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红旗”牌自行车

文/山月


我家的“红旗”牌自行车


“一天,后轮爱上前轮, 却知道永远不能和她在一起, 于是他吻遍了她滚过的每一寸土地。”——这是我看到过的对自行车最富有诗意的描述。

我们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有了自行车,那算得上“土豪”级事件,曾引来邻里不少艳羡的目光。这辆“红旗牌”自行车是身为公社干部的父亲的坐骑,只有他下班回家,哥儿几个才有过瘾的机会。


我家的“红旗”牌自行车


每天最期盼的事就是父亲下班。这个时期的我应该是七八岁,瘦弱而矮小,与现在同龄的孩子无论是身高还是体重,都不可同日而语。轮到我接触自行车的机会十分有限,大部分时候是眼睁睁地看着哥哥们炫技,只有等到渴望快要变成绝望的时候,才轮得到我,因此练习起来十分刻苦,印象中也只是二三天的时间就学会了自主骑行。现在想来,这个进度也是相当神速的。如果把学骑车的劲头用在读书上,那是妥妥的学霸了。


我家的“红旗”牌自行车


首先遇到的是人小腿短的问题。那个时期的生产厂家显然没有考虑少年儿童的需要,所有的自行车都是一种结构,结构都是三角车身。象我这样的小个儿,只能骑三角:左脚踩左脚踏板上,右脚作动力往后蹬,达到一定的速度以后,收起右脚从三角里穿过去踩右边的脚踏板,由于绝大部分的体重都在左脚,只能蹬半转,如果要蹬全转,右边的裤管就有被绞入链条和飞轮里的风险。这样骑了二三年,才升级为骑“杠子”,就是叉在大梁上骑,因为仍然够不着座子。到了十三四岁,把座子放到最低才能勉强坐上去骑行。


我家的“红旗”牌自行车


第一次骑车执行“任务”就出现险情。哥哥在大队部(现在称作村委会)守代销店,经营的资本金是集体的,他既是采购员又是售货员,有时走不开,就派我做一些简单的事。这天,哥哥走不开,派我去临近的镇上去进几十斤胡豆瓣。去的时候走小路,空车骑行无妨。回去是“载重”,有两个选择:大路是碎石路,宽而平,但有10公里;小路很近,只有5公里,但全是不足一米宽的乡间泥路,凹凸不平,有的路段因灌溉稻田的需要被挖断了,还有很多独轮鸡公车碾出的很深的车辙,如果前轮不幸滑入车辙,极容易车倒人翻。


我家的“红旗”牌自行车


我显然轻视了载重骑小路的难度。当骑到一个灌溉缺口时,我本能地下车。因后面货架上是塑料桶,右脚只能从前面放下,可不知咋弄的,右脚裤管竟然挂在笼头上了!左脚已经落地,而右脚被悬空挂着,就这样处于一个脆弱的平衡状态,如果左脚一软,人车都会倒在稻田里,而挂着的裤管又无法靠自己放下来。在不远处有一位放水的大爷,我突口而出:“唉,帮我扶一下!”但他居然理都不理我,径直走了,显然是在意我对他说话没有礼貌。绝望中,我用力一绷,“嘶”的一声,右边裤管撕破了,这才稳住阵脚。可右边的裤管几乎被撕到裤腰,就象现在走旗袍秀大妈们那么高的开衩!好在豆瓣保住了。撕破了的裤管不受管束,无论是推着车走还是骑行,都会迎风飘起来,就这样飘到家,勉强完成了任务,还获得五毛钱的奖赏。


我家的“红旗”牌自行车


当我进入高中的时候,父亲提前退休了,他那辆“红旗”自然就下放给我,因为哥哥们已经不屑于这辆已显破旧老态的自行车了。从此,与自行车的缘分一直延续到现在。

自行车从最初的奢侈品,到大众交通工具,再到健身娱乐器材,现在又与互联网联姻。它的演变过程,伴随着一代人成长,同时也是共和国的发展成长史。


我家的“红旗”牌自行车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则资料,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当王健林座驾是奔驰600的时候,马云还骑着自行车。而当马云开上“世界第一豪车”迈巴赫62S,成为与王健林同样成功的人时,他只用二十年。真的让人唏嘘不已啊!

每个人都曾经有过关于自行车的故事,更多的故事将会继续演绎下去。


我家的“红旗”牌自行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哥儿   鸡公车   座子   自行车   都会   车辙   裤管   前轮   载重   右脚   左脚   美文   小路   骑车   父亲   哥哥   我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