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舍杂谈丨父亲的藏书

闲舍杂谈丨父亲的藏书

潺园春天

作者:潘向东(槐川博物馆馆长)

编者按:平凡人生中,读书是一大乐趣,能怡情,能养性。每个人读书的偏好不一定相同,只要认为内容是自己所需要的,就有意义,就很美好。


德国思想家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在这个利欲熏心的时代,坚持长期读书的人,保持初心,进步思想,追逐理想,就能遇见更好的自己,拥有更好的人生。


记得在我还是孩童的时候,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家中,抽屉里有几本父亲的旧书,清晰记得有本老字帖、《红楼梦》和《古代白话小说选》,翻看其中的插图成为了当时的娱乐。在那个时候,除了《马列》和《毛选》作为必要的应酬,这几本书成为了孩童时最深的记忆。特别是《红楼梦》成为了自己成熟过程中的慰藉和欢梦,“卖油郎独占花魁”成了一辈子忘不了的故事。

闲舍杂谈丨父亲的藏书

潺园新书


我的父亲同千百万普通百姓一样,平凡得像一片秋天的树叶,落在地上都悄无声息。在万恶的旧社会,由于家庭殷实,他从小在汉口求学。十六岁那年,中国的天变成了明亮的天,父亲安静读书的好日子就戛然而止,人不知鬼不觉的就成为了一个社会的坏人。生活里的重担和精神上的摧残,两座大山压在了我这位那时正是八九点钟太阳的父亲心灵上,但读书一直是他的乐趣。六七十年代,除了马列主义和伟大领袖的书籍外,大多数家庭的书和报纸是用来生炉子和上厕所的。可能是父亲的迂腐,家里仅有的几本老书一直静静地留在那里,谁喜欢就翻翻,临临插图,写写字帖,不闻不问,也不惊不扰。


闲舍杂谈丨父亲的藏书

潺园书屋《文史知识》


物极必反,进入八十年代,春回中国大地,父亲作为一个读过书的人,读书的毛病总是少不了,家里的各类书籍、文学刊物开始多起来。从那时起,我对读书的乐趣也有了感觉,书墨之香也成为印于脑帘的味道。特别忘不了的是父亲订的《文史知识》和《人物》两本月刊,每月都有“新鲜菜”,时时可读新文章。具有专业性的期刊《文史知识》,其中不少文章很难读,因知识面的局限也读不了,但也不影响读,至少知道自己读不懂,文化低。


闲舍杂谈丨父亲的藏书

潺园书屋《人物》


九十年代末,父亲的小书柜和床下的纸箱里已存放了不少各式各类的书,有些期刊类怕搬家散失,父亲相对集中装订,并加上封皮,打上年号期号,以便查询之用。直到有一天,我需要带着孩子到澳洲生活,父亲当然高兴,也不舍。打集装箱时,父亲告诉我,“将这些书也带上吧,也就多占点位置。过去的这些书对我也没什么用,拉到澳洲去,也许对孩子们有用。能看就看,能翻就翻,不能看不能翻,陪伴也好,闻闻书香也好。”我无言以对,只有许诺的份。到了澳洲,有了自己的房子,房子里也有了最早安家的一批书,属于父亲读过的旧书,书里还散发着父亲的温度。


闲舍杂谈丨父亲的藏书

潺园书屋《文史知识》



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居住的潺园以各种方式也请进了各类工具资料性的书籍小几千本,翻翻看看、查查找找,已成了茶余饭后的娱乐和休息。小女经常读错唐诗宋词,便会传来朗朗的笑声。一年四季,花开花落,除了花香,还有书香,除了溪水潺声,还有朗朗读书声。父亲最早送到澳洲的那批书,始终静静地立在书柜,等待开卷有益的人。这让我想起了“人生一知己,足以慰风尘”的诗句,书和人不是相互寻找的知己吗?



闲舍杂谈丨父亲的藏书

“半日闲舍”捡云书屋


如今,儿女们都已成长为独立责任之人,虽无大富大贵,但都能独立思考,健康行为。读书思考也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支撑,努力工作,愉快生活。我不知这与伴随他们长大的家书是否有关,但书让人成熟,让人思考,让人明白,让人淡泊,肯定是不争的道理。


闲舍杂谈丨父亲的藏书

半日闲舍“捡云书屋”


书,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始终都有启迪灵魂的作用,书卷气影响着东方古老民族的骨气和精神之气。以书入仕的文人士大夫精神曾经创造出令世界高山仰止的成就,从这个角度来说,书卷气代表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的家国情怀也不为过。史料记载,明朝嘉靖年间,私人建立了藏书楼“天一阁”,仅一阁藏书就有30万册,这在农耕文明时代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然而今天的中国,书在人们的精神世界已成可有可无之物,死记硬背的强化教育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的雕虫小技,人们猴急捧读的大多也是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的蛊惑之术。一家一室,穿金戴银,豪华炫丽的装修下,一本好书,一幅好画都成了稀罕之物,难觅踪影。连一些所谓的知识分子都以比奢华、摆大款、像领导为荣,真是可悲可叹之极。


闲舍杂谈丨父亲的藏书

“半日闲舍”捡云书屋


古人之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早已告诉我们,人来到世界上,知道为何而来,要到哪里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书即路,路即书,都是吸收过往人的思想,在社会中印证这些思想,既而擦出火花,形成新的思维。可以说,文、史、哲、理、工,琴、棋、书、画、诗都是人类成长过程中的书,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语言,诠释世界,研究社会,提升认知。社会应是一所无围墙的学校,而我们的下一代却都是关在笼中的雏鸟,强背之书,嗟来之食,方寸之境,杯中死水。这样的读书真不知是益人还是害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本书,是滥书、俗书、误人害己之书,还是师书、雅书、诲人益人之书。你的孩子的一生会准确无误、明明白白地回答你。


闲舍杂谈丨父亲的藏书

潺园书屋


我感谢我平凡的父亲,给我们留下不值钱却是弥足珍贵的家书,向我和下一代传授了如何有尊严的、通透的、明白的生活。其实,我的父亲就是一本开卷有益的书,他让我们拥有了“一壶清茶许流年,半卷闲书慰平生”的快意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父亲   红楼梦   开卷有益   书卷气   澳洲   字帖   家书   美文   文史   藏书   中国   书屋   杂谈   乐趣   平凡   人生   社会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