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手记(三):由土地情思而起的爱国思乡

我的教学手记(三):由土地情思而起的爱国思乡

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踏在祖国或黄色或红色的土地上,那坚实而厚重的土地孕育了踏实而沉稳的中国人,也产生了坚实而厚重的中国文化。今天,就让我们怀着沉重而敏感的心,走进初中最后一个充满自由而诗意的境界。

首先进入我们的是这样一副画面:1938年的11月,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又一次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作为诗人的艾青,坚定地投入了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时代的“吹号者”。目睹着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现实,诗人对祖国爱得愈深,心中的痛苦也愈强烈。在那个苦难的年代,他表白出了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最真挚的情感,抒发出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这就是《我爱这土地》。

艾青是幸运的,因为他的双脚一直都踏在祖国大陆的土地上,另一位诗人余光中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出生在大陆,后因历史原因奔赴了台湾,与祖国大陆一海之隔。故国故乡故园,人之所恋,古今一样,中外相同。“鸟倦飞而知还”,离乡太久,梦去无痕。乡愁难遣,翻翻中国地图,神游太湖,看那“蒋山青,秦淮碧”的南京城,想起昔年那里许多美丽的表妹…只可惜,一切的一切,都被那一湾比纸还薄的海峡隔断,就是跨不过去。台湾海峡阻隔了诗人和祖国母亲,却阻隔不了诗人炽热的爱国之情,甚至因时间的推移愈演愈烈。所有的情感化作那一曲《乡愁》。



我的教学手记(三):由土地情思而起的爱国思乡

1942年,诗人戴望舒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在敌人的黑牢里,诗人用残损的手掌,展开自己的想象,去摸索这心中的祖国地图。沦陷区惨遭侵略者的烧杀抢掠,使大地上处处废墟,人民流离失所。诗人的手掌是残损的,祖国的土地也是支离破碎的。诗人与祖国有着共同的命运。请欣赏《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是男人的、写实的,舒婷则是女人的、浪漫的。一提起祖国,人们往往会想起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四大发明、地大物博…以一种貌似豪放实则空洞的虚假,去歌颂祖国的强盛伟大。舒婷反其道而为之,独辟蹊径,直面祖国灾难深重的古老历史及其严峻的现实。她以蒙太奇的方式剪辑组合成一幅幅流动凝重的画面,配之以舒缓深沉的节奏,唱出实实在在的对祖国的款款深情。《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缓缓向我们走来。



我的教学手记(三):由土地情思而起的爱国思乡

爱是不分国界和种族的,在世界的其他民族中,也诞生着这样的爱国诗人。1841年4月,《祖国纪事》杂志上发表了一首诗,莱蒙那令人感动也令人信服的形象描写,指明真正的爱国主义是同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分不开的。别林斯基称赞它是“一篇最好的普希金式的诗”,那是一种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深入人心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奇异的爱情”。这就是《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为自己种族的文明和尊严而骄傲,黑人休斯就是如此。“我是个黑人,我非常喜欢黑人”,带着这样浓烈的情感,他在乘车去墨西哥的旅途中“用了十分钟至一刻钟时间”就完成了此诗的创作。它没有直接描写黑人的苦难和斗争,但却可以激起黑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可以唤起他们争取自由的热望,可以增强他们为美好未来而斗争的信心。让我们走进黑人那河流般深邃的灵魂吧,《黑人谈河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爱国   普希金   秦淮   土地   乡愁   情思   美文   手记   黑人   厚重   种族   手掌   河流   坚实   诗人   祖国   民族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