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偷着乐?


文/卜建学

何不偷着乐?


叹!“人情”往来多如牛毛。

人情在此特指随礼,粗俗一点的就称之为“吃九碗”,雅一点的也就称之为“人情”,其实是三个字,省掉一个“债”字,貌似雅了不少,但每每说出口来,都有几分无奈。

婚丧嫁娶、红白喜事,这是情理之中。但“人情”之风日甚一日,有的由头还颇有创意:当兵有践行宴,病好有康复宴,购房有乔迁宴,甚而演绎出离婚还有分手宴,刑满释放还有自由宴!

最让人费解的就是升学宴,还美其名曰“状元酒”,试问状元有几人?故每年六月八月特别忙,六月孩子忙考试,八月大人忙赶礼,应酬多的工资花完都不够。


何不偷着乐?


升学宴并非新词,古已有之。古代文科中榜名曰“鹿鸣宴”,演奏《诗经》中的《鹿鸣》助兴,展示君子的旷达心胸,旨在让中榜学子心怀感恩;武科中榜名曰“鹰扬宴”,劝勉新科武举人威武如鹰飞扬,中榜者凤毛麟角,饮酒祝贺乃情理之中。

但今非昔比,改革开放之初,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从初中到高中,层层淘汰,高三读完还要预选,我记得八八年高考怀中的预选名额仅有八十人,五月份就预选考试,前八十名留下继续复习迎接正式高考,其他同学则背上书包、卷铺盖回家。多少人与大学失之交臂,多少人连大学的考场都没有迈进,留下终身遗憾。最后考上大学的就风光了,转户口、跳农门,毕业后即分配工作,吃公家饭,算得上人生赢家,办酒宴庆贺才无可厚非。


何不偷着乐?

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人心不古矣!

孩子考上个学校,立马朋友圈一晒,短信群发,电话一打,生怕别人不知道,就差拿高音喇叭吼了。殊不知,大学自九八年扩招以来,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从公办到民办,从国内求学到国外求学,从全日制到函授,从寥寥无几到遍地开花,从录取率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七十,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没有人脉推荐,没有真才实学,没有吃苦耐劳,毕业就是失业,大学生的素质可想而知,然家长却热衷于办升学宴,何也?


何不偷着乐?


一是传统观念作怪。认为孩子读书苦,总觉得欠孩子的太多,得找机会弥补,一旦考中,就大把花钱,大摆宴席,孩子高兴,大人欣慰,于是乎摆宴请客就变成父母对孩子的一份感情寄托。

二是家长攀比心理作怪,不比成绩比档次,充当追风族,考上重本,大张旗鼓地办;考上二本,名正言顺地办;考上专科,顺其自然的办。笔者曾参加一位企业家孩子的升学宴,七百五的总分考了两百来分,关系到位读个民办高职,还四处张扬散发请帖,去之人当面恭维,背后不齿。

三是敛财心理作怪,多年“赶”出去的礼,一次性就收回来了,除掉招待费,说不准还能给孩子凑一笔上大学的费用呢,何乐而不为?


何不偷着乐?


这种“升学宴”,早已丧失了尚学尚文、激励向上的本义,沦落成为一种恶俗。操办者劳心费神,受请者穷于应付,更为原本就繁杂的人情网人情债“添砖加瓦”, 人人都是网中人,苦不堪言。不仅毒化了民风民俗,还让未进入学府的“学子”,扎扎实实地接受了一堂现实版的庸俗化教育课,这个损失如何计算?

笔者以为,何不采用其他方式庆祝呢?或举家外出旅游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或家庭内部聚会,接受至亲的祝福,不给旁人增加经济负担,那该多好啊!

或者,一家人偷着乐,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形式!


何不偷着乐?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旷达   新科   人脉   武举   红白喜事   人情债   情理之中   美文   状元   人情   学子   称之为   笔者   大人   孩子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