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之下,自主之上:父母和孩子的双向奔赴

如今,随着一系列严禁违规补课的规定出台,“史上最严网络游戏新规”也终于如部分家长所愿,限制了孩子们的游戏时间。除减负担、禁游戏、用技术和政策堵紧源头,我们还能为孩子的成长做些什么呢?


周六傍晚,时钟缓缓指向7时40分。这个平静而普通的时间,因为一个规定被赋予了独特意味。

小光趴在书桌前,盯着眼前的作业发呆。他抬头看了眼表,又跑去喝了口水,低头玩了一会手指,又用签字笔把作业本上的几个字母涂黑。

他一分一秒地捱着,仿佛在不安地静候某个盛大的节日。

傍晚7点50分,距离8点还有10分钟。“妈!快到点儿了,把手机给我吧。”小光迫不及待地从椅子上跃起。



1一个小时



2021年8月30日,新闻出版总署下发通知,要求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各大游戏公司随即纷纷响应。


以腾讯为例,其旗下游戏王者荣耀火速跟进,宣布升级防沉迷措施,暂时关闭单机模式玩法,这是基于8月腾讯发布的“双减、双打、三倡导”新措施的进一步规范,可谓“严防死守”。

小光的游戏时间也变为只在周五和周末的限定时间内玩1小时。

每周三个小时的游戏时间十分宝贵,对小光而言俨然是一场不容错过的“狂欢盛典”。有着同样心态的,还有其他的未成年人。

根据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 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连续两年保持增长,2020 年达到 1.83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 94.9%,较 2019年提升1.8%。

焦急的家长们认为,游戏导致孩子成绩下降、不求上进,甚至视之为亲子关系疏离的最大诱因。

如今,随着一系列严禁违规补课的规定出台,“史上最严网络游戏新规”也终于如家长所愿,限制了孩子们的游戏时间。



在9月1日零时起,腾讯旗下所有游戏已经按照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定,只在周五和周末的晚上8点至9点向未成年人用户开放,严格落实总署的相关要求。


“估计又会有不少小学生来诉苦了,” 腾讯成长守护平台负责人书影心里已有预判。就如疫情期间,大量小学生涌入应用市场给钉钉等APP怒刷一星差评一样,“孩子们的情绪”总是直接宣泄,不拖泥带水。

从技术上看,腾讯的未成年人保护措施已经接近了极限。在要求全部玩家进行实名制注册后,腾讯进一步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对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身份信息绕开监管的问题制定针对性措施,先后推出“充值刷脸”“零点巡航”等相应功能。在国家新闻总署颁布新政前,腾讯就已主动减少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并直接禁止未满12周岁未成年人的游戏充值,在国家政策之前进行了先行探索。

除用技术和政策堵紧源头,关于孩子们的成长,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在堵截之外,更要想办法看如何积极疏通。”书影认为,关键在于了解其背后问题的核心,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而这个核心是什么?似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小光向来对学习没有兴趣,篮球、篮板、场地是他倾注所有汗水的地方。不过即便小光技术如何到位、身体如何健硕,“不务正业”的“帽子”都会扣到他的头上。

同样盘旋在孩子们心头的困扰还有很多:“父母看不到我的闪光点怎么办?我对数学、物理课不感兴趣,但非常热爱写诗。”

孩子们期待自己的优点能够被看到、被肯定,但父母往往只赞美“别人家的孩子”——他们学习成绩好、爱读书、从不玩游戏。

“妈妈让我刷题,我是刷题机。”在腾讯守护平台推出的亲子类节目《敞开心扉的少年》中,小莘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为了提高她的成绩,母亲马艳安排了课后刷题时间。才刚上一年级的小莘,已经开始在刷三年级的题目了。

嘉宾傅首尔也在节目中断言,“学霸并不是通向快乐或者有价值的人生唯一的路。”

不过在明确方向后,如何实现也值得思考。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56.2%的家长希望课后服务能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但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如何帮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热爱,并由此爱屋及乌?

二胎妈妈李佳芮认为,在限制之外,需要更多选择、更深理解、更大空间。




2双向奔赴



王烁然坐在钢琴前肆意挥洒,一首即兴的《菜青虫亡曲》从黑白键中流淌出来。在开始之前,王烁然向钢琴道了一声“你好”。

这一幕在纪录片《小小少年》播出时,获得了诸多“太牛了”“哇塞”的弹幕。

王烁然尚属纪录片中兴趣爱好比较常规的孩子,令人震惊的还有在猪肉铺前翩翩起舞的小女孩、醉心于与虫子打交道的“野生”少年、用摩托车上演“速度与激情”的少女赛车手、放弃打进少年乒乓球前八的成绩转战电竞赛场的打野少年......

