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齐威王与魏惠王比宝,什么宝贝光照千里?

在中华文化里自古就有“宝”的概念。周封诸侯,齐、晋、鲁、卫国君到封地时周朝都授给他们“宝器”。周的镇朝之宝是代表国家权利的九鼎,曾引起各路诸侯的觊觎,上演“中原问鼎”“泗水求鼎”的戏码。《淮南子》中说:“随侯之珠,卞和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诸侯之间不仅要比地盘的大小,还要比拥有的宝贝的价值。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了一则魏惠王与齐威王比宝的故事,今天读来仍耐人寻味:

齐威王二十四年,齐威王邀请魏惠王在郊外一起狩猎。这是处于两雄并立地位魏国与齐国少有的“密接”期。

狩猎闲暇间,魏王突然向齐王提了一个问题:"大王也有宝物吗?"

齐王一怔,心想魏王肯定得着大宝贝了,就说:"没有。"

魏王说:"怎么可能呢?像寡人的国家这样小,也还有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的“径寸之珠”(直径一寸)的夜明珠十颗,齐国这样的万乘之国怎么能没有宝物呢?"口气中带着挑衅。

读《史记》:齐威王与魏惠王比宝,什么宝贝光照千里?

“径寸之珠”即,直径一寸的夜明珠。夜明珠是一种夜里能发光的宝石。一寸直径,说明其大;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说明质量顶级。而且这样的宝贝又有十颗!确实值得炫耀。

魏王本以为齐王会大赞几句,谁知齐王的回答让魏王坐不住了。

齐王说:"寡人当作宝物的与大王不同:

我有个大臣叫檀子,镇守南城,楚国人不敢向东方侵犯,泗水之滨的十二诸侯都来朝拜。

我有个大臣叫盼子,镇守高唐,赵国人不敢来东边的黄河捕鱼。

我有个官吏叫黔夫,镇守徐州,燕国人需到北门祭祀,赵国人需到西门祭祀,求神灵保佑不受攻伐。他非常亲民,搬家去追随他的有七千多家。

我还有个大臣叫种首,派他治理盗贼,取得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效果。

“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

这些镇守我大齐的宝贝,他们都将光照千里,岂只是十二辆车呢!"

齐威王越说越兴奋,魏惠王越听越觉得惭愧,败兴离去。因为齐威王所说的“光照千里”的人才只是齐国的“小宝贝”,还有众多的“大宝贝”呢:

邹忌是个“音乐家”,以“鼓琴见威王”,他以弹琴之理,喻治国之道。他认为,为君者执政要温和,为相者从政要廉洁,国家颁布政令要统筹兼顾,推行政令要抓紧抓实等。这些观点与齐威王不谋而合,威王认为邹忌是难得的治国之才,入宫三个月便拜他为相。

淳于髡“博闻强记,学无所主”是个杂家,他晓音乐,善文学,讲究礼仪,长于辞令,齐威王任命他为“诸侯主客”即外交官。

读《史记》:齐威王与魏惠王比宝,什么宝贝光照千里?

孙膑逃难来到齐国,将军田忌把孙膑引荐给齐威王。齐威王不因孙膑是刑余之人而蔑视,与孙膑讨论兵法,认定这是个军事奇才,是强大齐国的栋梁。于是齐威王恭恭敬敬地尊孙膑为王师。孙膑、田忌组合为齐国的争雄称霸,屡立战功。

司马迁明确记载,齐威王两次杀大夫:

一次是早期在奖励“田野辟,民人给”的即墨大夫“封之万家”的同时,烹杀了“田野不辟,民贫苦。”的阿大夫;

一次是齐威王三十三年,杀其大夫牟辛。

齐威王与魏惠王比宝表现其重视人才,具有“人才是宝”的观点。

齐威王对各地的“小宝贝”如数家珍,说明其知人善任,并熟悉各地官员的尽职情况。

齐威王奖罚分明,表现其对大臣收放自如的统御能力。

读《史记》:齐威王与魏惠王比宝,什么宝贝光照千里?

正是因为齐威王重视人才,使齐威王统治时期的齐国,再次称霸天下:

於是齐最强於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淮南子   魏国   泗水   史记   宝贝   夜明珠   寡人   政令   齐国   宝物   诸侯   大臣   美文   直径   大夫   孙膑   人才   魏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