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后再看《克莱默夫妇》:爱是给孩子最好的体面和鼓励




40年后再看《克莱默夫妇》:爱是给孩子最好的体面和鼓励


在成人的世界里,爱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在孩子的世界里,爱就是他的全部。谁领他上学,谁在他需要时及时出现,谁给他做早餐,谁陪他做手工,他就知道谁在爱着他,而孩子也会用最直白的方式回馈你所给的爱


拍摄于1979年的美国电影《克莱默夫妇》,一经上映便大受追捧,好评如潮,除了二位主演的实力毋庸置疑外,片中小演员的表演也相当有代入感,据说影片播出后美国的离婚率还因此一度降低。


40年后再看《克莱默夫妇》:爱是给孩子最好的体面和鼓励


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原因之一是这部电影正好反映了时代背景下,当时困扰人们的家庭和情感问题,所以才会有如此多的共鸣和反响,可见好电影的教化作用是深入人心的。


影片情节并不复杂。


泰德和乔安娜夫妇结婚8年了,过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生活,还有一个5岁的小男孩比利。日子表面上看起来幸福安宁,可妻子乔安娜突如其来的决定打破了平静的生活。


40年后再看《克莱默夫妇》:爱是给孩子最好的体面和鼓励


她告诉泰德,她要离开家了。机械重复的日子让她窒息,想出去上班的想法又一再被丈夫否定,甚至遭到无情耻笑,这种压抑郁闷的生活她坚持不下去了,并且要和他离婚。


交代好家中事宜后,乔安娜毅然离去。


妻子的突然抽身,让没有照顾过孩子,没有家务经验,每天还要上班的泰德把日子过得鸡飞狗跳,无所适从。


乔安娜在离开家后一星期,给儿子寄了一封信,向比利解释了离开的原因,但大人间的事情孩子是理解不了的,因此他很郁闷。


40年后再看《克莱默夫妇》:爱是给孩子最好的体面和鼓励


他自出生一直由妈妈照顾,妈妈给了他无微不至的爱和关怀,他很幸福,可如今妈妈的离去让他开始怀疑自己,觉得是自己惹妈妈生气了。


泰德与妻子的闺蜜进行了沟通,了解到了乔安娜真正的想法和心境,并在进行多次剖析和反省后,终于理解了乔安娜的行为。


他向比利解释妈妈的离去不是因为他,而是爸爸没有做好,想让妈妈成为某种样子的太太,但那不是妈妈想过的人生。


心结解开的父子俩开始互相配合,之后的日子就像比利学习骑自行车,虽然歪歪扭扭,摇摇晃晃,但骑行的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找到了亲情和爱。


40年后再看《克莱默夫妇》:爱是给孩子最好的体面和鼓励


一年多后,乔安娜回来了。她去了加州,成了一名服装设计师。她想带走比利,这令泰德非常生气。


一场官司下来,他们丢盔卸甲、狼狈不堪,把自己最难堪、最无助的一面,暴露在所有与他们生活无关的人面前,在身心俱疲的同时,也充满了羞耻感和无力感。


乔安娜有高学历,有不错的收入,且孩子尚未成年,因此最终获得了孩子的抚养权。


泰德不服气只得到了部分探视权,想再次争取抚养权。但当律师告诉他,必须传唤儿子比利当证人时,他眼中泛泪说:“我不能这么做,不,我不要那样。”


40年后再看《克莱默夫妇》:爱是给孩子最好的体面和鼓励


乔安娜要来接比利去她工作的加州了,泰德收拾好了儿子的所有玩具和随身物品,给他做了最后一顿早餐,并强颜欢笑紧紧地拥抱了他。


约定的时间到了,乔安娜却迟迟没有出现,最后一通电话把泰德叫到了楼下。


她泪流满面地说:“我来接我的儿子回家,却突然意识到这里才是他的家......”


