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1962纪事

本文出自作者亲历亲见的切身体会。1950—1962年,正是新旧交替,制度重建,百业复甦的关键时期,其史料价值不言而喻。这种以小见大,贴近生活,不加修饰语的感性文字,相形于道听途说,档案纪录和文件摘编,更具体实在,细节丰富,生动好读。

权力归农会,保甲制退出历史

1950年秋天开始,川南区所属专、县、区、乡,逐级成立农民协会。乡、村两级农民协会,分别取代了旧政府的乡和保甲政权职能,叫"一切权力归农会",成为事实上的新生基层政权,保甲制度及其名称,从此在中国历史上消失,并被后来的人们所遗忘。

大兴乡农民协会之下,按原各保为单位设分会,我是十月份,第一批被选进农协第二分会当文教部长兼治安的。这期间,农会干部是不脱产没有报酬的。农会成立后,首先组织群众翻身闹革命,评定阶级成份,实行"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打击地主,中立富农"的路线,开展减租、退押,清匪反霸,镇压反革命,清理取缔反动会道门和各种迷信活动;办冬学(识字班),扫除文盲,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天花等疾病;利用课堂宣传婚姻法和抗美援朝,动员参军参战。

1951年冬,大兴乡开展土改运动,土改工作队到乡后,首先将大兴乡一分为二,分别成立大兴乡、天峨乡农会,重新划定村、组。

工作队进村后,通过访贫问苦、串连扎根、物色人选,然后召开群众大会,选举村长、组长和村文书。与此同时,工作队在原农协会各分会,物色对象,征求意见,初步确定乡农会干部候选人,然后两乡分別召开有村代表、村干部参加的选举会。


1950--1962纪事


天峨乡在毛家村一个土埧内召开会议。主持会议的工作队讲明选举的意义和规则后,让候选人并排坐定,并在他们背后各放置一个空碗,由参加选举的人在碗内放掷豆子的方式表示投赞成票,当场计数,由工作队宣布哪些人当选。在九位乡农会委员中,我当选文教部长兼治安(土改期间我又兼代文书工作)。

新建的天峨乡暂借毛家村肖顺发(小土地岀租者)的房屋办公,堂屋作办公室,厅房作会议室,还有一间房摆两张床,供工作队员和文书住,还兼作保管室,电话暂时在街上与大兴乡共用。

农会干部的待遇,与县、区机关和工作队,都实行供给制,每人每天大米24两(旧秤每斤16两,24两即一斤半),几分钱菜金,另发衣被鞋袜。所以群众称工作队,吃的二十四两、穿的二尺四(衣服长度)、揩的三十二两(指旧式手枪重量)。乡农会干部,每乡给四个半人的的供给标准,即正副主席加文书各一份,外加文教、民政、武装各半份。供给很低,没法发给个人,也办不起伙食团,只能在房东肖顺发家搭伙,大家共吃一顿午餐了事。


1950--1962纪事

1952年5月下旬,区上通知各乡派三个干部,参加6月份县举办的第二期农干班学习,天峨乡决定派我和另外两位乡农会干部去。5月31日,我们三人自带被盖、碗筷、换洗衣服、笔记本,去龙泉区公所报到。6月1日,区团委书记范海宗,带领全区参训的50余人,步行80余里,于午后到达简阳县城,立即去农干班报到。

农干班的培训,以开大会讲课方式为主。学员们集中听县委宣传部长王栋主讲社会发展史、共产党的历史、红军长征历程和中国革命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听课以后进行小组讨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

7月1日,参加成渝铁路通车典礼,2日,第二期农干班学习结束,举行散学典礼。7月3日,农干班学员中被选调的30人,到县人民政府人事科分配工作。其中包括我在内的9人被分配到县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简阳县支行设在石桥镇正街一座古庙(曾被用作堆栈)里,是新中国建立之初接收国民党旧政府银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临街有一座戏台,利用居中的殿宇做营业门市,后面房屋供办公和职工食宿用。

