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断想丨散文

家的断想丨散文



如果把生活比作海洋,人就像是一艘艘出海远行的小船,而家则是敞开温暖的怀抱迎接船儿归来的避风的港湾。

人生在世,草木一秋,生命总在起起落落间显示它特有的曲线美。

小时候,由于不谙世事,我对于贫穷和富裕并没有很深的感悟。我快乐地奔跑在农村所特有的广阔的田野里,呼吸着乡间清新自由的空气,啃着窝窝头就着咸菜依然能够茁壮成长。困窘的生活会让许多人愁眉不展,却并未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刻下任何阴影,是因为那个时候父亲和母亲用爱共同撑起了一个并不华丽却温暖而又舒适的家。

那是一个不大的小院,小院里有一棵桑树,三棵枣树;小院里有母亲忙碌的身影,慈爱的笑容;有父亲铿锵的脚步声,偶尔还会响起悠扬的笛声。那时父亲周围便会挤满邻居家的小孩,那是父亲最高兴的时候。父亲常年在外,为了生计而奔波,但我始终认为父亲不适合经商。因为善良和耿直会让他轻信别人的谎言,而对文学和音乐的偏爱则让他漠视钱财,所以父亲的创业之路相当艰难。但他似乎从未气馁过。当我对一锅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白面馒头无限憧憬的时候,父亲却对扛着玉米面大贴饼在街上边走边吃的年仅5岁的弟弟说:“吃吧,孩子,吃了玉米面饼子咱长骨头!”在这样的教育中,我们姐弟三人在学校里都很争气,所以乡亲们总说,父亲养了三个好孩子。

现在想来,我喜欢那个贫穷却并不缺乏骨气的家,那个家因为父亲的健在而充满了无穷的力量。而父亲的笛声,我认为那是我迄今为止所能听到的最美妙的音乐,那份美妙源于一种温馨,而那种温馨会让我感动一辈子。

可是后来,由于生计关系,我们搬离了那个小院,搬到了一个我从来没到过的荒凉而又陌生的地方。那里,住了许多同父亲一样的搬迁者,为了生存所需而远离故土。

住在租来的房子里,依然是五口人围桌而坐,却再也找不着家乡小院里那种踏实的感觉。生平第一次,家在我的心里不再是完美的。

再后来,积劳成疾的父亲,离开了我们。那一天,他穿着生前从来没穿过的笔挺的西装,却躺在了太平间冰冷的水泥台子上,永远不会再开口讲话。包括那悠扬的笛声,也随之飘向了另一个世界。

傍晚时分,我独自一人走在滨医附院北面那条积满落叶的马路上,萧瑟的秋风中是来来往往回家的人。可是,没有了父亲,我的家又在哪里呢?

那是一段不忍回眸的日子,父亲的撒手归去使那个原本温馨的家不复存在。母亲因无法独立支撑父亲走后凄苦的生活,搬回了姥姥家。

就这样,姥姥的农家小院成了我们避风的港湾。确切地说,我喜欢那里要甚于那几间租来的房子。每年的寒暑假,从学校回来,我们便投奔母亲而去。母亲远远地看到我们的身影后,往往会驻足而立,一直等到孩子们走到她的跟前。

那时候,我们用父亲教会我们的坚强继续着未完的学业,而在艰难的日子里,姥姥的关爱,让我在苦涩之余也能品尝到丝丝甘甜。

终于,我上班了。上班后,姐姐是我心灵的依靠。每个星期天,我仍习惯于回家。姐姐知道我要回来,总是提前精心地准备饭菜,就像父亲健在时的母亲一样,不厌其烦。

而今,我也有了自己的家,我和丈夫以及孩子组成了一个小小的世界。每天的工作结束后,一家人聚在一起,总能于不经意间制造出许多快乐。有时是大人一个滑稽的动作,有时是孩子的一句天真的话。

见多了人世间的生生死死,发觉生命有时就像一个玻璃容器,稍有不慎,便会摔得粉碎,所以需要我们精心呵护。

小时候,父母的家给了我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父亲离世后我的心灵曾一度漂泊,四海为家。幸运的是,我得到了亲人最贴心的照顾,才使我免受风雨的侵害,直到后来,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

正因为曾经失去,所以才倍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拥有一个完整的家,一个温馨的家,对我而言,已不再是一个梦想。

感谢生活的这份厚赐,永远,永远。

(摄影 旅途)

作者简介:薄纯翠,河口区实验学校初中部语文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河口   围桌   玉米面   断想   笛声   小院   悠扬   姥姥   生计   美文   贫穷   港湾   散文   父亲   温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