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老师的工资水平曝光,你羡慕吗?

中华名族受孔子、老子等思想家、教育家的影响,教师一直地位都非常的高。

古代,人们就一直非常敬重教师这个职业,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就可以看出来。

老师的待遇和福利是怎么样的呢?小编为你讲讲。

古代老师的工资水平曝光,你羡慕吗?

一、古代有编制吗?

古代学校分为两种:国立和私立。

高等教育和地方官学基本属于公办,教师有编制;基层学校多是私立,教师聘用制。

多公学,就是动用国家财政或地方财政支持开销的公办学堂。其中地方官学类似于现今的中学,太学、国子监,等同于如今的大学。

学塾就像是基础教育班(幼儿园和小学),家塾是东家出钱请家教;义塾是有钱人出资兴办的学校,相当于做慈善;私塾是老师自己开设的,收学生来教。

所以,只有公学的老师是有编制的,其余老师都是聘用制。

二、古代教师的收入

古代教师的工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钱+谷物。

大学和其他公立学校的教师,与官员一样有稳定的收入。

汉代太学博士的官俸,初为四百石,相当于1350斤谷物,在当时属于大县县丞的工资水平,即副县级待遇,相当于今天的副高职称。后升为六百石,约等于当时副市级干部郡丞的待遇。

宋代除了朝廷拨款外,自仁宗起还陆续赐给官学土地,称为“学田”,这一制度为后来各朝所继承,元、明、清学校都有相应的学田。学田收入除一部分用于办学和补助困难学生外,不少都成了教师福利。

宋代书院一类私立学校的“民办教师”,由于社会捐助多,有的教师收入远高于公办老师。教师的工资开支是学院费用大头,如南宋明道书院,山长(院长兼主讲老师)的月俸100贯,每天还补助700文伙食费。

古代老师的工资水平曝光,你羡慕吗?

历代教师待遇明代最低。太学的老师月俸米6石,相当于720斤;县学教师月俸米3石。算下来,比汉代少多了。

但是,明初,朱元璋给老师们的福利还是很多的。朱元璋十分重视大学教育,规定每月由政府补助师生每人6斗米,还免费提供鱼肉改善伙食。但是这些福利也是只针对国子监等大学老师,学塾的老师就没有这么好运了。

学塾老师一般有三种吃饭方式,一是东家供养,二是轮流到学生家吃饭,三是自行解决。

三、古代老师的社会地位?

尊师重教的文化理念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尧帝。尧寻遍名山大川而求得的老师许由的故事历来被作为尊师重道的典范。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可以坐轿外,其他官员不得坐轿入宫。唐太宗知道后,竟越“礼”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恭迎老师。

上行下效,在隋唐时期,普通百姓的子女大都到私塾求学,入学先要拜师,要对教师行祭拜大礼,逢年过节,还得带礼物登门问候。如果学生在私塾“毕业”后求取功名进入仕途,一旦功成名就谋得一官半职,更是要举办“谢师宴”以答谢老师的教育之恩。

古代老师的工资水平曝光,你羡慕吗?

但是到了明朝,老师的社会地位急速下降,尤其是“没有编制”的老师,不仅穷困,而且得不到社会上的认可。所以有了“穷不读书,富不教书”的说法。

古代老师的工资水平曝光,你羡慕吗?

你想回到古代当教师吗?

教书育人,真是一项重担。

正是有了无私奉献的教师,才有了泱泱大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国子监   聘用制   古代   老师   太学   地方官   私塾   谷物   汉代   美文   工资水平   福利   待遇   羡慕   收入   教师   学校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