影片以爱贯穿全程,乔安娜和泰德的理由是一样的,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最少受到伤害?婚姻的结束并不代表他们的爱是失败的,互相尊重,彼此理解,真诚陪伴,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和鼓励。



40年后再看《克莱默夫妇》:爱是给孩子最好的体面和鼓励


七十年代末期的美国,由于受政治上越战失败和水门事件的影响,经济下滑,年轻一代的价值观更是受到了时代的冲击,女性纷纷走出家门,参与各行各业的工作,少数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更是成为了其中翘楚。


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新时代思想的解放也在俗世的平凡生活中一一体现,而婚姻是最能反应这种变化的。


一、乔安娜: 我的命运由自己掌控


电影多次讲述了妻子乔安娜不愿意做传统女性。


她受过高等教育,有能力适应社会竞争,有服装设计方面的天赋,她不愿意生活的枷锁把她禁锢在家庭里。而丈夫一直强加于她的观点是男人挣钱养家,女人做饭养子,她的理想被无情打压。


40年后再看《克莱默夫妇》:爱是给孩子最好的体面和鼓励


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女性有权利接受教育,在人权上同样平等,可以通过努力实现自我抱负,能自己选择想获得什么样的生活。


不管是在家做全职主妇,还是出去全天工作,都是自愿选择的结果,而不是丈夫的意愿。


对于乔安娜来说,虽然工作会很辛苦,但从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的认可,要远远超越身体的劳累,这是她的追求和愿景,但是却再三被丈夫无视和打击。


40年后再看《克莱默夫妇》:爱是给孩子最好的体面和鼓励


二、泰德:男主外女主内是合理的


泰德在妻子离家后一度相当苦恼,他不理解妻子的激进行为,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更没有正视过乔安娜的内心渴望。


他工作兢兢业业,并小有成就。他没有外遇,不家暴妻子,薪水按时上交,爱妻护子,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的生活会糟糕到这个地步。


对于乔安娜想出去工作的愿望,他是不赞成的,可经过跟妻子闺蜜交流,并深切体会了全职妈妈的所有工作后,他开始反省和深思。渐渐地,他体谅到了妻子的心情,也理解她离家出走的冲动。


不得不说,泰德是个不错的男人。他知道换位思考,并且愿意去理解和包容她的选择。所以他可以平静地向儿子解释妈妈的离开,向儿子承认是爸爸的错误。



40年后再看《克莱默夫妇》:爱是给孩子最好的体面和鼓励


三‬、泰德和乔安娜


说实在的,他们两人为那些因为离婚而争夺孩子抚养权的父母做出了优秀的榜样。


在许多人看来,乔安娜的突然离开有点不近人情,但爸爸却从来没有在孩子面前责备妈妈,也没有给孩子任何仇恨教育。


因为父亲知道,如果他不停地在孩子面前抱怨妈妈,那将是加在无助孩子身上的另一场灾难。对于儿子而言,最重要的是相信父母双方都爱他,而且妈妈离开不是他的过错,这一点非常关键。


40年后再看《克莱默夫妇》:爱是给孩子最好的体面和鼓励


众所周知,孩子常常因父母离婚而自责,这种情绪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和有效疏通,会影响他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对自我价值的认定,童年的创伤往往是许多心理疾病的罪魁祸首。



理智的思考,体面的交流,是对离婚中的孩子最大的保护。影片中的父母亲都做得很好,尽可能地保护了自己的儿子。


然而,现实中的真相要远远比它残酷狰狞,离婚家庭的孩子不论多大,或多或少都会留下创伤。而一些父母的认知也及其欠缺,往日那个给你温暖给你爱的人,变身为口不择言的宣泄者,让孩子受到多重创伤。


40年后再看《克莱默夫妇》:爱是给孩子最好的体面和鼓励


影片不止反省了亲子关系,更反省了婚姻问题。妻子不是丈夫的附属品,她不只是别人的妻子和孩子的母亲,她更是她自己。


她的价值可以体现在家庭、社会和工作中,而家庭生活只是她全部自我的一部分。长久得不到家庭以外的认可和肯定,想自由扩展的思想被禁锢,所以她得了抑郁症,幸亏得到了有效的心理治疗。


其实就克莱默夫妇而言,离婚不是必然的选择,他们只是需要一些时间考虑和重新调整对生活的期待。


为人父母,是没有任何培训和考试的,所以过程不尽如人意是常态。相信只要爱还在,幸福生活就会在不远的前方。


40年后再看《克莱默夫妇》:爱是给孩子最好的体面和鼓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比利   加州   抚养权   体面   美文   创伤   夫妇   年后   妻子   丈夫   儿子   父母   影片   日子   妈妈   孩子   家庭   女性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