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陈恒弑君,有人自杀有人保全,孔子无奈,成就了子贡

公元前481年,齐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大夫陈恒(谥号“成子”,又称陈成子)发动政变,杀死了齐简公,拥立齐简公的弟弟为国君,就是齐平公。此后,他独揽齐国大权,陈恒的封邑比齐平公直辖的地区还要大。

陈恒弑君这件事,在当时的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围绕这件事,前前后后发生许多惊天动地的事情。

《论语》|陈恒弑君,有人自杀有人保全,孔子无奈,成就了子贡

0 1 陈恒排除异己,有人舍命有人自保

陈恒杀了齐简公后,开始拉帮结派,扩大自己的势力,对他盟誓的人,能够保全全家人的性命,不愿意与他同流合污的人,统统杀掉,齐国公族中比较强盛的鲍氏、晏氏全部诛杀。

大夫石他人不愿意对陈恒盟誓,他人认为,作为人臣,应该侍君,让自己放弃侍君而去侍奉人臣,这是违反做臣之礼的,他是万万做不到的。

石他人也认识到,如果不与陈恒合作,父母就要被杀害。生在乱世,不能行得正,被暴力所挟持,不能按道义行事。与其和陈恒盟誓,让父母免于被杀害,不如自己自杀,以全君臣之礼。于是,石他人就自杀了。

《论语》|陈恒弑君,有人自杀有人保全,孔子无奈,成就了子贡

陈恒想让一大夫子渊栖就范,找了6名勇士胁迫他。子渊栖一点也不惧怕,他说:“你们想与我结盟不就是觉得我有智慧吗?可是如果做人臣的杀了国君,这怎么能算得上有智慧?是因为我有仁德才找我吗?如果对自己有好处就背叛了国君,你说这样的人怎么算得上有仁德的人呢?你们觉得我很勇敢吗?用武力胁迫我,我怕死而结交了你们,这算什么勇?我要是这3种德行都没有,对你们又有什么用呢处?如果我有这3种德行,又怎么会加入你们叛变的行列呢?”于是他们就把子渊栖给放了。

政治斗争很残酷,生于无道之世,行正道不易,正直的人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对于乱臣贼子陈恒的挟迫,石他人和子渊栖表现完全不同,石他人舍生取义,而子渊栖保全了性命。

石他人宁折不弯,牺牲精神可嘉,但他的做法却没有子渊栖明智。子渊栖保全了性命,并没有苟且,他同样是与陈恒不合作。孔子说,“用之则行,不用则藏”,“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要学会中庸地处世,不能与黑暗势力硬磕,而是要讲技巧。石他人死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为国家效力了,而子渊栖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论语》|陈恒弑君,有人自杀有人保全,孔子无奈,成就了子贡

0 2 孔子请求鲁国讨伐没有成功

陈恒杀掉齐国国君,这是一种叛逆篡位行为,按照当时的礼制的要求,弑君父之乱臣贼子,天下理应人人得而诛之。孔子把礼制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当听到这件事后,对这种犯上作乱的行为异常愤慨。

这时候孔子已经71岁了,在家赋闲很久了,他还是沐浴斋戒之后去朝见鲁哀公,请他出兵讨伐陈恒,以匡正义。当时鲁国公室的政治经济权力被三桓瓜分,所有权力都掌握在三桓手中,政出三家大夫,鲁哀公也是有名无实,他知道自己作不了主,就让他去找这几位大夫。孔子很无奈地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不敢不来报告这件事。可君主却对我说去向那三人报告。

《论语》|陈恒弑君,有人自杀有人保全,孔子无奈,成就了子贡

孔子见鲁哀公剧照

孔子无奈地到季孙、叔孙、孟孙三人那里去报告,请他们发兵讨伐陈恒,结果被他们拒绝了。他只好又说,我也做过大夫,不能不报告呀!孔子很无奈,又很尴尬,只好自我安慰,表示自己对这件事尽心了。

孔子请求讨伐陈恒除了是为了维护君臣大义,他还有深的用意:提醒鲁哀公,如果不对三桓采取措施,限制他们的权力,任由他们的势力发展下去,终有一天也会出现像陈恒以下犯上的事情来;他想通过这件事有意提醒三桓,作为人臣子要守臣礼,如果不加收敛,做出不当的事来,全天下的人都会来讨伐他们的。但是,孔子的用意没有人领会,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0 3 子贡出色外交转移了陈恒对鲁国的威胁

