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邻叫“YY”


文/木棉树下



新邻叫“YY”


有一种“认识”是单向的,只是你见过、知道某人,并非两人互相认识。被“认识”的人往往不认识自己,如果硬要说是我认识某人,往往被视为攀附。比如公众人物。

我和杨彪老师就属于这种单向“认识”。

三十多年前,南疆还是热土。我是云南前线基层部队一名新闻干事,常陶醉于见诸于报刊的“豆腐块”。某次,有幸参加军区组织的新闻写作培训,培训会请了一位叫杨彪的战地记者到场作报告。当时,大到全国性大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小到地方区域性报纸《云南日报》、《战旗报》都能见到这个署名,这些我等必须仰视的大报的版面,仿佛是这位杨记者的责任田。这位记者的大名早已如雷贯耳。报告会上,主持人介绍一位黑、瘦、高的陆军上尉就是杨彪,我当时是空军中尉,原来这个“名记”与我的年龄也差不多啊,但在新闻写作的成果上却别如天壤,他可是基层报道员眼中神一样的存在。


新邻叫“YY”

"名记"战地英姿


而今,杨老师的报告内容早已不知所踪,而他讲的一则战地采访花絮,是我唯一不曾忘却的。某日,蹲在猫耳洞里的杨记者内急,小心翼翼地在战壕边“出恭”,操作正酣时,突然敌方一发炮弹呼啸而至,在他不远处着地爆炸,气浪把他掀翻在地差点滚下山去!好端端的“人生大事”就这样让敌军给毁了。说也神奇,他竟然毫发未损!

从那次报告会后,只要看到报纸上“杨彪”的署名,自然就想到这则花絮,顿生喜感,即使是严肃文章也变得有了温度和暖意。

庄子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那段青春韶华早已被打包入库,不常触碰。

到了这个不一样的庚子年,当大家可以自由出门赏花时,已至暮春。心有不甘啊!忽而忆起了楼下曾有一棵樱桃树的好日子,信手随笔一篇——《楼下那棵樱桃树》。在小区业主群里推送后,纷纷被邻居们@点评,盛赞文中融融邻里之情和清雅生活之趣。有业主“yy”者,给予了“文章精炼、准确生动、非常耐读”过誉之评。


新邻叫“YY”


运营公众号以来,形成了习惯,对这类优质“粉”必须特别对待。于是加好友,求赐稿,这是“套路”,好处是既能锁定粉丝,又可增加稿源。邻居“yy”既谦逊又爽快地答应,可以提供一些稿件。这个小区在距小县城七、八公里的白塔湖景区,外地业主占八九成,属于偏安一隅的那种。小区业主们或退休日久来此颐养天年、或事业有成为求安静来此置业,是一个爱生活又低调的群体。我隐隐觉着这里定是藏龙卧虎之地。

邻居“yy”果然没有食言,下午就发来了《樱桃之初》等四首小诗。本人愚钝,天生没有写诗的才情,一般不敢轻易采用,但我有一个最简单粗暴的选诗标准:一首诗,至少得有一句打动我。这样就将一些在我看来直白无味的“诗”和我看不懂的诗一起给过滤掉了,因此,无意中可能开罪了一些热心的文友,小编在此深表歉意!


新邻叫“YY”


“yy”的四首诗,短者数十字,长者百余字,但首首都有敲击我心房的字句。我立即将其分为两篇进行编辑,编完之后,我问邻居“yy”介不介意来个“作者简介”,他立马发过来一串文字和一张英武的免冠半身像,大校肩章赫然在目。再看文字,“杨彪”二字格外扎眼,莫非是当年那个“名记”?再一想,哪有这么巧的事!在我们的生活中,单名重名的概率是极高的。再往后看,“解放军报社派驻西部战区分社社长……在老山参战、西藏戒严……”坐实了,此杨彪果然是彼“名记”!我有一种钓到大鱼的快感和激动!

虽是邻居,我们却并未谋面。况且这位发福的大校哪里有一丝当年黑、瘦、高陆军上尉的影子?即使见过面,也无法与那则花絮联系在一起啊。

战友相认,分外亲切。杨老师是我公众号的粉丝,我却是他三十余年的“老粉”——而他并不知晓!

我们约好择日茶叙。

茶叙之时,那则花絮当是我们开聊的引子吧。


新邻叫“YY”

注:未署名图片来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战旗   南疆   白塔   小诗   大校   大报   上尉   战地   美文   花絮   邻居   公众   记者   老师   报告   新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