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读」《非暴力沟通》D7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

【阅读进度】:第11章


【阅读内容】

本章内容是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1.发生的情况:

有时候沟通双方没机会进行对话,时间紧急或是一方不想交流时。


2.目的:

非暴力沟通中运用强制力出于防卫,保护自己或他人,而非惩罚、羞辱和谴责对方。


3.关键点

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与他人的需求上,而不评价对方和行为。


4.惩罚性的强制力的危害:

(1)人们常常会产生敌意和抵触心理,彼此的关系会疏远。

(2)忽视彼此真正的需要,反而把注意力放在不服从的后果上。


【阅读感悟】

这章其实和最近比较关注的惩处权相关。


作者还是主张以非暴力沟通的对话来替代惩罚,尤其是体罚。但也提出了在必要时要保护自己与他人。


对此我三点想法


首先我个人非常反对无故体罚。

因为一旦动手,就不容易刹住。尤其是在其中一方或双方都情绪激动之时,容易愈演愈烈,以至于失控。


其次任何人需要有敬畏之心。惩处是必要的存在,但要在倾听了解其需求基础之上。

谁都不喜欢痛苦,但却又是必要的,因为可以获得危险信号。

曾看过一个没有痛觉的孩子,不但没有期待中的欢乐,反而因无法感知痛觉而屡次烫伤、烧伤,甚至把自己的眼睛抠伤,导致一只眼睛近乎失明。由此可见,虽然痛苦不好,但有时确实是必要的存在 。

同样,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也需要一些敬畏之心。比如,离火太近,会有烧伤的危险,所以要对火敬而远之。孩子天性好动,但在课堂上如此,则会害人害己。

因此,在教育中惩处无疑是必要的存在。而且应该保障教师们合理的惩处权。


诚然,非暴力沟通对话无疑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之一,但是在学校生活中,教师工作中,家庭教育里,作为成人的师长是否随时都有时间来倾听孩子的时间与情绪?


教育不是万能的,即使是孔圣人三千弟子中,也只有七十二贤人。

人性也非全然善意。人有七情六欲,现代社会重重压力之下,一直保持情绪稳定的人能有多少?


而这些其实都是非暴力沟通能否顺利进行的条件之一。这只凭一两个老师,或学校一肩担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才能落实。


最后,冷处理也是一个好办法。比如书中的P161页的例子。


总而言之,强制性惩处是必要的,但是如何把握这个度,确实需要思考和实践。以及国情的不同,也需要适当考虑在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非暴力   卢森堡   痛觉   烧伤   敬畏   美文   注意力   情绪   确实   痛苦   危险   眼睛   需求   孩子   时间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