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君子也有困境,面对穷途末路,君子与小人有何区别

在人们的心目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好人就应该一生平安,坏人就应该寸步难行。这样的想法没有错。但是,是不是万事如意,这可不一定,好人也有挫折的时候。

孔子周游列国时,前往陈国去,当时孔子已经63岁。正好赶上吴国征伐陈国,楚国派兵去救陈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楚派人聘请孔子,孔子打算去楚国看看。

《论语》|君子也有困境,面对穷途末路,君子与小人有何区别

楚国当时是一个大国,陈国和蔡国的大夫认为,孔子是一个贤者,身边又有一大帮子能干的学生,如果前去帮助楚国,两国将受到楚国的威胁。于是,就派人将孔子围困在陈国的原野,不让他去楚国。

孔子和随从他的学生被围困了好几天,他们的粮食都吃完,吃了上顿没有下顿,靠野菜充饥,有的学生饿得病恹恹的,没有力气站稳,躺下就起不来了。

子路同学对孔子一向忠心耿耿,看到这种情景十分着急,心中有些不高兴,就向孔子说出的自己的困惑:“老师,您平常鼓励我们做君子,君子不应该是通达的吗?难道也会穷途末路吗?”

《论语》|君子也有困境,面对穷途末路,君子与小人有何区别

子路的困惑并非没有道理,他提出了一个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德与福的关系问题。在他看来有德之人就应该受到上天的眷顾,应该收获道德应有的好处和报酬,跟随孔子的学生与孔子一样都是秉持德行和操守,如今却陷入窘困的境地,因而他对道德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对自己一直所坚守的信念产生了怀疑。

不只是子路,当好人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好人与其他人都不由自主地就会产生疑问,好人不应该是事事顺利的吗?

孔子也知道学生们遇到困境心中不高兴,心中充满了疑惑,就引导学生面对不如意的现实时如何坚持理想信念。

《论语》|君子也有困境,面对穷途末路,君子与小人有何区别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用《诗经》中“匪兕匪虎,率彼旷野”诗句来问子路、子贡和颜渊,“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意思是我们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为什么要像它们那样在旷野上奔跑呢?我们的行正道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

子路认为,是他们的德行、智谋不行,让人家不信任他们,不让他们通行。这说明,面对困境,子路对理想信念产生了怀疑。孔子反问他,假如有仁德的人就一定被信任,像伯夷、叔齐这样有德的人怎么会宁愿饿死呢?如果有智谋就能够被任用,殷商的王子比干被重用,却被殷纣王剖心而死?告诉子路,那些大德之人也会遇到不幸。

《论语》|君子也有困境,面对穷途末路,君子与小人有何区别

子贡认为,孔子的学说博大到极点了,天下不能容纳,何不稍微降低一些要求呢?这说明,子贡面对困境开始有妥协的想法。孔子对他说,优秀的农夫虽然善于耕种,也不一定有好的收成;优秀的工匠虽然有精巧的手艺,他做出的器具未必能使人们都称心如意。言外之意就是高标准还不能让满意,何况降低标准呢?

颜回的回答,不被天下接受又有什么关系呢?提不出治国的办法,那是君子的耻辱;提出完备的治国方案,却不受重用,那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能容纳然后才能看出君子。这说明,颜回面对困境,始终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不怀疑,不妥协。颜渊的确比子路、子贡看法高明,这也是孔子想要的结果。

《论语》|君子也有困境,面对穷途末路,君子与小人有何区别

孔子通过对3个学生的问答告诉学生们,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智慧、有操守的人不能担保他一辈子不倒霉,从古至今好人多磨难不计其数,因为他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不为世人所用也是可能的,遇到困难也是在所难免的,当遇到难以承受的困境时如何办?

孔子回答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穷,不是贫,贫是无钱,穷是无前途。固,是坚持;固穷,是指穷而不改其志;滥,是放肆、无节制。

孔子认为,君子就算是碰到穷途末路也会坚持自己的信念,不会妥协,不会像小人那样,一碰到穷途末路,就放弃自己的信念,为了求生而无恶不作。

《论语》|君子也有困境,面对穷途末路,君子与小人有何区别

孔子告诉学生们,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与小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有道德,在困境中不放弃做人的原则,不能一遇到挫折就怀疑自己的理想,就向黑暗的现实妥协,而是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也正是如些,彰显了君子的优秀品格,显现了小人的丑陋,这大概是君子和小人的最终极测试。

经过困苦才能检验一个人的真正修为,那时的孔子正处于山穷水尽,当学生们满腹怨气时,“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孔子讲学、诵诗、弹琴、唱歌不间断,该干什么照常干什么,不会因为有困厄就放弃自己要做的事情,真是“时穷节乃见”。

《论语》|君子也有困境,面对穷途末路,君子与小人有何区别

孔子为什么能放达呢?他认为,“夫贤不肖者,材也;为不为者,人也;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荀子·宥坐》),意思是一个人是贤良之士还是不肖之徒,这是一个人的品质决定的;有作为还是无作为,是由人自己决定的;遇没遇到赏识自己的人,这是由时运决定的;死和活,则是由命运决定的。因为材、人、时、命四者很难完全一致,也不是自己能够掌控的,任何事情不是做了马上就会有现世报,只有累积到一定程度,善恶之果才会显现。

人生在世,不管是什么人,都不可能是事事如意,相反,不如意十有八九。所以,遇到挫折,愁眉苦脸没有用,怨天尤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铤而走险会使自己陷入更危险的境地,唯一能做的就是坦然面对,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改变正确的人生观。

#翘楚读书会#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删)

我读《论语》之《卫灵公篇》:

【原文】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孔子在陈国断绝了粮,跟从的人都饿病了,躺着不能起来。子路生气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途末路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穷途末路时还能固守正道,小人穷途末路时就会胡作非为。”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与你一起领悟传统文化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穷途末路   楚国   君子   小人   困境   论语   孔子   智谋   不肖   操守   美文   理想信念   信念   好人   道德   心中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