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丨儿时我印象中的故乡淮剧唱段

文/江浙一兵

图/来自网络


乡土散文丨儿时我印象中的故乡淮剧唱段

我是地地道道的扬州宝应乡下人,按理说对扬剧、扬州小调应该比较熟悉才对,可我在入伍前都不知道扬剧和扬州小调是什么,但对发源淮安的淮剧却情由独钟,因为我的家乡与淮安相邻,县里有专业的淮剧团,平时乡村常有淮剧团演出,耳濡目染,我也喜欢上了淮剧。

乡土散文丨儿时我印象中的故乡淮剧唱段

尽管我离开家乡有30多年了,每次听到淮剧感到无比亲切,淮剧的拖腔、悲腔、哭腔顿时在耳畔回响,尤其是儿时乡村有讨饭的,都会随时随地唱上一段淮剧《探寒窑》《珍珠塔》《牙痕记》《秦香莲》什么的,唱的字正腔圆悲切切、泪滴滴的,听的乡亲们直抹眼泪。

乡土散文丨儿时我印象中的故乡淮剧唱段

我对淮剧印象最深的要数《珍珠塔》选段《恨只恨姑母娘把良心改变》了,记得80年代初,隔壁邻居刘家大哥建了三间砖瓦房,上梁时亲友贺喜买了一台唱片机,那时可是个稀罕物,在新房子装修时,唱片机整天放淮剧,珍珠塔选段是我最喜欢听的,自己也能顺溜地唱上一段。

乡土散文丨儿时我印象中的故乡淮剧唱段

儿时唱《珍珠塔》选段,只觉得小方卿太可怜了,其姑母太可恶,看不起穷亲戚,还出言不逊,想不到小方卿后来考取了功名,令其姑母十分难堪。其实此剧也是当时社会的现实,说明了"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的深刻哲理,靠人不如靠自己,自立才会自强,自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乡土散文丨儿时我印象中的故乡淮剧唱段

在我们家中,母亲算是一个淮剧发烧友,那时只要淮剧团到隔壁大队祖全演剧院演出,母亲宁可不吃饭也要看淮剧,村庄上那些外来讨饭唱小戏的,母亲也喜欢看热闹,常常与唱戏人同喜同悲同流泪,回来后会给我们作一番描述,说到动情处会下意识地抹起眼泪来。

乡土散文丨儿时我印象中的故乡淮剧唱段

在我国京剧是国粹,其它剧种因《天仙配》《花木兰》《五女拜寿》等电影的上演,让更多农村人知道了黄梅戏、豫剧和越剧等地方剧种,淮剧也属地方戏的一种,在苏北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人,不仅唱腔独特,而且弘扬的都是社会正能量,真善美、假丑恶,让人听后一目了然。

乡土散文丨儿时我印象中的故乡淮剧唱段

在物质文化生活匮乏的七八十年代,过年过节或茶余饭后,听上一段淮剧也是一种绝美的享受,如今尽管有很多年没听过原汁原味的淮剧了,好在网络比较发达,想听随时可在网上搜索收听一段,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儿时听唱片的那种美妙的感觉。

乡土散文丨儿时我印象中的故乡淮剧唱段

此时我的耳畔又回响起了淮剧《珍珠塔》选段,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淮剧的魅力,用心来静静地聆听:"恨只恨姑母娘把良心改变哪,不由我满腔怒火啊!都只为京城内大开科选哪,想赴试怎奈我无有盘缠钱……姑母娘见我衣衫蓝缕,她当时就翻脸,好容易周济我二百铜钱,这分明是有意地看人下贱,故意地羞辱我还口出恶言,用麻衣相替我相上一命,她说我是寒薄的命苦似黄莲,又说我到京城是空想梦魇,我做官除非是乾坤倒颠,她说如果我后来官爵显,铁树开花朵朵鲜……如果我后来官爵显,癞蛤蟆插翅飞上天。"

完稿于2021年1月10日太湖之州弁山脚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淮剧   黄莲   儿时   扬剧   淮安   姑母   官爵   剧种   唱段   京城   选段   扬州   耳畔   小调   乡土   美文   故乡   散文   唱片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