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广铁路漳河桥的变迁争夺及趣闻轶事

京汉铁路漳河桥的变迁争夺与趣闻轶事

京广铁路漳河桥的变迁争夺及趣闻轶事

京广铁路漳河桥的变迁争夺及趣闻轶事

京广铁路漳河桥的变迁争夺及趣闻轶事

京广铁路漳河桥的变迁争夺及趣闻轶事

京广铁路漳河桥的变迁争夺及趣闻轶事


李恩义

2015年4月26日,和两个老同学沿107国道,自安阳骑行河北磁县兰陵王墓,再西转东魏孝静帝墓,然后继续逆坡西上南下,过漳河去中国传统古村落渔洋的途中,偶然发现废弃的高大京汉铁路桥墩矗立在漳河里,于是就地采访,回家后又查阅了大量资料,访问了有关专家,遂成《京汉铁路漳河桥的变迁争夺及趣闻轶事》——题记

漳河是河南省与河北省交界处的一条界河,是从山西省太行山深处走来的一条不羁的河流,尤其是夏季,自林州经安阳县西脱离了太行山的约束之后,更是裹挟着乱石,咆哮奔腾而下,所以历史上漳河下游多次冲毁农田、淤塞河道,泛滥成灾。漳河铁路桥就坐落在太行山下丘陵与平原的交叉处。

我们见到坐落于曹操高陵所在地——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西高穴村北的漳河铁路桥时,却已经报废,19个巨大的椭圆台柱型钢筋水泥桥墩,顽强地矗立在漳河里,显得无比沧桑。现在巨大的桥墩由中国电信架上了电话线,大约它成了世界上最粗大最罕见的电线杆了。

它为什么只有桥墩没有铁轨,会孤零零的杵在这里?

要了解它的前缘后世,还得从京汉铁路的修建说起。

铁路桥的来历

京汉铁路一开始只是从北京的卢沟桥到汉口,所以叫卢汉铁路,后来又延伸到北平叫平汉铁路。它的修建最初是由台湾总督刘铭传于光绪六年(1880年)向清政府奏请的,但清帝不予采纳。光绪十五年(1889年)四月一日,有远见的两广总督张之洞又上折奏“卢汉铁路(卢沟桥---汉口)贯运内地,应先修建,内地不进海口,不会被外敌利用。”张之洞的奏折博得了慈禧的欢心,当年十二月五日遂命禀复,每年拨银200万两,分8年完工,并命李鸿章、张之洞筹办。张之洞为此特筹办汉阳炼铁厂等重工业,制造钢轨。鉴于国内资金不足,张之洞主张借外债修铁路获准,命盛宣怀与比利时银行工厂公司签订借款合同,并且修建铁路技术大权全交于外国人。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四月卢汉铁路开工,到1906年三月建成通车历时近9年,耗官银1300万两,借450万英镑,又借1250万法郎。后来清廷与比利时公司多次交涉,于宣统元年(1909年)一月一日用白银4650万两赎回了铁路管理权。

1908年,在京汉线西侧由六河沟煤矿矿主马吉樟筹资从丰乐镇火车站到六河沟煤矿又修建了一条东西走向的支线,到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河沟煤矿遭水淹,该支线铁路停运。

本来安阳县丰乐镇村至河北讲武城村一线自古就是通达的南北御路,而且每年九月至次年的五月枯水期修建有草桥(即岁桥,夏毁秋修)过漳河的,夏季水量大时,则用船摆渡过漳河。夕阳西下,余晖晚霞,渔歌唱晚,一派繁忙景象,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图。因此“漳河晚渡”成了安阳古代八大风景之一。

可惜的是,比利时工程师通过实地勘测,发现河北省磁县讲武城村到安阳县丰乐镇村之间漳河河底流沙柔软,而且这里是平原地带,河面宽阔,河水汹涌,不适宜修建桥墩。上溯勘察到西高穴村一带,发现这里接近太行山余脉,水泄不上,河身较窄狭,河岸土质坚硬,水缓沙停,上游渔洋村所建木桥终岁不坏,不得已只得选址将铁路桥建在渔洋村以东,西高穴村正北漳河上,建了六个青石块垒成的椭园形桥墩,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漳河铁路桥修成。于是京汉铁路从河北省磁县的双庙村,拐弯到西高穴村的铁路桥,又折返到漳河南的邵家屯村设站,名为丰乐镇火车站,饶了一个大弯,铁路成了一张弓形图。

(见草桥图)

