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诗经——叔于田

文月婷轩 出镜乖妞妞

版权所有,盗图必究


诗经——风——郑风——叔于田

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我心中的诗经——叔于田

叔:古代兄弟次序为伯、仲、叔、季,年岁较小者统称为叔,此处指年轻的猎人。于:去,往。田:同“畋(tián)”,打猎。

巷:居里中的小路。

洵(xún):真正的,的确。仁:指温厚,慈爱。

狩:冬猎为“狩”,此处为田猎的统称。

饮酒:这里指宴饮。

好:指品质好,性格和善。

适:往。野:郊外。

服马:骑马之人。一说用马驾车。

武:英武。

我心中的诗经——叔于田

叔去打猎出了门,巷里就像没住人。难道真的没住人?没人能与叔相比,那么英俊又慈仁。

我叔出门去打猎,巷里无人在饮酒。真的没人在饮酒?什么人都不如叔,那么英俊又清秀。

我叔骑马去野外,巷里没人会骑马。真的没人会骑马?没人能够比过他,确实英俊力有大。

我心中的诗经——叔于田

叔于田,关于叔的含义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特指,一说泛指,古代兄弟的顺序是伯、仲、叔、季。叔应该是兄弟中行三。而别一说是泛指更小的人。田,指田猎,也就是说叔在田猎的事。

全诗三章,以经典的重章叠句式反复诉说叔于田之事,以这种方式来诉说叔于田的英勇,对于本篇的解释,古今存在很多歧义,我们仁者见仁吧。

巷,这里指里巷,也就是乡里的街道,古五家为邻,五邻为里,而里巷,应不止一里,所以这里应该是泛指乡里。居人,人。饮酒,服马也同样说明是人而已。也就是说岂无人?而这里的解释就有点复杂,我们暂时先定为岂无人住,就是说怎么可能没有人呢!

洵,真正的,表感谢或是赞美。仁、好、武,都是正面的词汇,表达仁厚、和善、英武等。

我心中的诗经——叔于田

那么全诗的意思很明显了,但是少一个角度,这里先引用男女之情为角度,解释一下本篇,女子对于叔的爱,而眼中没有了他人了,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含义。女子心仪的男子出去田猎了,女子的心也随着男子而走了。往日熙熙攘攘的街上,如今天一点也提不起小女子的兴趣,街上好像没有人了一样,街上怎么可能没有人呢,只是因为街上的人都不是女子的心上人,她又怎么可能将他们放在眼里呢,他们哪能跟心上人相比呢,我的心上人他真的是仁厚、和善、英武啊。全篇三章,都在说着这样一个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田、狩、适野,这是三个什么地方呢?有什么关系呢?有人认为这三个地方一个比一个地方离城池远,说明叔越行越远,请记住这个假设。

诗序说:《叔于田》,刺庄公也。叔处于京,缮甲治兵,以出于田,国人说而归之。接着上一篇的意思来写,诗序认为,本篇是刺郑桓公,而叔,是指大叔段,郑桓公的弟弟。这也是很多人所认可的。

我心中的诗经——叔于田

如果是刺郑庄公,那么就有两个时期了,一个是大叔段时期,一个是共叔段时期,为什么这样说呢?先来讲一下当时的一些史实,当然,是不是真的无从考证。

大叔段作为郑桓公的弟弟,很受其母姜氏的宠爱。于京城居住,大叔段“缮甲治兵”,这里有两个不同的解释,一说是大叔段善于治兵,而得民之爱护,另一说大叔段养兵,蓄势以待反郑桓公之日。这段时间我称之为大叔段时期,后来,大叔段反郑桓公,与之战,败。郑桓公一路追袭,段逃至共地后,郑桓公方撤兵,此后称之为共叔段。

我心中的诗经——叔于田

交待好背景,我们来说这里的意思,那么为什么是刺郑桓公呢,是因为大叔段可以“缮甲治兵”,引百姓万人空巷去追随。“巷无居人、巷无饮酒、巷无服马”,其意是所有的人都跟随大叔段去田猎了,可见大叔段的人气很高啊。所刺的是郑桓公的弟弟都可以得到人民的拥护,而身为国君为什么不能,还是因为德行不足以治民,让民所爱啊。

另一个意思是大叔段反叛,郑桓公战而胜之,追其于野。而于田、于狩、适野正是越追越远的意思。刺郑桓公早年不听大臣劝解,而至今之灾。


当然,还有更多的解释,不过大都基于这三点。这里还是那句话,仁者见仁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于田   里巷   仁厚   英武   仁者见仁   乡里   诗经   统称   心上人   和善   美文   大叔   英俊   街上   弟弟   时期   女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