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丨儿时拜年的那些事儿

文/江浙一兵

图/来自网络

乡土散文丨儿时拜年的那些事儿

小孩盼过年,大人忙种田。过年对孩子来说是一年中最期盼的日子,因为过年了可以买衣裳,穿上母亲手工制作的新布鞋,能吃到糖果瓜子和大鱼大肉。

儿时过年最好的氛围是进入腊月门,年味渐浓,家家户户开始忙着腌腊肉咸鱼,请师傅到家中蒸方糕,到小镇上采购各种各样的年货,会买上几张我们喜欢的年画,自己动手刻门前写春联,空气中都弥漫着年的味道。

乡土散文丨儿时拜年的那些事儿

买年货除了天地响、大地走红小鞭炮外,有两样食品是必买的,一种是泾河的云片糕,是新年第一天也就是大年初一大人小孩必吃的开口糕,吃了此糕方能起床煮汤元、放鞭炮、敬财神;另一种食品是油果子,儿时最好的美食,是糯米粉加糖在油锅里炸成的,特别香甜酥口,母亲每年都要买上好几斤。同时,油果子也是春节拜年的大路货食品。

乡土散文丨儿时拜年的那些事儿

儿时的油果子是黄色的油纸包的,一般一斤为一包,母亲到大队代销点购买回家的油果子,两包一捆,用细麻绳扎好,这是给长辈的拜年礼。小孩子嘴馋,经常会趁大人不注意时,抠破油纸,用两只指头悄悄夹出几粒解馋,再不动声色地把抠破的地方复原,大人不注意看一般是不会被发现的。

乡土散文丨儿时拜年的那些事儿

我们拜年的主要对象是二大爷、外奶奶、大姑妈和阿姨家,到外奶奶家拜年一般都是在大年初二,也是老家习俗女儿回娘家的日子。记得每次拜年时父母亲都会带上我,也许我是老巴子的缘故吧!到了外奶奶家,能收到一二毛钱的红包,这在70年代不算少的,最多人家也不过五毛。

乡土散文丨儿时拜年的那些事儿

儿时拜年最热闹的是大年初一,大冬天的特别寒冷,小孩子好象天生不怕冷,接完天地祭过祖宗,吃一碗热汤元后,并约上庄上的小伙伴,由东向西,从南到北,挨家挨户拜大年去了。那时拜年遇到长辈"恭喜过二百岁",遇到家中有上学的孩子"恭喜上大学",遇到刚结婚的新媳妇"恭喜生个大胖小子",总之好话捡好话说,说的主人开心,并能有瓜子糖果吃。

乡土散文丨儿时拜年的那些事儿

拜年的队伍一波接一波,常常会在某户人家门口"会师",相互问问拜年的"战利品",遇到有糖果花生的小伙伴,并讨要一些分享。那时每家每户一般都会炸一些炒米,葵花子、南瓜子、炒蚕豆什么的,条件好一些的人家会买些硬糖果、花生、云片糕等。小孩子也不怕丑,几乎是一家不漏的拜完整个生产队,装得衣裤口袋满满的,才会心满意足地打道回府。

乡土散文丨儿时拜年的那些事儿

到了长大了一些,怕羞了只是熟悉的跑几户人家拜个年。记得有一年拜年时,庄上李大爷七八点钟了还未起床开门,小伙伴们拜年时猛敲门,李大爷只好起床开门给大家分发吃的东西,有位小孩大声对恭喜道:"恭喜大爷睡长觉"。接下来并是一阵哄笑声,长觉是一睡不起的意思,不吉利的,小伙伴见李大爷不高兴了,马上改口"恭喜抱大孙子",顿时又把李大爷逗乐了。

乡土散文丨儿时拜年的那些事儿

儿时拜年的场景虽然远去了,但仍历历在目。尽管那时农村过年没啥好吃的,大家只是穷开心,但那时的年味特浓,接财神、放鞭炮、穿新衣、看大戏、拜大年,快乐一点也不比现在少,反而现在过年已没有了往昔幸福的滋味,因为天天都在过年。

完稿于2021年1月5日弁山脚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东向   儿时   云片糕   都会   油纸   年货   年时   乡土   果子   美文   大爷   糖果   事儿   年初   散文   小孩子   大人   小孩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