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扒台积电的发家史,它是如何一步步到世界第一的


扒扒台积电的发家史,它是如何一步步到世界第一的


现在的台积电已经如日中天,晶圆代工领域的绝对领导者,而且未来的趋势是跟后面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大。

我们来看下面的图表:

扒扒台积电的发家史,它是如何一步步到世界第一的

那么它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现在这个水平的?

1.创始人张忠谋的经历

扒扒台积电的发家史,它是如何一步步到世界第一的

台积电是由当时已经55岁高龄的张忠谋在1987年创建,是什么样的经历让张忠谋要在这个岁数开始自己新的创业生涯?

扒扒台积电的发家史,它是如何一步步到世界第一的

1931年,张忠谋出生于浙江宁波,父亲曾任宁波市鄞县财政局长,母亲是宁波清代著名藏书家徐时栋的后人,这样的家庭给张忠谋提供了优越的生活学习环境,他也没有给家人丢脸,先是在重庆南开中学读完高中,然后就直接留洋去了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学习,可谓简历优秀,不折不扣的学霸。

扒扒台积电的发家史,它是如何一步步到世界第一的

在从麻省理工研究生毕业之后,当时摆在张忠谋面前的有4份offer,本来最中意的福特汽车没有去成进了另外一家名为“希凡尼亚”公司,之后又去了德州仪器公司,正式进入了半导体行业。这一干就是20年。(当初去福特后来会不会有一家著名的汽车代工企业 ^_^)


扒扒台积电的发家史,它是如何一步步到世界第一的

当时的德州仪器只是一家小公司,张忠谋进入这家公司之后简直是如鱼得水,用自己超强的工作能力和不要命的工作热情为公司解决了一个又一干技术难题。最终成为公司第三号人物,他领导着全公司二分之一的员工,业务涵盖了世界50%的市场,所创造的营业额占了公司的半壁江山。

他所推广的半导体制程已经成为产品标准,同时他后来推行的”定期降价策略“振动了半导体产业,改写了游戏规则。

2.开始创办台积电

按理说55岁了在一家全球知名公司做到公司第三号人物,怎么说都应该混到退休,再不行就是去别的公司当高管。张忠谋却从公司辞职,回到台湾开始自己的创业生涯。

其实离开德州仪器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 在公司内部对外来的战略规划跟其他高管的意见不同。张忠谋是希望公司应该把主要业务放在半导体业务上,而不是个人消费品。当然我们看到后来的德州仪器在大力推广他们的个人终端产品。

第二. 其实在1985年,54岁的张忠谋就是美华人高级企业管理人员的身份,应邀出任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一职,一上任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希望能将技术研究和工业生产结合起来,整体提升台湾的技术研发和工业生产的水平。但是当时工研院无论是环境、文化还是传统都跟美国有很大的差异,完全没有达到他预先设想的水平。

当时的半导体行业的企业都是集合型业务类型,就是从芯片的设计,制作到封装测试都是自己来,这样一来投资规模大,涉及的环节多,主要都是为自己服务。业务重点还是放在芯片设计上,晶圆制作只是副业,就算接一些给别人代工的业务做的也不够专业。

张忠谋瞧准了这是一个机会,未来开始是需要走向分工协作的模式,半导体行业也不例外。于是他在1986年还在担任工研院院长时创建了全世界第一家专业晶圆体制造公司:台湾集成电路制造公司(台积电),并担任董事长,主要业务只有一个,就是晶圆代加工,一直到现在我们从股市查询到台积电的主营业务永远只有一个:Foundry(代工厂)。

张忠谋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家世界级的公司,一切都是按世界级高标准来的。

3.艰难维持期

理想是好的,现实很骨感,哪怕是张忠谋这样的牛人。

刚开始的2年里,公司一直处在有上顿没下顿这样的困境中。

原因有三方面:

第一. Foundry代工厂这种模式相对于原先的IDM(整合制造)是一种颠覆,设想是好的,让代工厂可以更专业高效的干芯片中最脏最累的活:晶圆加工。但是这需要让那些芯片设计公司把设计方案和图纸给代工厂,信任是一个问题。另外代工厂是否能很好的完成设计的要求。改变很难,只有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让客户尝到甜头才有成功的希望。台积电需要等待一个机会。

第二.要建立世界级的公司就需要世界级的人才,当时的台湾去哪找这么多晶圆加工领域的人才。而从美国挖人背井离乡来台湾对于一个刚成立没多久的公司同样很难。好不容易挖来原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半导体部门总裁戴克,差不多待了一年由于家人不适应台湾又离职了。

第三. 当时的半导体行业正处于萧条期,市场上并没有太多业务需求,更别说这种新的模式,刚成立不久的台积电前两年一直处于一种勉强维持的状态。

4.转机开始

时间到了1988年,张忠谋通过前些年在美国积累的人脉,将英特尔的格鲁夫请到台湾对台积电进行认证,同时也希望能拿到英特尔的订单。当时没啥名气也缺乏市场的认可,如何能争取到当时处于世界顶尖水平的英特尔的订单,那直接就相当于获得名企的背书,这将对公司的业务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


扒扒台积电的发家史,它是如何一步步到世界第一的


最终那次格鲁夫的访问还是给张忠谋一些面子的,给了台积电一些订单,但是英特尔同样也没有放过台积电,提出了200多项要求,台积电只能一项项的处理,直到让英特尔完全满意为止。当然这也是张忠谋的长项,当年就是他带来团队解决了IBM的需求。这次更加保质保量的完成所有英特尔的所有要求。

借助英特尔公司的订单一下子扩展了很多倍,台积电终于迎来了非常高速的发展。

5.一骑绝尘

张忠谋雷厉风行,严格要求,对待工作对待员工都是以世界级的高标准,尽管台积电在台湾,但是他坚持要求所有员工工作时候都用英语。而英特尔的近乎刻苦的要求也刚好很好的训练了台积电,做完英特尔订单的台积电已经达到世界标准,成为世界级的大厂。


扒扒台积电的发家史,它是如何一步步到世界第一的

90年代,计算机有了一个爆炸式的发展,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开始举足轻重,人类社会正式进入到信息时代,而半导体芯片是所有这些的硬件基础。如果说cpu是智能设备的心脏,那么晶圆就是构成心脏的物质基础,是血也是肉。

张忠谋对半导体分工协作的判定是对的,IDM模式已经慢慢走向没落,Foundry开始占据主要舞台。一些头部的芯片公司,比如高通,海思,苹果,AMD开始只做芯片设计,芯片制作全部交给像台积电这样的代工厂。连半导体巨头英特尔也开始将一些主要芯片制造转交给台积电来做。

在管理制度上,打破台湾企业存有的弊病,坚持专业和制度管人,将人治色彩减至最低;争取董事会拨出利润的 20%作为员工的红利,确立客观给薪方法,奖惩分明。

在研发投入上,据台积电的联席CEO、总裁魏哲家表示,过去5年,台积电起码花了500亿美元用于研发。就算2019年芯片市场并不景气,但台积电依然投入了100多亿美元来做研发。就是这样的投入积累才造就了现在的台积电。形成了非常强的技术壁垒。

如今台积电已经实现了5nm的芯片量产,而排名第二的三星需要年底才能实现量产。台积电已经领先于三星半年左右。而最近的消息台积电有望在2023年实现2nm的芯片量产。到那时候台积电应该把三星甩开了一大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三星   英特尔   代工   台湾   量产   美国   美文   半导体   芯片   德州仪器   订单   水平   员工   模式   业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