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得越多,就越喜欢单身

经济越发达,物质越丰富,受教育水平越高,年轻人就越愿意不婚不育。书读得越多,这世界怪事就越多。

书读得越多,就越喜欢单身

书读多了,想法就多了

如果说经济压力大导致了年青一代不婚不育,那明显就是个伪命题。

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年青一代反而不愿结婚生育,这仿佛颠覆了我们的正常的认知。但是就是事实,韩国、日本这样的经济强国生育意愿低,反而印度、非洲等贫穷的国家生育率全球最高。如果这样的横向比较不够有说服力,那么我们也可以纵向对比得出同样的结论。60年代、70年代我国经济极度贫困的情况下,反而生育率极高,随着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加速,反而生育率却越来越低。这充分说明经济水平和生育意愿呈负相关,经济水平越高,生育意愿越低;经济水平越低,生育意愿反而越高。

社会教育总体水平越高,婚育的意愿就越低

说人话就是书读得越多,就越不愿意结婚生孩子。这背后的逻辑初看上去令人费解,但仔细一想却符合逻辑。受教育程度越高,对世界的认知就变得越来越深刻。认知越深刻,就越能理解婚姻、生育对于人生的意义。认知越深刻,就越希望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因此,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就越不会盲从于一如既往的传统观念,婚育这样的传统观念在这类人群面前获得不一样的认知。

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后,婚育不再是必须的

一直以来,婚育作为一种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必须的手段。在过去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生孩子作为一种最有价值的投资方式,孩子作为最有效的稳定资产而广受欢迎。然而,随着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生孩子却逐渐变成了风险极高的投资方式。加之,养儿防老不再必须,因此生孩子变成一件可有可无的事。

个人能力越高,对婚育要求越低

高知人群平均生存能力一定高于低知人群,高知人群个人能力足以抵抗未来的风险,因此对于这类人群来说,婚育不一定是必须的,而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才是这类人群的终极目标。因此来说,经济压力对于高知人群不愿生育的理由是不成立的,真正的原因是在实现个人人生目标与婚育选择面前,很多高知人群更愿意选择后者。所以说,书读多了,就不愿婚育了。

书读得多人更明白生存和生活的巨大差异

高知人群更明白生活的意义远大于生存的意义,如果一定要在生存和生活之间做一个选择,或许更多的高知人群更愿意选择生活。贫穷的人、缺乏能力的人优先选择生存,而实力强大的高知人群可能更多选择生活。如果婚育足以影响生活品质,高知人群一定会毫不犹豫选择不婚不育。

书读得越多,就越喜欢单身

孤独生活也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归根结底,经济压力只是高知群体不婚不育者的借口,背后的真实原因可能是书读多了、道理懂多了、想法多了而已。

欢迎关注本头条号,一起为中国教育助力

成都初升高教育信息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高知   养儿防老   生育率   婚育   美文   年青   生产能力   意愿   认知   贫穷   逻辑   人群   单身   意义   水平   能力   喜欢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