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丨70年代我们在学校读书那些事儿

文/江浙一兵

图/来自网络

乡土散文丨70年代我们在学校读书那些事儿

降级生,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一定是陌生的,也许从未听说过,心想怎么会有降级生,当个留级生都不容易呢!现在公办学校根本就不容许有留级的学生。

生活在70年代的我们,班级里有留级生再正常不过了,有的小学一年级能读三年,说给现在的孩子听怎么也不会相信。特别优秀的学生还可以从一年级跳到三年级,跳级生都是一些聪明绝顶的孩子。儿时读书环境确实很宽松,也没有多大压为,农村更没有学龄前幼儿园,到了8岁上学的年纪就直接上一年级。一年级只有两本书,语文数学两门课,按理说老师教起来很容易,其实不然,因为学龄前没有任何基础,许多孩子十个指头都数不过来,老师一切都得从零开始教。

乡土散文丨70年代我们在学校读书那些事儿

那时候农村家庭穿衣吃饭都成问题,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采取野蛮生长方式,一切顺其自然,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就感觉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70年代农村尚未用上电,我们晚上都是在煤油灯下做家庭作业,因好多父母没有读过书,更谈不上辅导和签字监督了,充其量询问一下"作业做好了吧!"

没有父母给予的学习压力,小孩子上学很轻松很自由,有些调皮的孩子,经常上学期间掏鸟蛋、摸鱼虾,逃学、旷课是常有的事,这样的状态学习成绩一定好不了。记得我们班级上有一位M同学,期末考试数学只考了2分,于是"2分大王"的绰号并在全班流传开来,他更是成了全班取笑的对象。到了学期末留级成了板上钉钉的事,他本人的自信心也倍受打击。现在想来,那时小不懂事,取笑别人就是取笑自己。

乡土散文丨70年代我们在学校读书那些事儿

每个班级每年都会有二三个留级生,因为有留级陪读的,性格开朗的孩子并没有觉得有多丢人,有些孩子留级后反而成了班级上的尖子生,因上过一年,学起来更轻松更自信,有一部分留级生还成了老师眼中的优秀生。看来留级不仅不是坏事,对于上学早一点的孩子反而是好事一桩。

家长和老师对留级生尚能接受,但对于降级生而言,父母脸上无光,学生的自信心会受到了严重打击,甚至有的会破罐破摔,从此一蹶不振。记得我们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班级上来了四年级的F同学和C同学两位留级生,同学们既感到好奇又觉得诧异,老师却作了一番介绍,让大家接纳和善待他们。

乡土散文丨70年代我们在学校读书那些事儿

两位留级生我都熟悉,一位是我的表哥,一位是我的同村好伙伴,我倒没觉得什么,更多的给予鼓励和支持。尤其是我表哥C同学,降级后知耻后勇,学习更加勤奋,因年长我们一岁,加之为人处事谦和,很快就融入了班级这个温暖的大集体,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赏识,并被推荐当选为班长。从此表哥就像换了个似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连续当了多年班长,且在上初中时第一批就加入了共青团,后来初中毕业后成了一名裁缝。另一位F同学初中毕业后去了东北,并在那儿成家立业,小日子过得挺不错。

留级生也好,降级生也罢,只是那个年代留给我们最深刻的记忆,同学们彼此在一起,不会因成绩好坏分亲疏,也不会因年龄相差分厚薄,现在回想起来,最纯真、最难忘、最值得珍惜的还是同学情。如今已走过半百人生的我们,真心希望我的所有同学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乡土散文丨70年代我们在学校读书那些事儿

完稿于2020年12月30日弁山脚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共青团   年代   作业   乡土   表哥   美文   全班   班长   事儿   班级   散文   父母   初中   同学   农村   老师   孩子   家庭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