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散文五人行|沈俊峰|寻找历史的温暖


文|沈俊峰

记忆中,大别山的冬天冷彻入骨。小时候,常用火盆挖出灶洞里没有燃尽的火眉子来取暖,表面一层炭火烧尽后,盆里似乎只剩下了灰,用火钳拨拉几下,埋在灰里的炭火又红了起来。

长篇小说《桂花王》就像这样一盆炭火。小说描写的人和事,是从历史过往处挖掘出来的,或者说是在火盆里拨拉出来的火,让人温暖。大别山红土地上这些人物的酸甜苦辣、爱恨情仇、悲欢离合,都被桂花王尽收眼底。金寨县麻埠镇这棵1200多年的桂花王,是我笔下的河流中高悬星空的一轮明月,成为大别山精神的一个意象,成为向死而生、奋勇向前的一个慈悲的像征。千江有水千江月,它无处不在。

周末散文五人行|沈俊峰|寻找历史的温暖

这棵古老的桂花树,把我想说的、不想说的,能说的、不能说的,说清的、说不清的,都无言地表达了出来。沉默是金,留一块空白更符合艺术的审美。

小说是活着的历史。大别山的革命历史是一幅壮阔的画卷、英雄的史诗、悲情的绝唱,这块土地上有着多少可歌可泣的人物和故事?说不清楚。谁能数得清楚大别山究竟有多少座山呢?寻找这些平凡的英雄,这些生发着光泽的人,这些一心为众生的人,并不是什么难事,在大别山随处转转,哪一家都能说出一段令你震撼的故事。

周末散文五人行|沈俊峰|寻找历史的温暖

我被这些英雄人物感动着。我描写这样的英雄——打动了我的英雄。我们需要这样的人,需要这样的精神,这些人和事不应该被埋没于历史的灰堆里。

更有无数像桂小香这样的普通人,其善良、勇敢、坚韧的品质感天动地,他们所承受的大苦大难让人悲悯,让人泪流成河。所幸他们最终都有了幸福的皈依。历史浩瀚如海,桂小香的命运随着历史的浮沉,将风云变幻的百年串成了一条明晰的红线,成为历史的一个有血有肉的化身,让故事有了一个很小的开口。有了主线,人物便有了一个顺理成章、顺藤结“瓜”的呈现,也有了一个深度开掘的可能,将主题写作的疆域作一个最大限度的扩展。

周末散文五人行|沈俊峰|寻找历史的温暖

大别山是我的第二故乡,大别山之于我,有着地理学和精神学的符号意义。我调动所有的情感和生活沉淀,想努力写出大别山生活的质感。长篇小说对我而言,还是一个尝试,就像是一场一个人的马拉松长跑,需要保持一个亢奋的精神状态,那种冷静之中的亢奋、憋着一股劲儿的亢奋。保持这种状态并不容易,有时候陷入泥淖,也只能在痛苦与黑暗中自我救赎。

我和我笔下的人物,在2019年春节的前后,就像一盆熊熊大火,一起燃烧,燃烧得酣畅淋漓。我们想把燃烧发出来的温暖永远地留存下来。

周末散文五人行|沈俊峰|寻找历史的温暖

嘉宾有言

每一个词都是系住乡愁的缆桩

庞余亮


这么多年来,作为他的第二故乡,北半球的大别山,都是散文家沈俊峰疼痛的骨头。他无法带走它,但是又必须带走它。

有时候是大别山驮着沈俊峰,有时候是沈俊峰驮着大别山,很多散文就像草丛中的山路,慢慢地刻在了这个时代的稿纸上。

每个词都是沈俊峰系住乡愁的缆桩。

有了这样的缆桩,沈俊峰和他的文学之舟就有了定力有了信心也有了更大的雄心。

——长篇小说《桂花王》就是沈俊峰文学雄心的见证。 但依旧是大别山,依旧是英雄们,还有那棵眺望千年的桂花王。

与其说桂小香呵护了那盆贫寒中的炭火,还不如说是沈俊峰用文字的木炭给当下的文坛增加了血的热度和赤诚的滚烫。 祝贺沈俊峰,期待《桂花王》!


庞余亮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薄荷》《丑孩》《有的人》《小不点的大象课》《神童左右左》(系列小说3部)《看我七十三变》《我们都爱丁大圣》。散文集《半个父亲在疼》、《半个父亲在疼》(繁体字版)《顽童驯师记》《纸上的忧伤》。小说集《为小弟请安》《擒贼记》《鼎红的小爱情》《你们遇上了好辰光》《出嫁时你哭不哭》,诗集《比目鱼》《报母亲大人书》童话集《银镯子的秘密》《躲过九十九次暗杀的蚂蚁小朵》等。有部分作品译介到海外。作品获得过柔刚诗歌年奖,汉语双年诗歌奖,紫金山文学奖,孙犁散文双年奖,扬子江诗学奖,首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等

周末散文五人行|沈俊峰|寻找历史的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金寨县   中国作家协会   辰光   大别山   火盆   炭火   历史   乡愁   亢奋   雄心   长篇小说   美文   散文   温暖   周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