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孩子的成长环境,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今天继续给您带来菲利帕·佩里的《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昨天我们了解到言传重于言教,学习了如何应对孩子在你身上触发的情绪,找到自我批判的声音,尽量不要评判你自己、以及你的孩子。


现在我们来看看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如何打造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我们如何确保家像避风港一样?


“哦,我们有家啊,只是没有地方安置这个家而已。”你能想象这句话是一个难民营里的孩子说出来的吗?


家不只是表象的东西,更重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与关怀,带出的安全感。重点不是家庭结构,而是我们如何相处。


维护孩子的成长环境,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父母是孩子生活中获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生活在一起的人,构成了孩子的环境,孩子的系统中,除了有亲密的家庭关系以外,还包括学校、他们的友谊,以及他吸收的文化。你能为自己和孩子做的是,把那个系统打造成最好的环境。


对“父母相处融洽是养育快乐孩子的重要因素。”这个问题调查的结果很有趣,青少年认同这句话的比例高达70%,但父母认同这句话的比例仅有33%。


孩子的世界可能是充满关爱的世界,也可能像战场一样纷争不断,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在孩子看来,他是父母的合成体。父母懂得欣赏彼此的优点,总是在孩子面前强调其中一方是“坏人”,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也是坏人。对父母产生远离感,会让孩子感到痛苦、愤怒、忧郁或自卑。


在成为父母之前,我们都自由惯了,在孩子出生后,养儿育女带来的压力,自由空间的减少,会影响你的心态,给生活带来焦虑,不安甚至怨恨,潜意识想逃离家庭。某些父母对养育孩子感到害怕,而忽视孩子,然而孩子不会因为你的忽视而消失。疏远孩子可能伤害他的自尊,或扭曲他对父母的看法,甚至对他成年后的行为产生负面的影响。


生活从来都不是静止不变的,能够接受、处理、拥抱改变,比抵制改变,试图找回失去的东西更积极有效。


谁也无法消除痛苦,但你可以敞开心胸,面对和接纳孩子对你展现的情绪以及感受,彼此陪伴度过这段煎熬的日子。父母之间的爱、善意、关怀和尊重,都会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维护孩子的成长环境,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寻找调解争论的方法


大多数家庭都会争吵,重点是你如何处理及化解冲突。冲突也有一个过程,找出争论的主题,了解彼此对环境的感受,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如果不考虑彼此的感受,双方会越吵越激烈,开始打起“事实网球”。双方的目的变成追求得分,而不是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事实网球”——把理由抛向球网另一面的对方,而且理由会越来越多。


就简单的“洗碗”也可能会引起争执:

发球者:问题是,如果你不洗碗,碗盘上的残渣会变硬,那很难洗掉,所以应该饭后马上洗碗。(得分:15∶0) 接球者:白天先把碗盘放在那,晚上再一起洗,节省时间。(得分:15∶15) 发球者:碗盘放着不洗很不卫生。(得分:30∶15) 接球者:反正洗碗时,那些累积的细菌都会杀死。(得分:30∶30) 发球者:脏盘子会招苍蝇。(得分:40∶30) 接球者:现在是冬天,脏盘子附近不会有苍蝇。(得分:40∶40,平局)

当其中一方已找不出理由,被判“输球”时,即使“赢家”感觉良好,那也是以牺牲对方作为代价。

另一种处理分歧和冲突的方式,是改变话题,不谈正在困扰你的事情。比如你看到碗没洗,选择的却是做其它的事,刻意回避,两人之间的默契和融洽也跟着失去了。

第三种争论方式是牺牲自己。比如你看到了碗没洗,主动的洗了。但长久这样,对方却毫无表示,反而让自己陷入了愤愤不平中。

想想争论的焦点究竟是什么?理想的争论不是以获胜为目标,而是在追求理解。

分歧出现的原因是,认为自己遭到对方的故意攻击,争吵中往往把另一方定义为负面类型。

争论时,有一个很好的经验法则:使用“我陈述句”,而不是用“你陈述句”。承认自己的感受,了解及承认对方的感受,通常是处理家中无可避免的分歧的最好方法。

例如,你可以说:“你刷手机时,都不回我的话,我觉得很受伤。”而不是说:“你刷手机时,都不理我。”相互尊重及高情商的争论风格,减少家庭的怨恨,会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意见不合时,先不要纠结谁对谁错,试着像调解者那样拆解冲突的情况,思考如何改变争论中的对话,以及如何让对话变得更正面。


维护孩子的成长环境,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培养善意表达维护家庭关系

1986年,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和同事罗伯特·利文森做了一项实验,实验要求每对夫妻讲述一次意见分歧、彼此相识的经过,以及共同的甜蜜记忆。同时他们身上装了传感器,以测量他们的压力程度。测试显示,每对夫妻表面上看起来都很平静,但压力测试的结果完全不是那样。多数夫妻心跳都很快,大量冒汗,而且基本都表现出“战斗或逃离”的迹象。

真正令人意外的结果是在六年后,当年测试显示压力大的夫妻都离异了,这些夫妻被称为“灾难夫妻”。

灾难型夫妻彼此都觉得对方是一种威胁——更像是对手,而不是朋友。

怎么做可以培养善意呢?有两种方式: 1.回应对方寻求回应或关注的请求;回应一个人的要求可以满足他的情感需求。比如其中一人正在阅读并说:“你听听这一段。”如果对方放下手边的事情专心聆听,那个人提出的回应要求就获得满足了。

积极回应及表示兴趣,适用于所有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

2.在对方身上寻求慰藉,而不是把对方视为对手。培养善意,寻找家庭成员值得欣赏的特质,善良的品格是会感染的,对方也会感染你的善意,而随之展现出善意。

善意不是指你生气时不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是你会说明你的感受及原因,但不会责怪或侮辱对方。


维护孩子的成长环境,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结语

我们需要谨记一点:每个人对相同的事情有不同的体验,不该争辩谁对谁错。获得家人间的倾听、理解、共情,会让你的家成为孩子最温馨的港湾。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别忘了分享给你的朋友或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原创@小兔子角堇关注我带给你更多精彩内容[比心]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合时   安全感   陈述句   环境   孩子   都会   机时   分歧   美文   善意   得分   冲突   身上   父母   夫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