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梅姑娘

再见,梅姑娘


据气象台发布的官方消息:浙江今日出梅,6月10日入梅,7月5日出梅,今年梅雨期长度共25天。


再见,梅姑娘


怪不得早晨上班路上,感觉空气中多了几分晴热和舒爽。几乎同一时刻,人们在朋友圈奔走相告:“梅姑娘”走了!“梅姑娘”走了!也许,会有外地朋友问我:“梅姑娘”究竟是谁,从哪里来,又要去哪里?


再见,梅姑娘


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7月份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被称作梅雨季。因为梅雨每年都会按时造访,在我们江南地区,人们习惯亲切地称梅雨季为“梅姑娘”。


再见,梅姑娘


“梅姑娘”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再见,梅姑娘


每逢“梅姑娘”相伴的时节,老天像是一个流不完泪的怨妇,雨忽大忽小,大如瓢泼,小如柳丝轻拂。整日不见阳光,物体上凝结一层水珠,空气湿湿的,像一张铺开的蛛网,摆不脱逃不掉,身上黏糊糊的,洗过的衣服总是晒不干,穿什么都不爽。


再见,梅姑娘


也许是久别归来的缘故,自己对“梅姑娘”并不厌烦,内心深处反而有几分欢喜,甚至很享受与“梅姑娘”相处的短暂时光。


再见,梅姑娘


在“梅姑娘”陪伴下,择一段闲暇的时光,于城中某处清幽的亭榭,抑或是一座宁静古镇,在连绵不绝的丝雨中,泡一杯“莫干黄芽”,看着丝丝飘落的雨,或打着窗子玻璃或落在水塘里砸起一个个水泡,灭了一片又起一片,思绪就似那连绵不断的雨丝,忽近忽远。


再见,梅姑娘


粉墙黛瓦的街巷,洁白的墙壁被湿气浸淫而霉变,白中带灰,年代感实足。


再见,梅姑娘


生活在古镇的人们也放慢了脚步,就着那雨的节奏,偷一偷懒,细细品味江南水乡不一样的季节。


再见,梅姑娘


“梅姑娘”停留的日子里,沿河的石阶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长满一层青苔。路边行道树、街边的花草,吸足了雨水,将叶子和花撑得鼓鼓有生机。尤其那墙头凌霄花,借着湿润的空气疯长,将老房子包裹得严严实实,几朵火红的花朵在雨滴中分外艳丽。


再见,梅姑娘


“梅姑娘”就是江南人的一个梦,一个不想醒的梦。一旦“梅姑娘”离开,就如梦醒时分,豁然开朗,清空万里,气温骤升,酷热袭来,这就进入了伏季。


再见,梅姑娘


这时候,城里城外的人们开始“晒梅”,忙着被湿气渗透的衣服、鞋子以及老物件拿出来在太阳下曝晒,门前台阶上摆着的、拉起绳子挂着的、凳子上搁着的,五颜六色,此时的小巷又是另一番景致。


再见,梅姑娘


再见,“梅姑娘”——江南人的“梅姑娘”,我的“梅姑娘”!


再见,梅姑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江南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期   梅子   台湾地区   梅雨季   黏糊   姑娘   都会   湿气   梅雨   江南   古镇   美文   季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