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一定先对人,再对事

认同,是一件高级的事,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搞清楚对方的认知层次,才能分析清楚有没有认同的可能。毕竟,不共傻瓜论短长。

对事不对人,是最大的错误。

做人,一定要先对人,再对事。

01

就目前碎片化阅读潮流中,生活领域方面,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除了婚姻、女性、焦虑、成功、人性之外,就是认知和认同。

而认知和认同,确属心理学层面的词汇。通过这一波自媒体碎片化地传播,“认同”这个词汇,才得以进入普通大众的视野。因此,被误用、滥用,也在所难免。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煞有介事地跟人谈论认同问题,最后发现,哪里都缺乏认同,哪里的问题都是认同的问题。

仿佛只要有认同,那么就会天下太平了。这个其实是比较幼稚的。

说到底,还是对“认同”没有做过踏踏实实的认识,没有静下心来,真正去理解这个东西。

今天,我们就认认真真来扯扯这个“认同”问题。

处世:一定先对人,再对事

02

我相信,绝大多数在谈认同的人,不知道认同的真实定义。多数时候,只是以讹传讹,或者盗用概念。

认同,英文是identification,心理学名词,又翻译为身份证明,指体认与模仿他人或团体之态度行为,使其成为个人人格一个部分的心理历程。又意指个体向比自己地位或成就高的人的认同,以消除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因无法获得成功或满足时,而产生的挫折所带来的焦虑。

就定义来说,认同可借由心理上分享他人的成功,以为个人带来不易得到的满足或增强个人的自信。

你看,认同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深层心理机制,是通过对他人的观照,来弥补自身的缺失。说到底,是个人在这个世界寻找的一种“气味相投”,或者是对“不可得”的一种心理补偿。

这么解释,其实还是觉得有点模糊。

那我们就举些个例子看看。

处世:一定先对人,再对事

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的人,肯定是看清了人,敌人也是要规格匹配的!

03

比如,女性大多喜欢女强人武媚娘,但你一辈子都不可能变成武皇帝。

首先,为什么女性喜欢武媚娘?这里的喜欢,是不是就是认同呢?

女性喜欢武媚娘,可以理解,因为她是中国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漂亮,有智慧,有手腕,拥有爱情。女性谁不想成为这样极品优秀的女性呢。因此,喜欢的理由很充分。

但是不是认同呢?

这个估计有待斟酌。因为,大部分人仅仅局限于喜欢,而没有去学习、模仿。这里的学习和模仿,其实是个人想通过努力成为像武皇帝那样厉害的女人。只有到这个程度的人,才可以算得上是对女皇的“认同”。

因为,她们已经在心理和行动双重层面接受了女皇的行事作风,这种对他人思想、行为等的践行,证实了这个“他人”对她们而言,已经是一种标准,或者是一种生存状态的归属。

认同,是一种比较深层的心理现象,是个体希望与认同对象达到一致,或者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精神归属。就像武皇帝,你喜欢她,然后在日常行为中,通过刻意模仿、学习,习得认同对象的行为、思想、逻辑等等。

因此,认同不是说说的,是需要有行动的。

处世:一定先对人,再对事

04

认同最大的问题,不在于说不说,最要命的还是对认同的场景缺乏常识。

什么是认同的场景?

其实最重要的场景,就是认同双方的层次问题。两个格局、价值观迥异的人,是很难有认同感的,就像两个隔离的灵魂,硬要塞一起,也是擦不出火花的。

这是人的层次差异所带来的尴尬场景。

还有一种,就是把认同当成万灵药,哪里都是认同的问题。这是对事实性误解。

如果没有弄清楚这个人,没有弄清楚事物的本质,硬要谈认同,是很危险的。

举个例子。一个是雷厉风行的上级,另一个是老好人式的下级。然后上级做了一件大刀阔斧的事,伤害了比较多人的利益。老好人安抚那些受伤的人,告诉他们说,忍一忍,说他的上级这样做迟早会出事。然后,他看到上级被围攻,就又劝告上级,没必要这样犯众怒,不值当。

再后来,老板知道了这事,就跟上级说,你看你的下级都没有跟你一条战线,他这么多年其实都没有认同你。你怎么看?

你看,问题来了。

这里其实根本没有涉及认同问题,而只是职场能力与职场生存的问题。上级大刀阔斧改革,势必会伤害部分人的利益。

但改革就是改革,对阵痛不能理解,不能接受的人,基本仍处于生存的蒙昧状态。

这些人,一般对外界发生的事缺乏起码的认知,而仅仅看到外界这些改变影响到自身短浅的利益,然后,争争吵吵,喋喋不休,甚至拳脚相向。因此,这部分人一般认知低,格局小,眼界浅。

而像那个老好人,他以为自己八面玲珑,甚至自我感觉还在打圆场。而事实上,他就是那些把事态弄得更糟糕的人,因为没有原则,也没有眼界。

他的老好人角色,实际上是偏离事情本身的,甚至都没有深入去分析事情,仅仅只是看到双方的状态,然后用对方为筹码,来进行廉价的斡旋。这样的人,对于上级和那些群众,都不存在认同问题。他仅仅是一个“戏精”而已,就是俗称的搞事情。

因此,老板说的认同,其实真是高估了这些人。那个上级注定孤独。

处世:一定先对人,再对事

05

认同,是人类比较高级的情感。认同,也是人类进化的一部分。

我们常说,文化认同,身份认同,都是基于个体寻找与大环境的融合的那部分。文化认同,就像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在异国他乡,你只要听见一句中国话,看见一个中国字,你都能瞬间心里温暖,眼角润湿,这就是文化认同,种族认同,是最能体现归属特征的。

现实生活中,你可以认可一个人,但不一定就是认同那个人。

我们没有必要因为外界的一些评价,或者舆论压力,强迫自己去认同某个人,某件事。

认同,是内心的一种强有力的趋向力,因为仰慕,因为尊敬,因为崇高,因为美好,我们对他人的认同,都是灵魂的本能,并跟随。

一切善与恶,一切美好与丑陋,你的灵魂如有高处,必然会自动寻觅光与暖。

处世:一定先对人,再对事

06

记得《欢乐颂》里安迪有一句台词很好:“常与同好争高下,不共傻瓜论短长。”其实还有一句话,就是“与不同认知层次的人扯认同,纯属浪费时间。”

我们常说,做人要对事不对人,感觉很有道理。

但仔细一想,你连那个人都没搞清楚,怎么搞清楚他干的那事呢?

以为对事不对人,就觉得自己处理事情公平无私了,其实不然,只对事,才是无用功,才是傻瓜。因为事,都是人干的。

所以,就像扯认同一样,先要搞清楚这个人站在几楼,他能望得多远,然后再去分析他干的事,这样就能理解所有不能理解的。

认同,不要轻易谈。

认同,是一件很难的事,也是很偶然性的事。

况且,这个世上,能与你志同道合的人真的是寥寥无几,这就是真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短长   老好人   大刀阔斧   美文   上级   认知   词汇   外界   皇帝   场景   层次   个体   事情   心理   女性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