我们到银行报到后,首先接受业务培训。无论讲什么课,授课人都要将有关账册、单据等带到课堂,发给学员,对照实物逐项进行讲解,再让学员模拟练习试做。对人民币的币种、币值,不仅要讲解清楚,还要求学员过目,并接触钞票试数几遍,以加深理解记忆。经过六七天的培训,我们已经基本上理解和掌握了这些知识,适应了这里的学习和生活,也逐渐熟悉了这里的新同事。

短训结束后,我被分配到简城分理处,这是当时简阳县城里惟一的银行机构。它坐落在政府街,距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机关不远,是利用一座旧房改造的营业部,门市面积不大,食宿住房更显紧张,我们新调去的两人,只得临时摆铺睡觉。

在简城分理处正式上班后,领导安排我做出纳工作,向老同事尹云升、曾国安学习,他俩解放前就从事这项工作,具有丰富的经验。我边看边学数票子、扎把、盖章、上大梱,熟悉人民币各种版面,辨别钞票的真假等。更多的工作是补烂钞,凡断节、缺角、污损者,能补的,就用纸条加浆糊粘贴,构成原状票面完好的继续流通。而缺角、污秽、破损大,实在补不好的,就按版面扎把回收,仍要像好钞一样,扎把后签章负责,存入金库,定期上缴集中销毁。


1950--1962纪事


7月份是我在银行工作的第一个月,我领得工资11万元(旧币)。当时,为稳定物价,政府实行"保值"物价政策,工薪阶层除行政人员实行供给制外,其余都按"折实单位"计价的工资分,以"死分活值"办法,按月计发工资,所以月薪是随物价浮动的。这是我当农会干部21个月以来,也是我一生中第一次领取现金工资(也叫薪给制)。

大约在9月份,县支行通知,调我去草池营业所工作。草池镇距县城50华里,濒临绛溪河,是主产棉花的富饶集镇。草池营业所是1951年,人民银行首批下伸的几个营业网点之一,管理简阳县第三、四、十七、十八区的金融业务,营业所的金库直接接收、管理各区供销社销货款和税务所收的税款,另外向第四、十七、十八区各派驻一个银行工作组,负责发放生产、生活贷款的工作。

其中毛家场及其附近区域是棉花主产区,县供销社在这里专设了一个棉花收购站,收购六七个乡的棉花,棉农很多业务量大。为了方便棉农储蓄,营业所派毛诗经、傅从云和我三人组成一个收储组,收购站专给我们一间房屋,作为开展业务之用。那时,银行开展保本保值储蓄,让储户没有因物价波动使得银行存款贬值的顾虑,所以棉农售棉后,凡有暂不使用的现金,都愿意存入银行。我同傅从云从营业所领出五万、十万元的定额存单,一人收款,一人盖章发定额存单给棉农,当天结算,必须做到钱票相符。储蓄现款收得多了,我就挑着现金送营业所,当面交出纳点数、会计与存单的存根联核对无误,减销存单余额后,就算完成此次交款任务。我挑在肩上的装有大量现金的布包外面,还印着蓝底红色"中国人民银行"字样,谁都知道,包里是银行现金,但从未发生遭抢劫和丢失的事故。

这里工作繁忙,生活条件比较差。我和傅从云同住办公室后面一间小屋,没有地方也没有时间自己做饭,只好在毛家场街上一家饭馆里包餐,每餐付费一斤米钱(旧币640元),每周打个牙祭;吃饭时间不定,随到随吃,按月结算餐费,也还方便。如果在营业所,每餐要收1200元,比毛家场饭店的包餐将近贵一倍。

12月份,棉花收购进入尾声,毛家场收储工作组撤回草池,我和傅从云被派往三岔工作组。组长黄徳伟,组员还有张玉高、汤百鸾总共五人。


1950--1962纪事

三岔区毗邻仁寿、华阳两县,土地肥沃,盛产棉花,翻山即是窑子埧,连接成都市,故三岔与成都经济联系密切,物流贸易交往频繁。

三岔区的区级机关单位设在三岔镇。三岔镇西距简阳县城80里,地处绛溪支流河边,依山傍水,街道整齐有序,街面铺青石板或三合土,街镇面积和规模不亚于龙泉驿,周边场镇和农村的人们,来三岔镇经商赶集的人很多,由于受成都市社会风气的影响,故人们的衣着穿戴都显得要洋气些。总体上说,三岔镇的经济繁荣、街镇风貌和民众生活水平相对较高于其他地区,在简阳西乡集镇中是最好的。(沱江由北向南穿越简阳县全境,人们习惯称沱江以东地区为东乡,沱江以西地区为西乡。)

