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扁鹊告诫我们,“病有六不治”,中一个都不中

上篇我们探讨了“扁鹊诊病蕴含着的哲学理念”:其实践精神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理念,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对我们的工作与生活都有裨益。本文分析的是扁鹊对我们“病有六不治”的忠告,同样是“治病”又“救人”。

《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认为:人们担忧的是疾病太多,医生忧虑的是治病的方法太少,而且能治愈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本身,因为医生对病患的六种情况无可奈何,即“病有六不治”:

骄恣不论於理,一不治也;

骄恣,傲慢、骄傲、放纵,就是说,傲慢放纵不讲道理的人是第一不能治的。一旦此人得了病也是很难治的。

读《史记》:扁鹊告诫我们,“病有六不治”,中一个都不中

齐桓公午不就是死在傲慢与偏见和不讲道理上吗?扁鹊从他的病在腠理(皮肤与肌肉之间)就提醒他生病了,然后每隔五天来提醒一次,再不治就又要严重了。每次齐桓公午都是用不友好的“寡人无疾!”喝退扁鹊。而且,还贬损扁鹊的医德,说扁鹊想治疗没有病的人赢得名利。致使本来是很轻的小病,从腠理——血脉——肠胃——骨髓,慢慢加重,以致不治。

傲慢无礼的人人际关系肯定紧张,导致自己常常生气发怒,这些都是肝病、癌症的诱因。所以,加强自我修养,也是健康身体的需要。

轻身重财,二不治也;

轻、重,是两个意动词,把身体看得轻,把金钱看得重,是第二不能治的。

这种人平时拼命挣钱,但对自己吝啬得近乎苛刻,省吃俭用。一旦生病了,依然是守财奴,不舍得花钱看病。这也是不能治的。

这种患者不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简单道理。没有了身体,财产有什么用呢?

读《史记》:扁鹊告诫我们,“病有六不治”,中一个都不中

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

衣、食、是生命的基本需求。但在艰难的岁月里,有些人饥寒交迫,挣扎在生死线上。衣食不能满足人的生物体的需求,必然会生病。病体如果在衣食生活状态上不加以改善,病也是不好治的。

所以,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工程与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是为了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消灭这种不治的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生活的不节制,情绪不控制,暴饮暴食,导致肥胖引起的“三高”症。不回归正常的饮食状态,有些病也不能治。

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

中医主张阴阳平衡,阴阳相和。阴阳一般指就是人体里的气和血。气血如果不调的话,那么就影响了五脏六腑的安定。这也是不能治的情况。

这要求我们,生活要规律,膳食要平衡,适当进行情绪控制无锻炼身体等。

形羸(léi)不能服药,五不治也。

身体羸弱得连服药不能了,说明病已经到了很深的层面,那就没办法治了。

所以,平时我们应注意保养身体,增免疫力。注意检查自己的身体,有病早治疗,避免这种绝望的情况发生。

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古代社会,由于医学科学不发达,巫医盛行,用鬼神迷信的方法消病祛灾。可贵的是,扁鹊从自身的行医实践认识到,巫医是骗人把戏。告诫患者如果信巫师不信医生的话,这是第六种不能治的情况。

读《史记》:扁鹊告诫我们,“病有六不治”,中一个都不中

可悲的是,时至两千多后的今天还有人信巫医,各种“大师”大行其道,惨痛的教训屡见不鲜。

扁鹊还指出,以上“六不治”都不能忽视,如果有一条中招,都会加重治疗的难度,以致不治。而且这“六不治”都是从患者的角度来说的,说明了患者自身的性格、生活方式,对自己的身体康复的作用。

治病也是修行,我们是否从扁鹊的“病有六不治”中感受到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扁鹊   史记   腠理   傲慢无礼   意动   巫医   衣食   傲慢   美文   阴阳   患者   平时   情绪   道理   身体   医生   情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