陈恒以上犯下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蓄谋已久,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在他犯上作乱之前,因忌惮高氏、国氏、鲍氏、晏氏四大家族的势力,于是他试图通过攻打鲁国的方式给齐国的其他大夫家族以震慑。

孔子对他的弟子说:“鲁国是我们祖坟墓所在的地方,也是我们的祖国,国家有难,你们为什么不采取行动呢?”子路、子张、子石请求出使齐国,孔子阻止了他们,而子贡请求前去,孔子准许了。

《论语》|陈恒弑君,有人自杀有人保全,孔子无奈,成就了子贡

他见到陈恒后直截了当的指出,如果想控制齐国朝政,攻打弱小的鲁国是毫无意义的,要想真正达成控制齐国的目的,该去打强大的吴国。陈恒勃然大怒说,不去攻打容易的而去攻打难的,这是什么话?

子贡说,讨伐吴国取得不了胜利,士兵在国外战死,大臣在内部空虚,陈恒在上就没有了大臣作为政敌,在下就没有士兵百姓的反对,就可以控制孤立的国君了。

子贡说动了陈恒,让他不要对鲁国开战,他又出使吴国,劝动吴王救援鲁国并讨伐齐国,为齐国与吴国开战找到了突破口。

《论语》|陈恒弑君,有人自杀有人保全,孔子无奈,成就了子贡

子贡又来到越国,以消灭吴国为诱饵,建议越国与晋国联合,趁吴国伐齐救鲁之机,南北夹击灭吴。说服了越王后,又到了晋国,告诉吴国将要攻打齐国,战胜齐国后攻打晋国,让晋国国君做好准备。

子贡回到鲁国后,吴国果然和齐国交战并大败齐师,然后直接攻晋,结果晋军大败吴军。越王勾践听到了这个消息,带兵渡江袭击吴国,吴王赶紧率军回国和越国交战,结果屡战屡败。三年后,越国称霸。

子贡的一系列外交,十年之中,使各国形势发生了相应变化,保全了鲁国,扰乱了齐国,灭掉了吴国,使晋国强大而使越国称霸。子贡的这次外交活动,充分展现了他无敌的外交才能。

《论语》|陈恒弑君,有人自杀有人保全,孔子无奈,成就了子贡

结束语

陈恒的祖先陈完原是陈国的公子,因陈国发生内乱他逃到了齐国,到齐国后改姓田。陈恒又称为田恒、田成子,是田氏家族第8任首领。从他开始,田氏一直把持齐国朝政,直至陈恒的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而自立为君,田陈篡齐完成。

陈恒弑君是春秋时期的一件大事,从他准备造势到他实施,经过数年的准备,造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引起了许多诸侯国的势力变化。

从陈恒弑君这件事,不仅看到政治斗争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也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人们不再讲规则,没有公平,没有是非,胜则为王败则为寇。谁强硬占了上风,谁就是赢家;谁软弱斗不过,谁就是输家。

由此也就明白孔子为什么要恢复周礼,如果大家都遵守规矩,社会秩序就会良性互动,就不会相互攻伐,天下就会太平。同时,也说明为什么孔子的主张没有哪个诸侯国会采纳了,丛林规则盛行,大家都不守规则,谁讲规则谁吃亏。

诸侯国的国君也知道孔子的主张很好,是达到天下大汉的良方,但是诸侯的时代,按照他的来做,只有挨打的份。你不打别人,别人可能来打你,不想被别国吃掉,只能拿起战争的武器,就是不去打别国,最起码先自保。打来打去的结果,就是天下更乱。由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再到秦始皇一统天下,混战的局面才结束。

#翘楚读书会#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立删)

我读《论语》之《宪问篇》:

【原文】陈成子(陈恒)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译文】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在家斋戎沐浴后去朝见鲁哀公,告诉哀公说:“陈恒杀了他的国君,请出兵讨伐他。”哀公说:“你去向季孙、仲孙、孟孙三人报告吧!”孔子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不敢不来报告。可君主却对我说‘去向那三人报告’。”孔子到季孙、叔孙、孟孙三人那里去报告,他们不同意讨伐。孔子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不敢不报告。”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与你一起领悟传统文化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孔子   晋国   吴王   仁德   国君   犯上作乱   论语   盟誓   吴国   齐国   美文   性命   大夫   外交   势力   成就   无奈   报告   天下   陈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