民国年间,三岔区产生了许多旧军队的高级军官,号称“三军九旅十八团”。这些军长旅长团长们,在外任职有了钱衣锦还乡,便在三岔建设砖木结构,中西合壁的私家公馆洋房。1949年前夕,这些公馆主人追随国民党政权,逃往台湾或国外,四川解放后,这些公馆被人民政府接收作为公产,安排给机关企事业等单位使用。十七区区公所就设在廖公馆(原主廖仲林),名为构云山庄的四合院。廖公馆建成于1948年,也是中西合璧,亭台花园配套,后院有大片柏树林,四周长满铁刺藜,与外界隔绝。

银行工作组的住地是原国民党师长胡伯奎的楼房,世人称作胡公馆,是一座砖木结构、玻璃门窗、一楼一底的青瓦洋房,室内床柜桌椅家具,都是名贵楠木制作,显得富丽堂皇十分阔气,倒是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1953年2月13日,是农历壬辰年的除夕,民间习俗吃团年饭的日子。可是解放后实行公元纪年,推行公历﹙阳历﹚,春节法定三天假,正月初一至初三。即公历2月14至16日。除夕这天,营业所正常上班,税务所送来几担税款,动员外勤人员帮助清点现钞,直到下班才可自行安排。

我应傅从云邀请,同去义勇乡白鹤村他家过年。次日晨起吃碗汤圆,我立即告別伯父伯母,从云送我出门指点道路,我已归心似箭,快步直奔海螺河,过太平桥、石盘铺,一鼓作气走完40余里路,近午约十一点就到家了。

1954年,死分活值的工资办法,改为定级工资制了,我被定为24级,月工资37.5万元,我给父母按月汇款由5万元改成10万元。父亲收到汇款后,回信总是说:"钱已收到、下个月把细(节约)点哈。"我也够节约了,偶尔进餐馆吃顿饭或一碗面,我都在默想,这顿又吃掉多少斤盐巴钱了。工资改革后,想买双皮鞋来穿,东看西看都下不了手,总感觉好贵!数天后,在简城北门看上那家现做现卖的手工皮鞋,讨价还价说定4.5万元。它是我一生中穿的第一双皮鞋。心里还在想:一双皮鞋,要值5斤棉花钱,而解放前农民种棉,每亩仅收十多斤,且要劳累大半年。现在盐巴比解放前便宜太多,那时的比价"斗米、称肉、十斤盐"。现在每斤米才卖1200元(不到半斤肉钱),这双皮鞋钱,可要买盐巴将近40斤。

1958年公社化后,举办公共食堂。当时我家有三个人每月的粮食定量供应80来斤,加上从大兴乡下接来父母,五个人勉强够吃。到了1959年9月,四川省政府下通知,将定量供应口粮压缩至每人每月19斤,这就成了问题了,缺粮比缺钱恼火,缺钱可借贷,缺粮则无法可想。父母看到这个情况,坚持要回大兴,去集体食堂吃饭。我无奈只好送他们回去,但心里时常念叨着:父母怎么活下去?


1950--1962纪事

“褚县长点名要我主管农村公共食堂”

我在1959年冬天,在生活困难之际受命担任草池区副区长,县长褚永仁点名要我主管农村公共食堂,全区12万人一千多个食堂,普遍缺粮实行"低标准,瓜菜代"。我老家龙泉郊区实行大队核算,公共食堂比我们稍好,但仍存在缺粮问题呀!