渔洋村古寨门

据当地文史专家龙振山先生介绍,与卢汉铁路桥所在地西高穴毗邻的渔洋村自古就有商道,因此渔洋村集市贸易发达,街道两旁都是木板门面房,大约与此地漳河段河身窄狭摆渡方便,当地所建木桥终岁不坏’,又是漳河南北重要的渡口有极大关系。另外2000多年前的西门豹在渔洋村附近设堰开渠引漳河水灌溉农田,也是看中了这里的地理河流条件,所以西门豹的设计极具科学性。

其实现在西高穴报废的铁路桥并不是清朝政府所修的铁路桥,而是最初比利时人修建的铁路桥,原桥还在此报废铁路桥的西边百十米处。现在仍能看到当时高高的路基。

当时清朝政府修的铁路桥,支撑铁轨的斜腹支架从桥面向下低垂,1939年夏季,上游河水暴涨,冲毁的房屋梁檩、桌椅家具、树木、柴草顺河而下,低垂的支架阻挡了木什杂物下泄,拥堵的河水对桥产生巨大的冲击力,把桥冲毁,桥不得不又修了两次。

日军占领漳河铁路桥后,1942年把铁路桥下移了百十米,重新立桥墩,并将其加高,还在桥头两端修建守桥堡垒和修桥护桥人员住处,加强守护和维修。桥宽3.5米,长350米。即现在报废的铁路桥。

因为漳河水来自太行山,每逢山洪暴发,就会携带大量的石头和泥沙,巨大的能量冲毁了渔洋、西高穴、东高穴、赵村等数个村庄的几千多亩良田,隔河可闻低声谈话的河道不见了,留下来的是宽约五百米、满目沙石的乱石滩。我们从此过河时,只见宽宽的河道被大大小小的石头和泥沙冲得满满的。当地人在河滩设场,就地取材,从河道挖石头,粉碎石头,把桥墩下的石头挖掉,桥墩没有了

依靠,2018年岳城水库两次泄流下水,竟冲倒了两个巨大桥墩。

激烈的争夺战

漳河铁路桥是历史的见证者,在历史动荡和外敌入侵的苦难岁月,它与国人一样多灾多难,遭受战争往日的沧桑。

大桥历来是交通咽喉,是双方敌对势力激烈争夺的要冲与焦点,而作为京汉铁路咽喉的漳河铁路桥则首当其冲,注定命运多舛。

1927年吴佩孚部下的冯玉祥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攻打奉军,作为奉军的张作霖占据河北省,企图渡过漳河阻止吴佩孚部北进。

1927年4月为了配合北伐军北上,切断奉军南下增兵,中共河南省委指示地下革命者马沛毅潜入六河沟煤矿,秘密组织几个矿工,在一个漆黑的深夜,把炸药包绑在桥梁上,点燃导火索,将铁路桥炸塌一孔,有力配合了北伐军向河北推进。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打响了反击日寇的第一枪,由于日军来势凶猛,于1937年10月已经攻入漳河北岸。国民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商震率32军、53军同52军在漳河一线布阵奋勇抵抗,日军炮击漳河铁路桥,在轰炸机配合下轮番向铁路桥进攻,均被商震所部击退。日军见不能夺取铁路桥,就从西高穴村西20里外的保障村偷渡漳河,国军与之展开刺刀战。另一部日军伪装成难民从西高穴村下游20里的丰乐镇村偷渡,突袭守桥部队,国民军见大桥难保,1937年10月19日,一面撤退一面立即将大桥炸断,阻止了日军铁蹄南下进军的步伐。

1940年八路军发起对日“百团大战”,为了阻止日军外援,在山西、河北、河南三省进行大规模破公路、拆铁路、炸桥梁、割敌电线活动。漳河铁路桥自然是八路军袭击的重点。据八路军挺近纵队战报披露,8月20日我韦旅黄团(韦杰旅)进击平汉线安阳以北丰乐镇之车站,毙敌10余,并将该站设备即铁路破坏一部,漳河铁路桥亦被我炸毁。

······

除了军队对漳河铁路桥实施爆破外,地下党还组织革命者进行爆破。1943年正在大学读书的河北省上七垣村青年蔺国祥,接受共产党领导,回家后以拾粪为掩护,对铁路桥秘密侦查,一天深夜避开守敌,将压发地雷布置在铁轨下,将敌一列军车炸瘫在铁桥上。

