作为该经验的创始人被当时的任志远省长推荐为全国劳模,并于五九年国庆节期间光荣的出席了作为向建国十周年献礼的十大建筑之一的人民大会堂建成后的第一次全国性会议“全国群英会”大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会议结束后,《路厂联运》的经验被专门用三节车箱作成流动宣传车在全路局流动宣传推广。

本溪站的前世今生——缅怀老站长

这是邱伯父親手设计的本溪站

事情并未到此结束,会议期间全体代表参观了十大建筑,我父亲被深深震撼,当时本溪市中心已由溪湖地区转移到现在的市区,(小日本统治时叫宫原)站房已不适应运输需要,正准备拆建,我父亲受北京站的宏伟壮观深深吸引,脑中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本溪站为什么不能建成北京站的样子呢?在北京开会期间专程访问了北京站,参观并详细了解了北京站的站房结构和主要设施,利用会议间隙在北京站前席地而坐将北京站临摹下来,(当时连相机都没有,设计图纸全靠手工,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不可想象),回来后经与路局和市政府协商后就按我父亲亲手画的草图设计了新的本溪站。当时的设计比现在的本溪站规模大一倍,南起货场大门,北至当时的货运车间,前至现在的站前广场中部,当时地基都已经挖好,框架结构的柱子基础己经浇筑成形,并己高出地面,在修现在车站前站前广场还能看到这些地基基础。

本溪站的前世今生——缅怀老站长

这是《路厂联运》的货车

不巧的是1960年本溪发大水,经济上出现了三年困难时期,因此,本溪站的建设被迫推迟并大幅缩减了建设规模,按原设计缩小了一倍,两侧的站房由三层减为两层,最终建成了大家所见到的模样。

车站建成后,钟楼里的大钟迟迟没有着落,挺漂亮的车站上面八个大窟窿很是难看,由于当时是计划经济,能生产这种报时钟的全国只有上海中国钟厂一家,计划已经排到十年以后(每年只能生产两三台供应全国)像本溪这样的小城市想排上计划想都别想,当时连成志市长非常着急,亲自找到我父亲看看有什么办法能加个计划,经商业局刁局长启发,我父亲亲自到上海利用参加全国群英会认识的代表辗转找到了上海计委主任,硬是给加了个号,在长沙火车站大钟安装之前先给本溪车站安装上了,从此,每到整点大半个本溪都能听到车站大钟那浑厚的东方红乐曲和报时钟声,连同本溪站成为本溪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本溪站的前世今生——缅怀老站长

这是本溪站前环球商城


不知大家注意没有,两个钟楼应该是八面,而本溪为了节省开支,只安装了前左右三面共六面钟,面向站台一面是用磁砖镶嵌的一面墙。这座大钟是全机械式的,大钟机械部分装了整整一个房间,这个钟还是子母钟,当时站内包括办公室的所有挂钟都是这台母钟带动的,这对铁路的安全正点运行起到了极大的保证作用。现在大家应该知道钟厂为什么一年只能生产两三台了吧。这件为本溪人民做的大好事,文革期间,也成了我父亲的一大罪状,大字报上的罪名是“走后门大王”为此还蹲了“牛棚”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是不是令人哭笑不得。


本溪站的前世今生——缅怀老站长

这是第三代的本溪站


还有一件事,本溪水洞在即将开业时,由于铁路也是计划经济,车皮相当紧俏,由于没有车皮计划,当时在芜湖定制的玻璃钢游船迟迟运不过来,水洞开业时间已经定好了,没有游船不干瞪眼吗?这都火烧眉毛了,市领导又想到了我父亲这个“走后门大王”我父亲又跑了趟上海,通过上海计委与上海铁路局沟通从上海铁路局专门给芜湖铁路局调派了车皮,解了本溪水洞开业的燃眉之急,当时水洞向我父亲承诺,凡铁路职工只要有领导放话参观水洞一律免票。也不知他们对此兑现了没有。这样看来我父亲还真有点“走后门大王”的味道,不过话说回来,我父亲“走后门”都是为了本溪市和本溪铁路事业,却从不为我们家走后门,大哥大姐都是大学分配工作,二姐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当时在公园冰棍厂做临时工,我父亲离休前主管分房,可他去世时住在公园前面铁路房子一室半,面积只有30几平,还没有阳台,所谓半室放不下一张单人床,他这个资格全本溪市恐怕也找不出第二个吧!


本溪站的前世今生——缅怀老站长

这是本溪水洞的外景


有关运游船这些事如果我不说,全本溪市估计不会超过十个人知道了,随着现代化车站的建成,老站被拆除还是有些遗憾的,对“老铁路”人来说,那个车站毕竟承载着两代人的记忆。至于铁路职工免费参观水洞大家享受了待遇,但不知道这个待遇是怎么来的,我当时在市编办去为水洞定编时,在会议室醒目的位置挂着本溪站祝贺本溪水洞开业的牌扁,当时我还纳闷,车站与水洞有什么关系呀,市直那么多部门都没有牌扁,铁路这个牌扁显得格外醒目,由于是铁路子弟就随口问了一下水洞首任老处长(潘建民的前任),是他告诉我运船的事,回家找老爸核实了一下,才得到了确切的说法,如果不是偶然发现的牌扁,至今我也不会知道这件事情。”


本溪站的前世今生——缅怀老站长

这是本溪水洞钟乳石

以上内容,是我的发小老同学邱天写的回忆老父亲设计新建本溪站的文章。

其文章写得非常感人,也非常激励人。我也是第一次听说过《本溪站的前世今生》的故事!希望通过《美篇》这个平台,让更多的朋友了解本溪,认识本溪。同时,学习老前辈为祖国和人民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优秀品质。

让我们这些《本溪铁路红楼发小群》的兄弟姐妹们,缅怀邱伯父老一辈知识分子和高级工程师为祖国和人民建立的不朽功勋,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崇高风范,从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本溪站的前世今生——缅怀老站长

本溪站的前世今生——缅怀老站长

本溪站的前世今生——缅怀老站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本溪   上海铁路局   本溪市   钟楼   北京站   车皮   走后门   大钟   伯父   知识分子   美文   上海   前世   车站   今生   父亲   铁路   站长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