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懂“言多必失”的道理吗?一个故事让你顿悟

古人云,言多必失。就是说,别有用心的人会根据你说的的话刺探你的秘密,或者利用你的话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你真的懂“言多必失”的道理吗?一个故事让你顿悟

曾国藩认为家境好的富家子弟大多过于狂傲。在当时的大背景下,曾国藩家也是相当富裕的,因此他怕儿子们沾染上富家子弟的恶习,便经常在信中告诚自己的儿子:“开口议人短长,即是极骄极傲耳。”让他们在立身的时候必须远离这些恶习。

事实上,在背地里谈论别人长短的恶习,不仅发生在大人身上,在孩子身上也普遍存在。有时孩子会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开玩笑,也有时会看不起那些家境不好的同学,这些不仅反映了孩子没有很好的道德修养,而且在某些时候还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有时,话多真的会引来灾祸。唐朝功臣刘文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牢骚话太多而丢了性命。

你真的懂“言多必失”的道理吗?一个故事让你顿悟

刘文静是李世民起兵反隋时的主谋,在后来进军长安时,又立了大功,说他是唐朝的开国元勋都是当之无愧的。裴寂是经刘文静的介绍才得以认识李世民的,他在起兵的过程中虽然也起过某些作用,但他更善于讨好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同李渊酒肉不分家,并且将归自己管辖的隋炀帝的宫女私自送给李渊,是李渊的一个酒肉知己。

李渊称帝以后,对裴寂的宠爱异乎寻常,授他以右丞相之职,每次上朝时,必令他同登御座。退朝之后,又相携入宫,对他的话言听计从,赏赐无度。而刘文静呢,则不像裴寂那样受宠,官职只达到尚书这一级,比裴寂低了许多,不免感到不公,因此在朝上议事时,故意同裴寂唱反调,两个人因此有了隔阂。一次家人集宴时,刘文静以刀击柱,发誓道:“我定要杀掉裴寂!” 这话被他一个失宠的小妾上告朝延, 朝延在审问时,刘文静如实相告:“当初起兵时,我与裴寂的地位相同;如今裴寂被授以丞相的高官,赐以甲等的住宅,而我的赏赐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我每次出兵打仗,家中老小都无可托付,的确怀有不满之心,酒醉时说些过了头的话也是可能的!”

李渊据此斥责刘文静谋反,许多元老重臣一致不同意,李世民更是据理力争,指出首先策划起兵反隋的是刘文静,裴寂是后来才知道这件事,现在天下平定了,却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发些牢骚,也是人之常情,没有必死之罪。可李渊对刘文静一直比较疏远,对他的政治能力也不大放心,裴寂看出了这一点,再一想刘文静曾经说过一定要杀死自己这样的话,于是乘机进谗说:“刘文静的才智谋略的确是当代之冠,无奈他已经有了反心,如今天下还不太平,若是赦免了他,必有后患。” 这话正好击中了李渊的心病,就这样,刘文静被杀掉了。临刑时,他叹息道:“如果当初我少说几句话,今天决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啊!”

你真的懂“言多必失”的道理吗?一个故事让你顿悟

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少说话,管住自己的舌头。其实,这个道理大家都懂,然而就是很难做到。很多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信马由缰,一点也不知道小心谨慎,直到招来灾祸时,才知道后悔,这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我们一定要管住自己的舌头,少说话,牢记“言多必失,话多危险大”。

我是旺崽君,教你人情世故,行走江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言多必失   酒肉   赏赐   灾祸   丞相   富家   恶习   家境   唐朝   子弟   美文   牢骚   舌头   这话   当初   道理   孩子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