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丨儿时记忆中的家乡年俗

文/江浙一兵

图/来自网络

乡土散文丨儿时记忆中的家乡年俗

今天已是鼠年的腊月二十三,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小年,在我老家宝应叫"送灶",祭灶王爷的日子。我一直弄不明白,送灶有二十三的,也有二十四的,按姓氏不同送灶,我家姓徐都是每年的二十三,我二姐的夫家姓陈是二十四。今天看到一个资料得知"官三民四"的说法,也就是当官的人家二十三,一般的平民百姓是二十四,看来我们徐家还沾了老祖宗的光了。送灶那天我们老家是吃糯米饭,给灶王爷要装上一满碗,两只碗对扣成宝塔状,放在灶台高处供着,待三十晚上再回锅吃。

乡土散文丨儿时记忆中的家乡年俗

祭完了灶王爷,年味越来越浓,幸福和期盼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此时家家户户都要内内外外搞一次大扫除,我们老家叫"扫尘"或"掸尘",寓意扫去一年的不顺、不快、不平,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年。儿时过年,大人们都会给小孩子做一套新衣裳,叫穿新衣过新年;母亲会给每个小孩子做一双亲手纳的千层底布鞋,叫穿新鞋走新路。过年之前,哪怕再忙,男人们一定要理个头,大人小孩都要洗个澡过年,这也是家乡的习俗,也许是理出精气神和洗掉晦气吧!

乡土散文丨儿时记忆中的家乡年俗

过年的前几天,大人们除了备年货年礼外,还会蒸很多的糯米大糕(粘糕),寓意年年高的意思。另外还要做圆形的粘食子饼,有大如餐盘的,有小如月饼的,再做几个小元宝饼,从小到大一层层叠起,加上一个小元宝封顶,故叫"元宝饼"。三五串塔状的元宝饼放置在堂屋条几上供着,直到过了正月初五小年才能煮粥吃。

乡土散文丨儿时记忆中的家乡年俗

大年三十的前一天老家叫"小年夜",也会简单地炒几个菜,一家人吃个饭。最忙碌最热闹的一天是三十晚上大年夜,大人们起床后就忙着打扫房前屋后和家中卫生,母亲和大姐、二姐准备丰盛的年夜饭,我们兄弟俩和父亲忙着贴春联、门前,窗户上会贴上"空气清新",鸡窝会贴上"鸡生大蛋",猪圈会贴上"六畜兴旺",连个露天厕所也要贴上"注意卫生",家中的稻节子贴上一张大大的"丰"字或"五谷丰登",在堂屋贴上几张年画,顿时家中喜庆了许多,到处都是一片红红火火的景象。

乡土散文丨儿时记忆中的家乡年俗

在吃年夜饭之前,父亲会带上我们兄弟俩去祖坟地上坟,把坟头的草锄一下,用铁锹圆一圆坟头,烧上几张黄纸,算是送"压岁钱",最后轮流叩上几个响头,上坟仪式就结束了。上坟时女人家是不可以去的,除非是无儿有女的。上坟回来,差不多可以吃年夜饭了,我们小孩子们早已急吼吼的,想大饱口福了。在吃饭之前还有一个仪式叫"祭祖",把所有的菜放在堂屋的八仙桌上,父亲点上三柱香,倒上三盅酒,放上三只碗和三双筷子,再烧些黄纸,我们老家叫"烧亡人纸",是烧给老祖宗的。烧完纸全家人轮流叩个头,母亲会祷告几声,无非是让老祖宗保家人平安,父亲则用一双筷子分别夹点菜放在小碗里,连同三盅酒倒上屋外的房顶上,此时仪式才算完毕,年夜饭总算可以开吃了。那是一家人团团圆圆聚在一起,也是一年中最期盼最幸福的时刻。

乡土散文丨儿时记忆中的家乡年俗

吃完年夜饭,还有一件事必须要做,在家中地面和屋外门口周围,打上一个个白石灰粉的"倒凳子",为了让老祖宗过年时能找到回家的路。三十晚上最重要的一项年俗就是"守岁",我和哥哥会悄悄地跑到邻居学富二爷家爬门头,据说这样来年小孩子会长得更高。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人家很少有电视机,一家人围坐一起聊聊家常,父母亲会把泾河云片糕放在我们枕头下,另会用红纸包上一二毛钱压在枕头下"压岁",还有新衣裳新布鞋放在床头,等待大年初一起床时穿上,小孩子会一晚上兴奋的睡不着觉。

乡土散文丨儿时记忆中的家乡年俗

大年夜尚未过午夜十二点,农村人家的鞭炮声并响成一片,此起彼伏,我们老家叫"接天地",鞭炮放的越早越好,下半夜一般是睡不踏实的,有老人和小孩子偶尔会受到惊吓。天刚濛濛亮,父亲会摸出一块云片糕示意我们吃下,这叫"开口糕",吃完云片糕才能开口说话。父亲每年总是第一个起床煮实心糯米圆子,边敬香供菩萨,边放小鞭炮,打开门接着放天地响。晨起接天地的仪式结束后,父亲会上床再睡一个"回笼觉",我们小孩子早已迫不及待地穿上新衣裳新布鞋,洗漱完毕吃好糯米实心圆子,出门捡未放完的小鞭炮,约上几位小伙伴挨家挨户拜大年去了。

乡土散文丨儿时记忆中的家乡年俗

大年初一这一天开始并叫新年,过年要说吉利话、彩头话、恭喜话,如恭喜老人过二百岁、恭喜孩子考上大学等,连老鼠也被叫成了"财神",新年里大人是不可以打骂小孩的,小孩子更不能乱发脾气随便哭,否则会哭一年的,这也许是大人们编的善意谎言吧!大年初一不允许吃面条,否则会拖拖拉拉一年不顺当。大年初一还有一个年俗,家中的地不能扫,否则会把财扫没了。呵呵,我才不信呢!

大年初二是出嫁女儿回娘家女婿向岳父母拜年的日子,香烟老酒和茶食少不了的,在岳父母家会受到最高规格的招待。到了初四晚上,女儿女婿必须要回到自己的小家过正月初五小年,也叫"接财神",同样以放鞭炮的形式接福,好让自己财源滚滚、生活富足。在农村过完了正月半,再过二月二龙抬头,这个年才算过完。正月新年里办喜事的特别多,一般都会选择初六、初八、十六、十八等双日子和好日子,图个喜庆吉利。

乡土散文丨儿时记忆中的家乡年俗

儿时农村的年俗还有许许多多,尽管我在外已漂泊了30多年,有些已经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但最难忘最怀念的还是家乡的年,尤其是代代传承的年俗和浓郁的年味,那是流淌在游子心中醉美的乡愁和绵长的乡情。

完稿于2021年2月4日太湖之州弁山脚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黄纸   圆子   云片糕   堂屋   老祖宗   年夜饭   元宝   乡土   糯米   贴上   美文   儿时   老家   年初   散文   小孩子   家乡   父亲   晚上   新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