我每天都不断接到各公社告急电话,多少食堂开不起伙要断炊了!大小队患浮肿病的有多少,死了的又有多少。我向县政府告急,请求拨点粮食解决困难,给我几万斤几十万斤粮,可是分到每个食堂,就少得可怜难以为继。


1950--1962纪事


农村公共食堂全程办了32个月,我主管20个月多。当时提出的要求是“半斤原粮三斤菜,三两清油斤半盐,吃热吃熟有开水,定时三餐在食堂” 。这样的低标准,也从来没有实现过。特别是后期,病人死人很多,成天告急声不断,应接不暇,白天精神紧张过度,晚上彻夜难眠,头脑昏昏沉沉,似乎要崩溃倒下了。


1950--1962纪事


当我看到农村社员,在集体食堂成天吃的稀汤寡水,患浮肿病的人那么多的时候,就很自然地联想到,我父母怎么过?在我的职责范围内,掌握着一定数额的国家粮食供应指标,经我批准可以解决某些特殊困难的问题。但无论是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觉悟,或者出于党纪国法的约束,我都从未萌动过用自己手中权力谋取私利的念头。在那个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已经成为社会常态的年代,大家都将大公无私视作理所应当的很平常的事,是做人应有的基本德行,并不值得特别加以褒扬,也不可能有谁想以此得到领导和群众的赞赏。

我在草池堰的小家庭中,三人粮食定量月供57斤。岳母想节省点米给女儿女婿吃,她去吃“面包酶(粗糠发酵)”,排不岀大便用手抠,导致1961年患一场大病,差点故去。我很痛苦。我作为一个区的领导干部,属下十多万人又怎么活哟?


1950--1962纪事


1961年6月份,农村公共食堂解体后,我病倒住进成都中医学院治疗。中秋节时,区公所伙食团杀条猪,分给我家几斤肉。岳母炒个嫩姜肉丝、一个回锅肉,家属背着女儿坐火车、挤公交车给我送来。我在病房同医生陈绍兰将嫩姜肉丝吃了,回锅肉用个温水瓶内胆装起存放床头柜里,每天拿出来检查一下,生怕变质了。几天后我病愈出院,乘火车至养马站下车,步行30里回家看望父母,刚进门我就给父母说,带了点回锅肉。父亲大喜过望,连声感叹,“哎呀,太好了,好久没吃肉,肠子都生锈了!”母亲立即生火将回锅肉蒸热,全家人上桌,一轰而光。见此情景,我既欣喜又悲伤。

尽管食堂解体后,老百姓欢天喜地,但生产尚未恢复,粮食欠收,分的口粮少,市场未开放,全是"摸买摸卖"的黒市交易,价格昂贵无可比拟。一个鸡卖几十元(新币),一个蛋几元,一个南瓜十多元,大多数职工的工资只抵半只鸡钱。因此自我调侃为“半只鸡干部”,也有职工忿然辞职,另谋生路。

一天我接父亲来信说,你汇款20元收到了,托人在石盘街上买黑市大米4斤(16元)和红苕4斤就用完了。我心想怎么办?我的月工资43.5元,我们夫妻二人月収入共计65.5元;口粮定量没增加,直到1962年才调至人平月供22斤(1964年调至25斤)。我们一日三餐每顿二两粮,靠掺点瓜菜过活,更省不出粮食接济父母,忧心忡忡,有苦难言。

1962年4月24日(农历三月二十日),父亲在家中病逝,享年62岁又58天。当我在兴隆公社接到电话后,连夜骑自行车经简城、养马,到周家场正好天亮了,将自行车寄放公社,在公社食堂吃碗胡豆稀饭,立即歩行15里回家。父亲遗体已装入棺材停放在堂屋里,我打开棺盖,向父亲作最后的告别。


1950--1962纪事

家中已请了阴阳择期、看地,葬期要等三天,墓地距离家宅300米。可是家中无粮,能等得下去吗?邻里帮忙的人,个个病秧秧的,能够抬得动棺材走那么远吗?我于是说服伯父、姐姐姐夫们,顾不得那些规矩了,决定将墓址另选在房后祖坟侧,葬期改在明天进行。

于是将生产大队给的30斤麦子,磨成连麸面粉,加上我背回来的一点米煮成两桶粥,请几个邻居抬上山。因邻居都身体羸弱,坟坑无力深挖下去,只好铲平掩埋完事。

时至今日,我都感谢当年生产大队干部给我30斤麦子的恩情!对帮助我家安葬父亲的邻人,每人送了个小红包致谢,这样就算结束了这个葬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简阳   沱江   营业所   大兴   棉农   天峨   农会   工作队   公馆   纪事   美文   棉花   食堂   父母   干部   银行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