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样观察莫言诺奖的

自从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以来,评论之声此起彼伏,多年来持续不断,直到最近达到高潮,可以说网上舆情沸腾了。总体来说,批评者多于赞扬者,而且绝大部分评论者是读过莫言作品的。评论莫言诺奖为何持续如此之久?本人认为主要原因有ABCDE,A.莫言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学界都是前所未有的重大事件;B.莫言作品因诺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读者阅读和理解其作品需要时间;C.许多读者的文学价值观与其作品所传递的文学意象发生了剧烈碰撞;D.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随着我国制度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巨大进步,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在觉醒,民族品格在升华,人们的国家观念在加强,爱国热情在高涨;E.广大读者对文学作品有了更高的期待,希望我们的文学作品能像圣人哲人那样,启蒙我们的思想、激发我们智慧;能像伟岸的父亲那样,给我们勇敢、力量、和信心;像慈祥的母亲那样,给我们营养、关爱、温暖和陪伴;能像亲爱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娓娓道来的故事那样,除了大灰狼、农夫与蛇的故事外,能给我们更多美好的遐想和憧憬。总体来说,积极评论莫言诺奖是好事而不是坏事,是可喜可贺的,是中华民族百年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众所周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是比较客观公正的。而诺贝尔文学奖,除了文学审美标准之外,其政治倾向和价值取向是明显西化的,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可以理解的。不可否认,诺贝尔文学奖有着普遍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但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保持理性,不迷信不狂热不追捧,是完全正常的。我们无权干涉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标准和操作程序,但有权评价莫言作品及其诺奖颁奖词的价值。

瑞典文学院诺奖委员会主席瓦斯特伯格为莫言领奖致辞。莫言诺奖《颁奖词》集中反映了莫言作品遭受批评的主要原因,《颁奖词》节选内容如下:

“莫言是个诗人,他扯下程式化的宣传画,使个人从茫茫无名大众中突出出来。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和谬误以及贫乏和政治虚伪。他有技巧的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了形象。”,“中国20世纪的疾苦从来都没有被如此直白的描写:英雄、情侣、虐待者、匪徒——特别是坚强的、不屈不挠的母亲们。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没有真理、常识或者同情的世界,这个世界中的人鲁莽、无助且可笑。中国历史上重复出现的同类相残的行为证明了这些苦难。对莫言来说,这代表着消费、无节制、废物、肉体上的享受以及无法描述的欲望,只有他才能超越禁忌试图描述。 ”

本人读过莫言作品,认为莫言诺奖《颁奖词》对莫言作品的评价和概括是恰如其分的,毫无夸张,简直就是感同身受。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及其接踵而来的荣誉和赞美是实至名归,还是投机取巧所致,莫言心里有数,大众心里有数,历史最终会作出评判。就莫言个人来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实属不易,应该得到尊重和祝贺。

对莫言及其作品的赞扬声,引经据典,千言万语,有理有据;批评者的批评,也是滔滔不绝,字字针锋相对,句句通情达理,朴素感人。但是,把莫言诺奖的批评简单归因为我国文学圈自古就有文人相轻的“优良传统”、归因为人的酸葡萄心、嫉贤妒能心等等,显然是片面的、轻率的、肤浅的,显然低估了批评者的文学鉴赏力和道德水平。

说批评者不懂专业,不懂魔幻不懂文学,没有批评的资格和权利,这更是错误的。对文学作品的批评,拘泥于细枝末节是不妥的,而应该总体地综合地去分析评价。故事源于生活,可以虚构可以夸张,但问题是,素材总该有所筛选吧,描写总该有尺度有分寸分场合吧,就像公众不可能接受有人把泳装穿到影院或党政会议室是一个道理的。

有些批评者的言辞比较激烈,但话糙理不糙,比如有读者质疑说:路人踩到狗屎可以自认倒霉,但读者读到“狗屎味道”,难道是读者的错吗? 有网友说,莫言小说里写的都是真实的,所以不该受到质疑。我来解释说,小说作为文学作品,其故事不在是真是假,而在该如何选择素材和处理素材,更关键在于立意和总体阅读效果。大家扪心自问,世上发生过的任何事情、任何人脑子里的任何潜意识都可以写入小说吗?比如说,最近网上流传的某超市有个妇女掐掉摇篮里婴儿脚上一块皮肉这样的短视频,这是非常罕见的恶性事件,可以写入小说吗?如果写入,又有何意义?能感化教育或娱乐几个人呢?

文学作品不同于一般食品或一般商品,但既然出版发行上市了,就该有商品的一般属性,除了满足文学艺术的基本审美要求之外,文学作品最起码应该具备积极的社会教化功效,比如,有利于促进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个体欲望和社会人文需求的平衡与发展,有利于促进国民的精神和文化素质的提升等等。读者与文学作品的关系,类似于食客和食品的关系,食客虽然可能不懂食品的食材及其制作工艺,甚至可能不懂食品的营养成分,但毫无疑问,食客总该有权评价其形色味和口感吧。并且,作者应该为其作品的“安全”负责。

天下人都知道,中国文化是比较保守的,尤其是性文化,但《丰乳肥臀》所传达的文学意象显然不符合文学艺术的真实性,更别说符合现实的真实性了,那怕能稍微显示出中国文化的有益包容性也是令人欣慰的。批评者指责莫言的作品丑化了中国人,支持者则回应说,大家不妨去读读《晚熟的人》,也许就能知道更多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是,《晚熟的人》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8年之后才出版的。

经验告诉我们,文学是为人服务的、是为大众服务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为人类文明进步服务的,否则毫无价值可言!文学作品除了追求文学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和创作技法,也应该敬重公俗良序和民风民俗,适当顾及读者的阅读体验,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形象。我们的作家,应该与时俱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诺贝尔   食客   文学作品   美文   中国   文学奖   总体   批评   读者   评价   价值   食品   社会   故事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