1944年10月,盟军飞机参加轰炸漳河铁路桥,一颗在桥北爆炸,另一颗未响,日军向空中开了三炮,未击中飞机。1945年农历三月初一,盟军来三架飞机轰炸漳河铁路桥,扔下六颗炸弹,因离漳河桥远,未炸断铁路桥。一个月后,来了三大三小六架飞机,贴着河面飞过桥扔下炸弹把铁路桥炸断。

因为日军在桥头除了守桥部队外,还有修桥人员,因此炸毁一次,日军修复一次。此时(1944年后半年以后)的日军已是强弓之末,只有招架之势没有进攻的力量。后来盟军飞机,每隔一天来轰炸一次,吓得日本鬼子,听见飞机马达响就往防空洞里钻,飞机飞走后才胡乱打一阵枪壮胆。

1945年日军更是穷途末日,8月11日盟军飞机来炸漳河铁路桥,把漳河铁路桥炸为两截,一列日本军车从安阳开出,恰巧走到漳河桥,司机急忙刹车,妄想退出,又一颗炸弹爆炸,把渣石、枕木炸飞上了天,日本鬼子纷纷跳车向漳河北岸逃跑,八路军区干队奋勇冲锋,上边飞机还向敌军打机关枪,被杀的日寇横尸桥头,血染漳河水。

漳河桥的新生

抗日战争结束后,漳河铁路桥回到了国民党手中。1949年 5月6日,华北地区解放最晚的城市——安阳获得解放,漳河铁路桥回到了人民手中。通过漳河铁路桥,我人民解放军向前线输送了大批部队和物资,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1950年1月,解放军铁道兵团第四支队二十四大队进驻漳河铁路桥工地,对千疮百孔的铁路桥进行维修加固。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随着修桥技术的提高,我国工人阶级已经掌握了在恶劣水流环境和流沙底修桥的技术,1956年国家开始修建磁县讲武城村至安阳县丰乐镇村之间的漳河铁路桥,单线也改为复线,1957年通车。原来西高穴村北的漳河铁路桥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钢轨、枕木等被撤走,只剩下19个水泥桥墩。京广铁路漳河段实现了裁弯取直,不仅缩短了30多公里距离,而且像古官道一样更通达便捷。

铁路桥轶事

因西高穴村漳河铁路桥遭多次轰炸,但有许多炸弹未爆炸,到解放初仍然有一二十颗炸弹或深或浅地扎在土里,有的裸露着上半截。因为人们经常从此处过河,所以对它既陌生又熟悉。

当地一个卖凉粉的小贩儿常去漳河北卖凉粉,一天坐在炸弹上吸烟休息,不料炸弹突然爆炸,把人炸飞上了天。

这些未炸的炸弹威胁着漳河过往行人,西高穴村有个敦姓村民,不知从哪里学来的拆卸炸弹技术,跑到漳河滩用工具鼓捣,竟然成功掏出了几百斤炸药,卖了钱。后来村里人见他发了财,也跟着他拆炸弹,终于扫除了危险。

距离铁路桥一公里的渔洋村袁姓村民听长辈讲,当时飞机扔炸弹,炸弹碰到铁轨,并没有立即爆炸,由于硬对硬,炸弹“噹”的一声飞了,没有炸到铁桥。后来飞机再扔炸弹时,就在炸弹上弄上铁链子,挂或搭在铁轨上,才起爆破铁路的作用。

前几年老百姓在西高穴村漳河桥下挖石头,曾经挖出过四五捆钢轨,每捆12根铁轨,这些未用的铁轨显然是日本鬼子修桥时的备用铁轨,就是在西边老桥下也挖出过铁轨,

诉说着当年的修桥经历。

过了漳河铁路桥向南大约二百五十米,又有一座废弃的小型钢筋水泥铁路桥,架在一条水渠上。据当地一个有文化的老农讲,这条水渠叫天平渠,是2000多年前西门豹引漳河水灌田的水渠,解放后改叫幸福渠。西边一公里的渔洋村西就是西门豹设堰截水,逼水入渠的渠首,东边的丰乐镇村东北的紫陌(古地名)就是西门豹聚众投巫入水的地方。这些依然叙说着西门豹的伟大功绩。

天平渠铁路桥

一座桥,一座废弃的铁路桥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与历史沧桑啊!

2015.6.10~12于娱人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漳河   磁县   京广铁路   武城   安阳县   太行山   光绪   西门豹   安阳   铁路桥   桥墩   轶事   铁轨   日军   趣闻   美文   炸弹   飞机   铁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