“似乎选择比想象中多,”李佳芮一边感叹、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希望自己的两个宝贝,也能找到理想的所爱和适合的领域。


实践过程中,李佳芮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即便是自由的选择,仍需父母引导。“这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李佳芮说道。

与李佳芮女儿桃子处境截然相反的,是与父母“相安无事”的小宁。

屋子里,小宁盘腿坐在床上,塞着耳机、抱着手机,浑身肌肉紧绷,双眼紧盯屏幕,嘴里念念有词,双手快速交替点击着。

屋子外,小宁爸爸窝在沙发深处,左手掐着手机,拇指不断拨动,一个又一个短视频从时间的指缝中流走。

妈妈的动作,几乎是小宁爸爸的复制粘贴。

这对“开明”的父母白天忙于生计,晚上已无暇顾及孩子,他们会为了谁晚上辅导做作业而互相推脱,有时甚至直接把自己的身份证丢给孩子去完成身份验证,只为获取片刻的安静与闲暇的时光。

可当双方“纷争开始”,责任便一股脑推给“全军出击”中的孩子,埋怨他不知自律、不求上进,不懂得体谅父母工作的辛苦。

这些在部分家庭出现的情形,书影也有所了解,在她看来,“每一个沉迷游戏的孩子背后,都是一份爱的缺失。”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家庭教养观念冲突和代际沟通问题是青少年沉迷网络的背后成因。家长的严厉管教或者是放纵溺爱,这两种极端行为都忽略了孩子的娱乐需求和交流心理。

2020年7月,成长守护平台团队举办第一期用户评议会。会上,一位姓张的家长说自己儿子沉迷游戏。成长守护平台开发负责人闻言打开后台,帮张先生查询到他儿子的游戏时间。结果他们发现,张先生的儿子在成长守护平台为自己设置了“自我管理”,将每日游戏时间限制在一个半小时内。

如果没有来到评议会、没有看到后台,张先生不可能真正地了解孩子,也许仍然会以为自己的孩子是一个“爱玩游戏的、乱充钱的、要被游戏毁掉”的下一代。

如果无法平等直视,一切“奔赴”或“堵截”都显得毫无意义。

这也是成长守护平台在技术层面对游戏沉迷进行“围堵”时感受最为深切的观点,“在这之外,我们还希望成为家庭守护、师生互动与自我管理的辅助者。”

“通过平台,家长能够了解一些数据维度的事情。虽然数据并不能直接代替沟通,但是可以帮助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到底在做什么。”书影如是说道。



3远方世界



在某五线城市城郊的村落里,一条横幅格外亮眼:“想要娃娃成绩好,管他游戏要趁早。——成长守护平台宣”

为了更加深入推广,成长守护平台团队不断走到线下与现实中的家长接触。对他们来说,“拉横幅、送鸡蛋”已经是常规操作。


而这样的目的也只有一个,为父母和孩子的双向奔赴,提供更多的信息交流。

选择合适的,加深了解后,如何延展并巩固,则是在空间方向的更高要求。据悉,腾讯成长守护、腾讯游戏联合腾讯基金会推出的"智体双百"公益计划,首期为城乡孩子提供100间"未来教室"和100个"快乐运动场",给城乡学校提供科教和体育两方面的支持。

不过硬件的完善并不能彻底解决前述一系列的问题,在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的乡村,软件上的支撑看起来尤为重要。

宇涵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他和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单调的生活里,他除了用手机和父母联系,便只用来玩游戏。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不等于认知的普及。新生代的农村孩子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却鲜有人来引导他们如何运用这些新的技术与知识。

“我们希望他们推开门不只看到大山,也看到更远的世界。” 来自腾讯前沿科技实验室的张阳阳表示。

2020年,由腾讯成长守护和腾讯游戏领衔注资建设的首间“未来教室”在湖北恩施试课。如今,恩施龙凤镇初级中学的同学们已经在“未来教室”中率先体验了开源硬件、VR编程和3D打印课程内容。



由于师资力量的匮乏,学生们成为了第一批“老师”,他们通过自学的方式去了解、掌握科学设备,甚至设计出自己的产品。

在这间教室里,丰富的STEM课程带领孩子们走向一个广阔无垠的未来世界。

读初中的肖宇新是一个极腼腆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中只留爷爷照顾他,老少二人相顾无言。他平时打发课后时间的方式,便是长久地盯着手机屏幕,没人知道他在研究什么。

但在未来课堂,肖宇新像是换了一个人,他对五颜六色的声光电充满好奇。随着课程的深入,他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这促使我们团队去做更深层的思考,什么样的产品和能力能更好地激发这些年轻人,帮助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完成自我成长。”书影认为“发挥”与“引导”的正向力是“未来课堂”不断迭代进化的能量。

在更具互联网思维的乡村未成年人保护视野里,摆脱“小镇做题家”或“二流机器人”的培养标签,将教育理念融入科技,才能让孩子在手机面前拥有真正的“主导权”。

腾讯的工作人员介绍道,挖掘孩子身上更多的可能性,不限制成长的范式,是“未来课堂”的前瞻性。“用一间未来教室,给孩子一百种可能性。”他们应当拥有完成梦想的权利、更公平的起点,和更有希望的未来。

“把孩子当人,”李佳芮在访谈中说了很多遍,孩子拥有未来的前提便是拥有“人”的环境和空间,“不要当成工具和机器,不要把你自己的意念强加给孩子。”

恩施龙凤中学校长冯军的看法与此不谋而合,“未来教育的落脚点是人,是爱与陪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评议会   书影   父母   孩子   腾讯   课后   未成年人   美文   双向   教室   家长   自主   少年   未来   时间   平台   技术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